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请您介绍一下AC352/直15项目研制背景。
卢伟健:AC352/直15项目于2003年开始论证工作。那时我国直升机工业相比以往已有长足进展,但中航直升机的产品谱系还很不完善。产品系列中缺少一个6吨级的直升机产品;在国家倡导产业化发展的时刻,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直升机所)提出产业升级要求,倡导直升机产品的系列化发展。通过仔细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6吨级的直升机需求比较广,市场也需要这样一种民机;而经过数十年型号研制的积累,直升机所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技术储备足以支持研究这一个级别的直升机。在以上三方面要素的共同作用下,AC352/直15的研制计划顺理成章的提上了议事日程。
通过缜密的市场调研,研究人员当时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我们要做一个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什么在完全没有任何国际市场民机经验的情况下提出如此的要求?原因很简单:一家直升机企业要是没有一个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就不可能在国际直升机市场有立足之地。那么,如何尽快推出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产品,而且又是一款纯民机产品?当时我们设想,如果有国外合作可能会节省我们的研制时间、加快我们的研制步伐。那时,刚好欧直公司也有这个需求。从机型类别上,欧直恰恰缺乏这个级别的直升机。因此,欧直也需要这一型直升机来填补该级别空白,所以中法双方一经接触便很快就达成了合作协议。
这个项目2004年10月份签署框架协议,2005年底签订正式合同,2006年全面启动。当时签这个合同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研制、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共享市场”的原则,双方各投入50%资金。目标就是要研制一个能满足适航要求、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直升机,以满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考虑到合作双方各自市场销售的需要,中法双方达成各自取证原则协议。能够取得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的适航认证,不仅意味着一型直升机得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许可证,也意味着生产该机的企业技术实力得到了认可。所以,AC352/直15能够取证,对中国直升机未来的发展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航空报》:能否介绍一下AC352/直15的性能和设计理念?
卢伟健:从技术角度说,我们的产品采用了成熟的尖端技术,使之达到了同类产品中的最高水平。这架飞机具有宽敞、舒适、安全、环保、经济等特点。该机采用数字四轴式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综合航电、玻璃座舱、球柔性桨毂、模块化设计的主减速器、抗坠毁的机身、可收放的起落架,这些技术构造了一架性能卓越的直升机。机身抗坠毁性能高于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的适航要求;噪音水平低于适航要求好几个分贝;机上还有应急撤离通道。综合前面提到的先进技术,该直升机设计首先具有高可靠性特点、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发生;万一事故发生,抗坠毁设计能保证机身具有较高安全性;在直升机坠地后,机上应急撤离通道能保证人员从坠毁直升机中迅速撤离。为适应海上作业的需要,该机还具备海上应急漂浮能力,同时配备人员救生筏。
该机的舒适性体现在震动水平低;机上应急通道、滑门具有使用的便利性;配备通风和空调系统;为方便驾驶,采用数字四轴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综合航电系统,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
经济性也是AC352/直15的一大亮点。飞机的高可靠性意味着故障少,那么,维护成本随之降低。维护通道、随机维护工具提供完整,附件齐备,也降低了一部分维护成本。新发动机的使用降低了油耗,减少了使用成本。
该机的设计理念完全是纯民机角度出发,特别关心用户的需求,关心市场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先进技术来引领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为什么说要引领市场呢?因为市场总是表现当前的利益,未必表现未来的利益。如果能敏锐抓住市场远景的发展方向,那就抓住了成功的机会,为实现AC352/直15的成功,我们就要用新技术去引导市场的走向。
《中国航空报》:AC352/直15的主要用途是哪些?它的成功又具有何种意义呢?
卢伟健:通过这几年国际上直升机生产商提供的订购数量来看,6吨级直升机具有销售量大和产值大两大特点。这也证实了我们市场调研是正确的。AC352/直15的主要用途是近海石油平台服务、搜索救援、海上吊运运输、公共服务(警用、维稳巡逻等,欧直同型的EC175已取得美国海岸警卫队大额订单)、医疗救护、VIP运输等。
根据市场分析,我们按需求量将客户做了如下排列:目前最大的潜在客户可能来自海上石油服务,AC352/直15将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平台作业和平台上的人员轮替运输,台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撤离。第二位的潜在用户是公共服务,这方面主要是警用,可以利用空中优势打击犯罪。第三位是救援用途,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救灾抢险,防灾指挥、医疗救援、抢险物资运输都非常需要这样的直升机。第四是观光旅游和VIP需求。
至于AC352/直15项目意义,首先从航空业界来说,50%对50%合资的对等高科技合作项目是国内第一个,这是个标志性的项目。第二,它的出现填补我国直升机系列中的空白,完善了系列化发展,同时为转型升级、特别是融入国际高端制造业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我们航空工业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了极大空间。AC352/直15必将是我国未来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性产品。第三,我们的飞机取得适航证意味着得到了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的认可。这点很重要,这将使中航直升机与EASA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为今后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其他产品再去取证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基础。在此以前是由外方带着我们去取证,经过这个项目,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取证。适航取证对航空产品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EASA对你产品了解和信任的一种体现。第四,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和供应商建立了良好关系。这样可以建立我们自己完整的内部供应保障体系。因为现在要面对的是国际知名的供应商。取得国际供应商信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我们自身具有优秀的技术实力;二是产品具有光明的市场前景。第五,AC352/直15是按照最新的国际适航标准,按照纯民机的标准研制的,也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民机研发体系和研发观念。通过这个项目和产品的工作经验总结,我们设计队伍在民机设计的问题上接受了世界先进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举个例子,在初步设计阶段研制方就请供应商和潜在客户给产品提意见。在已完成机身打样的情况下,研制单位又将机身增加15厘米,原因就是客户表示:腿脚部分空间加长乘坐更加舒适。通过客户体验方式推介产品的办法,对设计团队今后该如何研发一款新民机有很大借鉴意义。以往我们只是注重技术如何好,产品如何好。很少考虑产品如何成功,产品怎样在市场上才受欢迎?现在从研发阶段就要考虑用户需求,而且要考虑产品销售出去怎么建立一整套售后服务体系,如何让用户用的满意、用的方便、用的经济。
最后,我们还通过这个项目培养了一批人、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的队伍,这才是AC352/直15最为宝贵的财富。正式有了具有民机研制新理念的新队伍,才能为今后民用直升机的研发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国航空报》:我方与法方的研制工作是如何分配的?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
卢伟健:分配任务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来安排,实际上是三大动部件基本上对等分。关键技术双方“五五开”,根据各家技术特长来分配。我们在合同中已经明确了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一是各级负责人制,第二是要有流程。遇到问题由谁负责提出解决方案,由谁来拍板决定这些都写在流程中,规定在合同里。比如技术方面,有个总的技术领导人,还有分部门的技术负责人。技术问题交由技术委员会讨论,讨论没有结果再交由CDC项目解决,这样避免了单方拍板决定的情况发生,防止外方利用技术手段影响项目进行。通过这些办法能最大程度保护我们的利益。
《中国航空报》:AC352/直15与国外同类直升机相比处于何种水平?目前进展到哪一步?市场反应如何?
卢伟健:我们的产品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有这么好一个产品,让我们已经具有与世界同类水平产品竞争的实力。一旦我国低空开放落到实处,面对国外产品的冲击,AC352/直15完全可与国外产品一争高下。
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哈飞已经整机下架了,开始系统装配,目标是今年首飞。预计2016年能够取证正式进入市场。我们对未来市场预期非常乐观,特别是去年直博会后,很多客户表示了极大兴趣。我们也接触了多家潜在用户,有许多用户都表达了对该机的热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