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中国简报》最新一期文章,原题:中国反谍面临虚拟谍报挑战
上周,中国官方媒体公开称赞广东省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间谍案。此案头号嫌犯被判10年徒刑。据报道,一家未具名外国情报机构在网上聊天室招募嫌疑人“李某”。他为该机构提供各种机密军事文件和刊物。尽管中国成功调查个人间谍案,他们似乎无法对付外国情报机构无孔不入的手法和网上泄密。随着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加大,问题层出不穷,老一套保密原则似乎已行不通。
像中国这样以控制信息出名的国家,公开获取的敏感信息数量之多有些惊人。广东的调查暗示“李某”是平民,因为多数军事间谍案是内部处理的。这引发一介平民如何获得敏感的内部军事文件的问题。解放军尽管对上网和移动服务进行管制,仍然面临长期安全压力。据安全官员称,超过70%国家机密案涉及在网上将信息泄露给外国情报机构。
上个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意见》。领导干部需要承担保护机密的更大责任。次日一篇评论表示,安全对军事机构向来关乎存亡。不过,快速的现代化造成很多漏洞——与西方的看法相反——机密情报的价值水涨船高。
广东间谍案表明中国当局能掌握个人网上活动;不过,国家安全部门和下属机构仍然很难发现未来间谍活动。广东间谍案暴露的脆弱——一个普通人能获得机密材料,并且愿意拿不高的报酬与外国情报机构合作多年——凸显在中国生活的不确定。如果中国不能阻止此类情报活动,领导人有何信心阻挡外国专业情报机构。▲(作者彼得·马蒂斯,乔恒译)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