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6日报道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计划网站7月1日刊登题为《中国海洋政策对印度的影响》一文。文章称,近几个月,有两片水域受到媒体关注。大量新闻报道聚焦于中国对其东部和东南部海域的主权声索。
2013年11月,北京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这个识别区与日本、韩国的防空识别区都有部分重叠。于是,日本和其他邻国长期以来对中国实力与日俱增的不安情绪加剧。
图表: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示意图。
文章称,中国并未在南海划设防空识别区,但对其中的重要群岛、事实上是整个水域提出主权声索。这引发了与更多国家的激烈冲突,因为这片海域是世界上是重要的商船航线之一。此外,跟东海一样,南海的海底也富含石油和天然气,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政府对它们梦寐以求。
中国宣称拥有几乎整个南海的主权,实质上确立了对大大小小诸多岛屿的控制权,包括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岛屿行使管辖权,中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控制了200英里范围内的专属经济区。
根据这项公约,签约国有权开发海底资源(比如据说蕴藏在南海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和所有海洋生物。南海、尤其是东海以渔业资源丰富著称。美国在这项重要条约上签了字,但参议院未予批准。
文章称,只要中国能够控制所有商品在南海的运输往来和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它在太平洋的支配地位就会增强。在太平洋以外,对南海的控制还会让北京得以向印度洋投放力量,它可以穿过马来西亚和印尼苏门答腊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因此,这片水域被称为“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这会把中国的力量引向印度的后院,因而格外让新德里担忧。
文章称,新德里在对中国的主权声索做出反应时考虑了贸易和资源两方面因素。这场争论也受到了邻国的激励,包括日本和东盟国家。印度与东盟的贸易额到2012年达到了790亿美元。此外,印度在亚太地区的一半以上贸易需经过南海。因此,航行自由对于区域和国际贸易、对于方便印度获得其发展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气至关重要。
资料图片:这是6月23日拍摄的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新华社记者白禹摄
事实上,能源对于印度的发展非常关键。因此,其国有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在2011年与越南建立了伙伴关系,共同开采南海越南海岸沿线的海底油气。新德里这样做无视了中国关于反对进行这种开采的警告。如果中国可以进入印度的后院,那印度为什么不应在南海做出回馈呢?越南当然感到高兴,而印度此举也反映出它有志于确立其区域强国(最终是全球强国)地位。
文章称,这一切动向的要点大概在于,美国鼓励越南(并默许印度)向中国挑战,作为其转向亚洲政策的一部分。
文章还称,有一个国家对于人们理解亚太地区的各种关系有着重大意义。它在前面的讨论中没有提到,但它与上述主要国家的关系对于理解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演变至关重要。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编译/何金娥)
【延伸阅读】
日刊称印度洋或成中印较量“新战区”
2013-08-16 07:59:00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 印度12日推出了其第一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而仅仅几天前,印度第一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的反应堆已处于临界状态。日媒称,鉴于印度在亚洲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取决于其海洋角色,上述两个里程碑式事件成为印度海军快速现代化进程的延续。
不过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8月14日指出,印度的海洋野心正受到以下事实的挑战,即印度的海洋地位常常被认为是受质疑的。以南海为例:尽管近55%的印度贸易途经马六甲海峡,但一些国家持续反对让印度发挥明显的作用。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对于印度在该地区日益增强的海上存在表示不快。
尽管印度并不濒临南海,但其在该地区的海洋利益十分明确。尽管不像美国那样直言不讳,但新德里也附和了美国要求和平解决争端和保持航行自由的立场。印度还致力深化与多个南海主权声索国、尤其是越南的海洋关系。印度海军获得了在越南芽庄港的永久停泊区域,并且向越南海军提供潜艇作战训练。自从2000年首次被派往南海以来,印度海军还在该地区参与了多次海上行动,包括人道主义与灾难救援、海军联合演习及访问外国港口等。
