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最近,俄罗斯以及西方防务媒体报道最多的就是关于中国向俄罗斯采购24架苏-35战机的话题,这是时隔近10年后中国再次向俄罗斯采购重大军事技术装备。
据俄罗斯媒体称,俄副总理罗戈津称,中国和俄罗斯将在十一月份签署供应多功能战机苏-35的合同。现在就合同的“一些价格参数”达成了一致。
此后,俄罗斯军事工业界最高层确认,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了“关于购买苏-35多用途战斗机的确认协议”。尽管这不是正式的购买合同,但是这一协议如果得到顺利履行,则意味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将会大大升温。而另据新浪军事前方观察员整合俄罗斯媒体资源认为,目前,中方进口苏-35S项目中的单架机价格、出口数量已经过关达成共识;但是相控阵天线雷达、光学雷达型号、外挂武器系统配置、发动机数量配套和售后服务等仍然处于艰难谈判之中。
为什么在中国研制并正在试飞歼-20和歼-31两款五代新型战机的时候,还需要购买俄罗斯苏-35这种四代半战机呢?中国到底需不要仿制苏-35战斗机呢?新浪军事为您独家解析苏-35战机能带中国空军什么。
优秀的苏35中国急着要
苏35是俄罗斯在冷战后发展的“全能”防空战斗机,具备比苏-27、苏-30更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主要满足拥有广阔地域的国家防空需要,填补T-50战斗机没有服役之前的空白,使苏-27、苏-30和米格-31组成的战斗机和截击机防空系统更为完善。苏-35的研制计划在苏联解体后停滞,俄罗斯空军和防空力量也没有能力和资源继续开发苏-35战斗机。所以苏-35战机一直被拖拖拉拉很多年。
有传言称,俄售华苏-35的目的是因为研发T-50隐形战机的资金出现了问题。但俄罗斯已不是90年代的困难时期,钱对俄方已经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苏-35订货过少,目前仅有俄空军订购的48架,中国最初仅愿意购买12架,这与苏霍伊公司希望大量出口以降低苏-35造价的初衷明显不符。
在技术转移问题上,俄罗斯一些专家认为,起初中国坚持要得到苏-35战机的技术转移,至少是部分转移。但是莫斯科希望中国进口至少48架才能允许技术转移,而目前达成的初步数量是24架,所以在技术转移问题上还存在不确定性。
虽然中国方面因仿制苏-27战机多次受到俄方指责,但是中方认为,此前中俄合作不太愉快的原因不完全在中方,俄方对技术限制卡得过紧,令中方认为不可能在俄方许可下获得技术进步,不得已才进行自主仿制。
那么,中国最想要苏-35战机的什么技术呢?中方有兴趣引进苏-35的原因主要在于117S发动机和“雪豹-E”雷达。歼-20战机的研制暴露出中国航空工业的短板。
首先是发动机,有了苏-35的117S发动机,歼-20就能成为真正的第五代战斗机,实现超音速巡航的梦想,否则只能说是“有中国特色的五代机”。苏-35的矢量发动机技术也是中国急于获得的。因此,哪怕只是发动机技术的部分转移,中国也希望达成。
目前中国的“太行”发动机仍处于最后的研制阶段,2012年中俄还签署了新一批AL-31F/FN发动机的合同,可见“太行”在中国空军心中的地位是怎么样的产品。
另一项苏-35的关键技术是“雪豹-E”型被动相控阵雷达(PESA),这也是中国的短板。中国版PESA雷达只在一架歼-10B战机上进行过实验,中方曾宣布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已研制成功,中方甚至开始向俄罗斯推销T/R模块,但是要组织大批量的AESA雷达生产,即使是俄罗斯都存在巨大困难,最大的困难是芯片和技术成本问题,除美国之外,欧洲各国都对此头疼(欧洲的台风战机还是机械式扫描)。因此,中方对“雪豹-E”型雷达应该非常感兴趣。
中国空军曾急需三代机
中国空军在改革开放之后重新审视世界、重新审视自己,发现十年间世界航空兵装备和作战思想发展日新月异。1984年,中国空军司令员王海将军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攻防兼备航空兵力量的战略思想。在中国航空工业拿出满足中国空军新时代发展建设的先进装备之前,空军只能从国际军工市场获得先进武器装备。
当时中国空军急需具备中距拦射能力和对地精确打击能力的第三代战斗机。而前苏联在与中国的接触过程中,一直希望将米格-29前线战斗机推销给中国。而中国的目光却聚焦在集机动性与大航程载荷能力于一身的苏-27系列战斗机平台。但是出于对本国军工核心技术和机密保护的缘故,前苏联一直迟迟不愿出口自己最先进的主力装备给中国空军。
