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令美国业界感到紧张,“中国航天将超越美国”的声音被美媒热炒,然而日媒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日本《外交学者》杂志 10月6日发表文章称,虽然中国正在努力推进航天技术商业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但受限于发展模式、科技水平和研发经验等因素,其人造卫星无论在数量还是性能上,都远远落后于美国。
文章表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在商业领域开展载人航空技术研究。在商业载人综合能力项目(CCiCap)最后阶段,NASA与内华达公司(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和波音公司(Boeing Company)签署协议,决定共同开发商业宇宙飞船,于2015年将美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这表明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太空商业的利益紧密相连。
与此相反,中国太空商业的发展则刚刚起步。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模式与俄罗斯类似——依赖国家资本和国家干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利益在航空领域地位突出,导致该领域的保护主义倾向,最终会妨碍创新人才的出现,这意味着商业领域不发达会限制创新潜力。
文章认为,中国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这种模式目前发展良好,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其可持续性将有待观察。如果国家资助存在上限或者逐渐减少,而太空商业又发展不充分,中国将难以保持过去15年的推进速度。
同时,航天技术发展的经验也不容忽视。美国宇航员已进行了成千上万小时的太空飞行,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中国则要从头做起,解决诸多技术难题。
文章称,中国航天事业要保持原有发展速度必须进行改革。鼓励私营力量进入航天技术研究领域将促进创新,减少公共开支,同时激发创新思维,让航天技术发展不再受限于国家财政。同时,中国商业航天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委内瑞拉等拉丁美洲国家正寻求中国的航天技术和发射技术支持。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的非洲国家也已提出了技术需求。中国的航天技术在东南亚也颇具市场,这将产生巨大商业利益,用以技术研发。因此,中国应不断挖掘潜在市场,广泛投资教育事业。
《外交学者》最后表示,中国的航天技术虽然近年来取得巨大进步,但要与美国匹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依赖国家投资,这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美国依靠商业领域发展航天技术的模式更具创新性,同时也减轻纳税人负担。(实习编译:史肖杰,审稿:聂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