报道称,中国在印度洋扩大了的海上存在可能会导致与其在南海问题上的处境截然相反的情况:在南海上,中国是沿海国家,印度是外来的大国,而在印度洋上,情况却完全颠倒了过来。这可能会导致中国干预印度与邻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之间的海上划界争端,以及在靠近印度海岸线的地方搜集情报和进行海洋资源开发。2011年7月中国曾获准在印度洋开展深海海底采矿,证明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
报道称,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印度洋刚刚露头的海上存在——包括中国海军持续进行的反海盗护航行动——一直受到某些人的怀疑。有关2009年1月一艘印度潜艇和中国海军部队在曼德海峡附近形成“紧张对峙”的报道,表明印度洋有可能成为中国和印度展开较量的新战区。这强化了印度介入南海以阻遏中国日益“盛气凌人”的海洋举止,从而使之无法在印度洋“故伎重演”的理由。
【延伸阅读】
港媒:中国“西进”印度洋面临障碍
2014-01-14 08:01:26
中国企业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附近填海造地,帮该国建设一座新的迷你港口城市。此类举动被印度视为中国在印度洋扩大影响力的表现。
参考消息网1月14日报道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月10日发表题为《中国在印度洋面临障碍》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哈德孙研究所客座学者约翰·李、哈德孙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尔斯·霍纳。文章指出,正当全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东海和南海的同时,东印度洋已经成为另一处关键水域。
文章称,事实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如此集中地汇集了美国、印度、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根本关切,这种汇集使印度洋对于西太平洋的均势具有了不可或缺的战略意义。
尤其在于,西印度洋成为中国变身世界强国宏伟工程的一个重要构件,并且已经在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和大陆强国的过程中扮演了独特角色。
哈得孙研究所一直在研究中国对中亚地区日益上升的介入,这种介入是其新的“西进”行动的一部分。但即便如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不可避免地依赖于海上的进口。
文章称,要理解中国不仅作为一个航海大国、而且作为一个海军大国的未来的意义,人们需要拓宽这样的视角。首先,需要再一次重视东印度洋作为进入中国的门户——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称之为“后门”——的战略意义。
之所以说“再一次”,是因为这一地区曾在二战期间为支持原本会被隔绝的中国发挥了关键作用。在1941年至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中,当时的中国被从海上封锁,中国政府的大本营迁至内陆一隅的重庆。中国最终依赖通往东南亚大陆的西南走廊以及连接印度西北的空中航线获得来自美国的援助。
文章指出,印度洋还将以另外一种重要、但却不是那么明显的方式影响中国的未来。上文中提到的中国“西进”行动,它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三条路线的进程。第一条路径从新疆向正西推进,直至盛产能源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里海海滨。第二条路径沿西南偏西方向前行,经巴基斯坦及阿富汗到达与伊朗接壤的俾路支边境地区及波斯湾门户水域。
不过,真正与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存在很大关联的是第三条路径。这条路径始于云南省,利用铁路和公路进入东南亚腹地,并将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西南分支的现代版线路前行。这条线路还会进入孟加拉国,之后前往印度东北部并到达伊朗。同时与西藏相邻的云南可能会成为这项努力中最重要的战略支点。
云南以及中国其他落后于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内陆省份希望自己能直接进入崛起中的印度洋-太平洋经济走廊。东南亚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重要目标,因为它是一个天然经济区——即“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一部分。这个次区域包括了中国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和泰国。随着这个位于西南方向的地区的召唤,中国的部分内陆地区将越来越多地看到自己与沿海省份分道扬镳的经济前途。
文章称,尽管许多国家的利益在此汇聚,但印度洋相对而言仍然不存在争端,那里的水域也不存在人们在马六甲以东看到的那种仇恨以及错综复杂的专属经济区重叠的拖累。
于是印度洋成为一个可以利用微小的优势撬动巨大利益的区域。
就美国而言,比起整个太平洋地区,与印度等合作伙伴以及与澳大利亚等盟国的合作相对不那么复杂。事实上,这样的合作天然地契合印、澳两国的战略传统——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印度洋局势长期以来一直是实际——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关切。
