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
多年以后,邬江兴仍记得入伍前与父亲邬兰亭长谈的那个夜晚:父亲以全身上下几十处伤疤告诉他,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军人要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不过,昏黄的灯光下,令年轻的邬江兴稍感意外的是:13岁参加红军,30岁出头当军长,曾在鄂豫皖苏区和鸭绿江对岸浴血奋战的父亲,对战场英雄视若平常,谈起钱学森、华罗庚等科学家时却推崇备至。
认准的事就坚决走下去
16岁,邬江兴参军入伍,在大别山深处一边当最苦最累的坑道工程兵,一边自学工程机械原理;17岁,被选拔到南京军区某部,一边当数据录入员,一边“偷偷摸摸”学习数理化知识。在那个科学技术如“毒草”的年代,邬江兴“偷偷摸摸”学习被揭发了,还受到批判。一个原本前途光明的年轻人突然掉入深渊,邬江兴向父亲写信诉苦:学习技术有罪,而且罪大到要毁了前途,为什么?
放牛娃出身的父亲,用红蓝铅笔在公文纸上粗粗写了几十个字:儿子,认准的事就坚决走下去,管他艰难困苦,还是黑暗光明,走下去……
这是父亲一生中给邬江兴写的唯一一封信。
邬江兴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他像一棵长在荒漠中的胡杨,在没有高等教育、漠视科学技术的年代,却执著着自己“认准的事”,走自己认准的路,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吸收一切可以学到的知识,他年轻的身体和头脑中充满了对科学知识和新技术的渴望。
机遇就是这样留给有准备的人。随后几年间,在中国计算机整体开发水平尚停留在每秒1亿次运算量级的时候,年仅20多岁的邬江兴已经开始主持中国最快、也是最大的计算机项目:GP300,一种每秒5亿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系统的设计。
自学成才的邬江兴就此走上了自己的“报国”之路,杀进了和父辈们不同的“另一个战场”。
没有硝烟也是战场
改革,改变了国家命运,也深刻影响着人民军队。
1985年6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邓小平向世界宣布:中国裁减军队员额一百万。
“虽然没被裁员,可GP300项目下马了,3年多的心血一下子就没有了……一个星期没好好吃饭,蒙头睡,觉得一片黑暗。”“失业”后的邬江兴,一度当过军界“倒爷”,从香港倒过单板机和微机。
虽然挣钱的诱惑很大,可仅仅当了大半年“倒爷”,邬江兴就开始觉得无聊:“我一个堂堂计算机总体工程师,不能为国家为军队干点正事,倒买倒卖,这叫什么事?不干了!”
已插上改革开放翅膀的中国,经济渐渐起飞,但作为经济发展基础之一的通信基础设施却十分落后,“装不起电话”“打电话难”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实现国家通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关键之一是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程控数字交换机技术和可掌控的产业化能力。
1991年,历时6年多艰苦攻关,邬江兴带领十几名军队科研工作者,成功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HJD04”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打破了西方国家长达20年的技术封锁,“04机”也被国人骄傲地称为“中华争气机”。
“中国军人打仗不是孬种,搞科研也不是孬种!我们用了不到600万元人民币、一两百人,完成了国外要花几亿美元、几千人做的事情。产品性能相当,制造工艺简捷,可价格只有进口的几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这是靠我们的技术内涵,技术实力,变革性的技术创新,打赢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在自主创新匮乏的中国,邬江兴有理由为这次胜利自豪。
以“04机”为依托,由邬江兴担任董事长,国家于1995年组建了中国巨龙通信(集团)公司。此后,随着“04机”等国产程控交换机的量产,国外的程控交换机由最初的每线500美元,一直跌落到不足50美元,最终离开中国。
仿佛是一种巧合,当时中国通信制造领域最好的几家企业: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和华为,头一个字连起来刚好是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巨大中华”——这个名字,一度代表着中国民族通信高技术产业的崛起。
守卫中国信息边疆
1998年,一项在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工作——军队停止经商活动,正式在军队和武警部队实施。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再次“失业”的“邬董事长”带领他的团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从此集中力量转向为军队信息化和国家安全服务。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的“神经中枢”——核心路由器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为破解这个难题,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邬江兴团队先后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性能Ipv4、Ipv6路由器、大规模汇聚路由器和太比特核心路由器,并自主研发出骨干路由器的核心器件“NDSC架构”的交换芯片,宣告了我国以互联网应用为特征的信息通信网络“空心”时代的结束。
本世纪初,第三代移动通信成为世界通信技术争夺的新高地。邬江兴团队再次发起冲锋,不仅掌握了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所有关键技术,而且在世界上首创了基于全IP的全新体系结构,设备性能比国外提高10多倍,成本却只有三分之一。
“守卫国家信息边疆,突破核心技术,只能而且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今年9月,由邬江兴挂帅,联合国内外十余家单位,聚合500余名研究人员,历时6年潜心研究,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结构动态可变的拟态计算机,并通过国家86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验收。测试表明,拟态计算机典型应用的能效,比一般计算机可提升十几倍到上百倍。而由“拟态计算”引申出的“拟态安全”概念,在美国斯诺登推开“棱镜门”的今天,将有效维护我国信息网络空间安全……
“老兵不会死,只是悄然隐去。”
十几天前,确切说是11月20日星期三,按照军队正军职最高任职年限的规定,年满60岁的邬江兴被免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长职务。
那天晚上,邬江兴难得在10点钟前回到家里。老伴劝他,退休了,以后不要再那么累了……他立刻纠正:“我不是退休,是免职。我还要向世人证明,我不仅能当好一名优秀的校长,还能做一名优秀的教授。”顿了顿,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他轻声问:“再有两天就是周末了,放两天假。唉,你说就不能放一天吗?”
