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与日本右翼所表现出的包括结束和平主义原则的修宪草案在内的军国主义复兴相比,中国近期在邻近水域一些行动所显示的结束长期以来的节制态度是否令人更为不安?从西方媒体的大部分解读论调和历史上的一些迹象来看,似乎是这样的。但在东海和南海等中国周边水域的事态发展并不出人意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可以想见,中国将日益强大的经济潜力转化为在其他领域内的附加实力,以捍卫其主权。其次,除了促成这种转变的特定事件以外,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件出现,这些事件的重要性足以不可避免地引起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的不安,包括日本和美国。这些国家可以容忍一个经济大国的存在,但绝不能容忍一个政治巨人的存在。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1月14日报道称,因此,中国在提高海洋事务管理水平的同时,扩大了海监手段,发展多重机制,用事实来确保在争议地区的控制空间,展示对最初的温和主义进行修正的意志。美国宣称有在这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保证航行自由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加强了同盟友之间的军事结盟,大力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等经济集团的形成,向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提供巨额国防援助,有人甚至已经在梦想着所谓的“亚洲北约”……日本将之看做其恢复“正常”的机遇。
报道称,在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日本先是指责中国“傲慢”,现在又将抨击的矛头对准了中国的南海捕鱼新规,新一轮风暴一触即发。在防空识别区方面,自生效以来并未发生任何事件,尽管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都有自己设定的防空识别区,并有所重叠。
事态远未平息。一切迹象表明,该地区正处于紧张局势升级的初始阶段,而且结果并不明朗。去年12月5日美国“考彭斯”号巡洋舰事件就是征兆。局势可能在未来几年变得更加严峻。也不能排除象征着地区和世界新时代的一场偷袭或遭遇战的发生。能够避免这样的偏差吗?
报道认为,毫无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但不仅限于此。北京可能会试图影响美国,通过一些内部改革,为美国跨国企业特别是金融部门开辟新的兴趣点来推动华盛顿的温和立场。但这样可能也不足以避免经济合作与战略紧张关系并存的形势,这是相互之间高度不信任造成的。中国的关键在于削弱美国的地区影响力。人民币和经济实力是目前中国最好的武器。
报道称,目前中国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西方也不愿意接受新的现实。其他亚太国家会怎么做?一个依然强大但走下坡路的美国似乎不可能轻易地建立起“亚洲北约”,或者将一个有利于提高其谈判能力的多边游戏框架强加于中国。安倍晋三的日本和马尼拉的选择也很明确,但河内等其他方面的态度就不太清楚了。北京加强了与河内的对话。
可以期待的是,在以双边形式为主的模式下,目前无力跃升至超越加强经济和防御能力的范畴,集中于安全事务的更宏大的平台。因此,集中精力搞发展,暂时搁置争端仍然是对各方最有利也最合理的选择。也许这会使北京更强大,但对中国的邻国也是一样。北京未来可能获得的优势将通过尊重伙伴和邻国核心利益的保证来加以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