文章称,中国海军军力的增长现在成为这些实际关切中的另一项因素,但是如果中国的海军军力真的要想证明其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它将必须以某种方式找到从南海出发到达遥远的马六甲以西,并一路前行抵达中东核心区域的途径。而当中国尝试横渡印度洋时,其开辟这条途径的代价将会上升:除了巴基斯坦之外,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并没有真正的盟国和合作伙伴,而美国在这个地区既有盟国,也有合作伙伴。
【延伸阅读】
港媒:中印如何避免在印度洋发生冲突
2014-04-10 17:52:00
资料图片:2012年11月16日,中国海军第十三批护航编队在印度洋斯里兰卡南部海域进行补给作业。新华社记者朱绍斌摄
参考消息网4月10日报道 港媒称,印度洋作为中国的西部邻海,蕴藏着丰富的战略资源,印度洋是中国通向南亚、中东、西亚和欧洲、非洲重要的交通、贸易、能源通道,对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香港中评社网站4月9日刊文称,印度洋的安全与稳定对中国的战略、经济利益的意义重大,是中国走向海洋,发展海洋战略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国的“海上生命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日趋增长,中国有多达80%的石油供应需要经过印度洋,中国对印度洋、南海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印度洋地区日益凸显出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印度洋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所依靠的海上通道,使中国走向成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两洋国家”的道路。
文章称,中国在印度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中国可以利用陆权优势改变海权劣势,用地缘经济改变地缘政治。鉴于目前中国尚不具备与美国等在太平洋竞争的优势,而中国在印度洋面临着资源开发与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等方面的机遇,中国在印度洋大有可为:南下寻找通往印度洋的新战略通道,积极拓展在印度洋的战略空间。保障中国海洋战略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平崛起的战略通道,实现陆海通达目标。
文章称,“中国进入印度洋”成为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阶段的目标应以保卫印度洋航线为主。采取先易后难策略,稳步推进,不断扩大中国在印度洋区域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在该地区提高国际地位,树立大国形象,利用公共秩序保证海上通道安全的同时,积极尝试建立补充性的通道备份,形成有效对冲,避免其他国家以海上通道安全讹诈中国。有效拓展中国的出海口,使相关国家成为中国印度洋安全架构上的利益攸关方,最终实现中国由区域性海洋大国向世界性海洋大国的战略转型。
文章认为,积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安全、外交等手段,打通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形成陆上通道与海上力量相配合的有利战略态势,加大在印度洋的投入,保障中国印度洋航线的安全。打通克拉地峡,保证中国石油运输安全。借助陆桥走向印度洋,从而间接获得印度洋出海口。从云南取道缅甸进入印度洋;由新疆西行至中亚最终连贯欧亚的大陆桥,将伊朗、阿富汗相联结直抵阿曼湾。并以新疆喀什为起点,经中巴边境口岸红旗拉普山口,贯穿巴基斯坦全境修建一条直抵印度洋畔瓜达尔港的铁路;依托缅甸的地缘优势,尽早建成中缅孟国际大通道。
文章称,近年来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一问题之所以出现,既与冷战后印度洋地缘战略地位的凸显有关,也与印度和中国对印度洋在各自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判断有关。中国为了维护在印度洋地区合法的战略利益,采取了“非直接进入”即合作的方式进入印度洋。印度认为中国是一个竞争性的大国。因此,中国进入其视为“后院”的印度洋被看做是对印度的威胁。从这一认知出发,印度采取了诸多措施制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势力发展,中国的反应则较为谨慎和温和。印度洋问题不应该成为中印关系中的“热点”。中国希望未来的印度洋是和谐、合作的印度洋,而不是冲突的印度洋,印度洋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中印关系的良性发展非常有益。
但是,文章称,印度洋在全球战略地位日趋上升,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共同利益与竞争不断上升。随着中印两个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海上丝绸之路”可能遭遇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更为激烈的竞争。两国战略既有合作的一面,又存在着彼此利益的冲突,加深了中印两国战略空间的重叠。构建和谐、和平的印度洋符合中印两国的国家利益。因此,中印两国需要通过加强双边对话机制和共同的区域合作,承认彼此战略“空间重叠”的客观事实与趋势,采取积极、理性的手段应对,努力寻找共同利益交汇点与合作途径,避免战略竞争上升为不必要的地缘冲突。
【延伸阅读】
外媒:印度担忧中国援建科伦坡等港口
2013-08-09 07:51:12