那天晚上,20多年来天天要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的他,头一次没有吃药竟然睡着了……
“老兵不会死,只是悄然隐去。”
相关报道:
我也就算是半个英雄——对话邬江兴
记者:前不久,你带领团队研制出世界首台拟态计算机。结构动态可变的拟态计算机,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邬江兴:同等条件下,它的效率比现在固定结构的计算机高出十几倍乃至几百倍,非常惊人。比如,咱们国家最快、也是世界最快的天河计算机,操作时它的整体功耗超过20兆瓦,相当于河南省许昌市这样一个中等城市全市的照明用电。如果用拟态的计算结构,功耗会降低到一点几兆瓦甚至是零点几兆瓦。不过拟态计算机实现产业化,可能还需要5至10年的时间。
记者:你当年研制的中国首台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04机”诞生前,西方国家曾断言,中国人不可能研制出大规模程控交换机?
邬江兴:外国人说这个话,并非贬义或瞧不起。当时程控交换机确实是高技术产品,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所以“04机”出现时,他们用奇迹来形容。真正的科学动力在于我们方法论和哲学思想的胜利,从惯性思维中跳出来,换一个角度看程控交换技术,自然是柳暗花明别有洞天了。
记者:“巨大中华”曾是中国通信制造业的四大巨头,与时下如日中天的“华为”等相比,原本实力最强的“巨龙”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
邬江兴:大概是1996年1月1日零点后,正在运行的“04机”突然有十几台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整整停产调查了7个多月,对公司的发展打击非常大。“巨龙”没有成功崛起,与这次打击有极大关系。其他企业正好利用这样一个软件设计缺陷,在市场上迅速崛起……
不过,“04机”的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如果连自己设计的软件都可能导致系统瘫痪的话,那更不要说如果人家对我们实施信息战和网络战,有意植入病毒和木马导致你全网瘫痪了。
记者:这些年中国信息网络安全形势如何?
邬江兴:形势严峻、挑战巨大。目前安全问题的核心是,我们的信息世界是用别人的东西来构建的。国外的信息系统成熟度高,用起来方便,但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很多人不愿去想,或者不愿去面对。跟鸦片一样吸了以后提精神,有幻觉,但它有危害。
应该发展改变游戏规则的革命性技术,跳出靠人家的东西来拼凑、构建我们自己信息大厦的模式。这是摆在全国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记者:“04机”之后,你带领团队又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的动力来自哪里?
邬江兴:我是个不安分的人,不满足现状,总想要再干点什么。不断追求是我的乐趣,一时的名利,我并不看重。
记者:军人心中一般都有一种英雄情结,您觉得自己是英雄吗?
邬江兴:我也就算是半个英雄。这些年确实做出了一些令国家和民族自豪的事情,但还是太少了,不过瘾。一个人应当正确地认识自己,即使是那些成就和荣誉,也与我的团队,与各个学术大家的厚爱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没什么好处。我们国家需要更多的英雄,来从事民族崛起、国家昌盛这样的事情。
记者:你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邬江兴:我想跟我们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校训一致,求实、创新、奉献。按照这个信念,大胆地去努力践行。
记者:关于改革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邬江兴:步子更大一点,决心更强一点。
记者:前些天,因为达到最高任职年限,你被免去大学校长职务,失落吗?
邬江兴:几年前我当校长时也没兴奋过,更不要说下台了。在科研岗位上,能为国家作点贡献比什么职务都强。“04机”成功的时候,父亲第一个给我打电话祝贺;我晋升将军那年,他连理都没理,认为当个将军不是什么太大的事。他要是活到2003年看到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该多高兴啊……
(新华社记者王玉山)
邬江兴简介
邬江兴,1953年出生于浙江嘉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原校长,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少将军衔。
1970年参加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制并担任内存储器调试组长,1991年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容量可达6万等效线的程控数字交换机并实现产业化,2002年主持研制成功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并实现了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零”的突破,2006年主持研制成功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并在中国长三角地区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先进技术示范网—3Tnet,2011年主持研制成功中国下一代有线电视网(NGB)上海示范网,2013年带领团队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拟态计算机。
曾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得过第二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良何利技术进步奖、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有突出贡献先进个人、中国亚太经合组织杰出贡献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