而苏霍伊设计局在冷战结束后无人问津,但是从向中国和印度大量出口战机后,一度成为了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宠儿;随着中国开始自行生产并仿制苏-27系列飞机,苏霍伊的“好日子”看似走到了尽头。在苏霍伊大起大落的背后,中国的艰辛发奋道路却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中国空军从采购苏-27到仿制苏-27,并最终在俄国专家的帮助下改进苏-27,再到歼-16迟迟不量产,中国在仿制苏系列战斗机的道路上折射出很多令人回味的东西。
首先,中国空军在获得苏-27后一位如获至宝,认为可以通过苏-27的大规模入役改变中国空军已歼-7、歼-8为主体的情况。但是,这种幻想很快在1994年黄海对峙和1996年台海危机中破灭。中国空军发现苏-27战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强大,在体系对抗中,飞机的性能优势很难得到发挥。随着对苏-27战斗机性能逐渐熟悉和中国航空工业的自身发展,中国空军在90年代中后期就感觉无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中国空军在常年使用苏-27战机的时候发现,这种战机其实非常简陋,就是参照苏联暴力美学:简单易生产的思路进行设计的,在使用中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空军一直对苏-27没停止过改进。但是,由于中国航空本身的缺陷,对苏-27战机改进的步伐较慢。早期国产化的歼-11说白了就是从俄罗斯购买零件的“组装货”,并没有太大的进展。
1995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生产协定,投入25亿美元由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生产200架苏-27SK,命名为歼-11A。2006年,就在中国已生产了95架飞机之际,俄罗斯取消协议,称发现中国替换了战机的发动机,且秘密生产出高仿机型歼-11B,装备着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及国产发动机。
国产“山寨机”不给力
在逐步参考苏-27战机结构和系统之后,中国歼-11战机改进的步伐加快了。歼-11B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吃透了苏-27的整套系统,能够利用西方乃至以色列的电子设备和技术改进苏-27,但是这种改进是不彻底的。沈飞对苏-27的结构其实并没有完全吃透,同时没有理解俄罗斯人是怎么设计苏-27的,因此对苏-27的改进是缓慢和成果较少。
在使用战机作战的同时,机体寿命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大问题。冷战期间设计的苏-27战机在机体寿命方面非常一般,而冷战后的格局要求飞机性能和使用成本有一个较好的均衡,因此改进苏-27的结构成为必须的功课。在多年的努力下,国产化苏-35终于要走入中国人的视野中,尽管这种战机在外形结构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考虑到沿承苏-27系列战机的传统,中国仿制苏-35战机将会使空军很满意。
中国不是越南、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航空兵的规模和作战目标需要超过英国和法国,这些国家认同的多用途战斗机思想未必适合中国的需要。在装备效率和作战协同上有更好的效果和更大的潜力。中国航空兵目前数量不满足这个专用型号的组合,中国航空兵也确实急需远程战斗机。而苏-35战机代表了21世纪初航空技术标准,设计上也存在需要调整(比如在隐身方面)和改善的部分,尤其是周边先进战斗机更新即将开始的时代(日本第一批4架F-35将在2017年3月到货,以中国航空工业现有的技术力量和急促条件,仿制苏-35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仿制苏-35大力提升中国空军实力
从目前来看,加装法国达索公司的航电、雷达和以色列屏显、电路板,会使得苏-35战机效能提升翻倍,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尽管,中国目前两款四代机歼20、歼31横空出世,并且对苏-35在中国装备量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但是最终苏-35会被中国仿制而大量装备,因为中国空军目前急需重型战斗机填补战术缺口,而目前四代机无法投入现役情况,苏-35是最好的选择!
而国产化的苏-35战机综合性能将不亚于F-15SE“沉默鹰”,在战术格斗上不次于F-35战机。强大的武器配备挂载能力,性能上不俗的无源相控阵,很有可能对未来亚洲的空中力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署名:小浪)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