参考消息网8月9日报道 美国媒体称,站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新的港口扩建工程的最西边,该项目的负责人班杜·维克勒马说:“港口的潜力是巨大的。”
据国际新闻社8月7日报道,这片土地的开发共耗资4亿美元,另外,还投入了5亿美元建码头的基础设施,码头项目所涉及的5亿投资中,85%来自中国招商局集团,其余来自斯里兰卡港务局。
港口的服务对象是装载1万个以上集装箱的大型船只。据斯里兰卡港务局总经理贾亚蒂萨说,目前往来于东亚和欧洲之间有183艘这样的大型集装箱船。在印度洋上只有三个可以接靠这种大型船只的港口,它们是阿曼的塞拉莱港、新加坡港和迪拜港。
斯里兰卡港务局计划将这一新港口建设成为一个转运中心,而印度将是其最大的业务来源国。贾亚蒂萨说:“我们的商业目标范围是印度的东海岸。”维克勒马说:“我们的目标是吸引约20%的印度集装箱载荷。”目前这个数字大约为16%。
报道称,斯里兰卡港口扩建计划略带讽刺意味的是,其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中国。中国和印度正在争夺对印度洋的控制权。
自斯里兰卡2009年内战结束以来,中国一直是这个国家最大的贷款国。中国除了为斯里兰卡的这个港口扩建项目提供资金外,还为其融资修建公路、一个新机场、一个新港口及宾馆饭店。
为了在科伦坡新港口南边建一个新城,斯里兰卡方面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协议,由中方企业投资14亿美元。
中国投入斯里兰卡的所有这些资金引发了该国反对党等的强烈批评,他们说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政府自找麻烦,破坏了斯里兰卡与印度的战略关系。
报道称,斯里兰卡政府还面临指责,一些对中国投资斯里兰卡项目持批评态度的人说,中国可能利用南部的汉班托特港加强其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存在。
据印度前情报官员和防务专家拉马尼·哈里哈兰说,中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目前还不成为印度的主要担忧。但他说,这种忧虑日益加剧。
他还说:“中国想在斯里兰卡海运业务方面建立强有力的存在,因为那会使它未来在海上业务发展方面逐步增强其影响力。”
报道指出,这些投资还会使中国更加容易地保持在该地区的存在。哈里哈兰说,还会为中国未来为海上行动——海洋调查以及电子窃听等——收集必要的数据提供正当理由。
维克勒马对这些担心不予理会。他说,中国投资这些项目都只是商业交易,以盈利而非加强军事力量为最终目标。
另据印度Zee新闻网站8月7日报道,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8月7日说,中国正在巴基斯坦资助开发瓜德尔港,它将来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
安东尼说:“政府已经注意到中国在巴基斯坦援建瓜德尔港一事,以及巴方将港口经营的控制权交给中国企业的报道。”
针对中国是否增加了在印度洋地区的活动这一问题,安东尼说:“中国还在印度洋地区参与了开发诸如港口、深海采矿、海洋勘探以及打击海盗之类的项目。”
【延伸阅读】
中国军方可能在塞舌尔建补给基地
2011-12-14 17:07:00
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 12日,中国证实将考虑利用印度洋上的塞舌尔群岛作为海军舰队在该区域执行任务时的补给基地。中国国防部官员说,舰艇编队执行远航任务期间在沿岸国港口就近补给是世界各国海军的通行做法。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出访塞舌尔期间,塞舌尔官方已邀请北京在打击海盗期间加强在该群岛的军事力量。塞舌尔由非洲以东的115个岛屿组成,北边紧邻海盗猖獗的亚丁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自2008年以来便一直参与在该区域保护商船的国际行动。
报道援引上海军事专家倪乐雄的话说,如果需要一个永久基地,塞舌尔将是一个好选择。他说,国防部长史无前例的访问显然可以被看成是某种举动。他还补充说,中国建立一个永久的离岸基地只是时间问题。
据《印度时报》网站报道,中国此举可能会引起印度不安。
报道称,中国已经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一项合约,获得了在未来15年开采印度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藏的勘探权,从而巩固了自己在印度洋的地位。
分析家认为在塞舌尔建立基地是一起重大事件,因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即将服役,其目前正在接受最后的测试。
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报道,北京计划在塞舌尔建立基地一事或使印度和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较量出现新的转折。
报道援引专的话表示,此举将增加印度和中国的对抗,可能蔓延到南海,北京在南海对新德里作出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警告。
战略事务专家卡皮尔·卡克少将表示:“中国的行动不应让我们惊讶。同样,中国也不应该对印度在南海变得坚定感到惊讶。这是该地区进行的新海洋竞赛的一部分。”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塞舌尔和中国的补给合作可能成为中国军队建设境外基地的第一步。
报道称,此举含有中方欲进一步牵制印度的目的。对中国来说,印度洋是其取得中东石油的重要补给线。中国军队十分重视印度洋。近几年,不断有人臆测中国将在塞舌尔或巴基斯坦等地建设首个境外军事基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