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局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月27日报道,原题:《印度对与中国的战争感到焦虑》,作者:印度国防部计财局官员巴滕杜·库马尔·辛格。
文章指出,尽管自从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遭遇惨败后,印度人一直勉强生活在与中国的“相对和平”中,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在未来冲突中能否面对中国岿然不动并不那么有信心。
文章称,尽管存在“相对和平”,但若干因素仍可能把中国和印度引入冲突——不管是通过共同作用还是单独作用的方式。
首先,两国尚未解决边界分歧。旷日持久的谈判由于中国提出的新要求而复杂化,并使几年前为力争最终解决而确定的政治参数变得无足轻重。随着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攀上新高度,中国可能会诉诸另一场有限度的战争,来把单方面的解决方案强加于印度。
第二,尽管以军事互信措施为补充的政治、外交和经济接触已经使印度在对中国战线上得以保持“相对和平”,但印度在与中国的军力建设竞争中处于下风。
第三,两国都在经历成为大国的过渡进程。在权力博弈以及在别处的影响力的支持下,缺少共同商定的边界可能会鼓励中国用枪炮与印度对话。
文章指出,尽管两国存在所谓的核对等,但没有人认为印度会发动并赢得与中国的战争。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印度抵抗中国打击和保卫本国领土的能力也是有疑问的,让人不那么放心。
首先,印度没有中国军队在西藏战备情况的最新基本信息。印度人倾向于通过五角大楼每年提交给国会的中国军力报告及其他西方信息来源解读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发展。这些资料关注的是中国大陆对台湾和日本的战备,并不符合印度的需要。
第二,印度不像其他大国那样发布官方文件来指认中国军事威胁,也不存在公开针对中国的“战略学说”,而目前已经被抛弃的“冷启动学说”则把重点放在了巴基斯坦身上。
第三,随着国内叛乱被当做印度安全考虑中的头号“威胁”(相对于来自中国的切实威胁),印度的武装部队不得不在克什米尔部署相当多的兵力。这引发了印度能否在紧急情况下派出部队并迅速完成部署的疑问。此外,旷日持久地投身于平叛作战可能会损害武装部队与敌军进行战争的能力。
文章认为,在谋划针对中国的防务政策方面,印度尚需采取某些新举措。
首先,印度需要开始启动自己的军事现代化,并把重点放在“实力”而不是“人数”上面。在有关军事现代化的全部讨论中,印度是唯一还没有精简军队规模并把军费转投于技术和装备的国家之一。在这点上可以向中国取经,中国裁减了军队人数并崛起成为军事超级大国。
第二,防务预算的不足不应妨碍建立针对中国的强有力防御。在武装部队内部有大量开源节流的空间可以探索。在此过程中,可以向采取了新的政策措施以筹集防务经费的英美等国学习。
第三,印度是唯一用可能爆发的战争来与强邻抗争的国家。世界各地弱小一些的国家已经发明和采取了新的方法与手段来抵制更为强大的邻国的地缘政治野心,有时甚至会戏弄后者。发生在南亚次大陆一些国家的例子具有代表性。
文章指出,如果印度能够说服中国同意尽早解决边界问题,那么它将消除可能会促使中国发动攻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