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可夫谈中国军火商20年变迁:着装都越来越考究

2013年09月01日 08:46  青年参考 微博
    平可夫(后)在国际防务展上考察中国推出的飞行模拟设备 平可夫(后)在国际防务展上考察中国推出的飞行模拟设备

  在关注中国军事现代化多年的平可夫看来,中国军事工业实力的增长,让参加国际展会的中国军贸代表团愈发活跃,西方军工企业反倒变得拘谨起来。

  日前,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杂志刊登题为“从国际装备展览看中国崛起”的文章。该刊主编平可夫结合切身体会,评述了20年来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防务展的情况及外国同行对其的观感。这位以“中国通”自诩,也经常受到非议的军事观察家认为,中国军工实力快速提升,其自信心随之不断增强,至于西方对此的心态,也有令人遐想的空间。

  从谨小慎微到主动出击

  平可夫称,他头一回见到中国军贸代表团,是在1992年的莫斯科航展上。此后,他每次出席展会,都对中国代表团的动态格外留心。

  据他回忆,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军贸代表团在各类国际展会上最容易被识别出来,这倒不是因为中国人的黄皮肤、黑头发,而是参展成员总是“穿着普通的西装,里面套件毛线衣,而且尽可能躲着记者,即使是面对记者的提问,也基本是三缄其口”;“由于中国经济实力在上世纪90年代不是很强,多数参展的中国军贸代表团都自带食品,或者在酒店里自己做饭”。与之相应,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参展军品,少有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技术水平与美、欧、俄有明显差距。

  “拘谨、神秘”,是平可夫对那一时期中国军贸代表团的概括性评价。他认为,这可能是中方参展经验少以及国产武器开发迟缓所致,“倒也不是只有中国存在这些情况,韩国人也基本如此,对记者提出的多数问题避而不答,甚至还将笔者误认为朝鲜间谍”。

  进入21世纪,中国军贸代表团在国际场合的表现发生了急剧转变。首先在衣着上,“中国代表团成员的着装,无论设计还是做工都非常考究,甚至超过一些西方记者的着装。”其次,中国代表团在记者面前越来越从容自信,不仅主动和记者打招呼,还对大多数提问做到有问必答;在平可夫眼里,最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几乎不像中国公司”,非常懂得借媒体的力,即使记者不问,参展人员也会主动介绍武器的各项指标,生怕记者知道的不够。

  更重要的是,中国代表团带来的展品不仅年年更新,且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远程火箭炮、制导火箭炮、制导炸弹、近程弹道导弹等装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技术水平更是跻身世界前列,有些甚至处于显著领先地位。正因如此,向中国军贸代表团询问展品情况、索要技术资料、进行贸易洽谈的外军代表络绎不绝。

  另外,平可夫发现,“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参加国际防务展的代表团数量激增,除了以推销中国国产武器装备为主的军贸代表团,还有许多抱着参观和交流目的的军方代表团、民间技术人员、记者等。放眼望去,中国人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这与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代表团在国际防务展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西方企业开始“不自信”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面对中国日益活跃的表现,西方参展商开始感到压力,甚至采取针对中国人的措施,例如将关键装备封闭起来,不让靠近。“我们不接待中国人!”平可夫指出,他曾经亲耳听到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参展团对中国参观者吆喝:“请勿拍照!”

  平可夫的华裔血统,令他的工作受到影响。“2008年之前,我撰写西方武器文章非常容易,因为西方防务企业在展会上派发的资料很全,对武器的性能介绍很详细。但从2009年开始,他们停止派发武器资料,改为口头讲解。我曾向波音公司公关人员咨询,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节约纸张’!波音每年的军火交易以百亿美元计,何至于在乎这点纸张的费用?美方人员看出我不相信他的解释,了解到我是《汉和》的主编后,才告诉我这样做‘是为了对付武器仿制’。针对谁?即使不完全是中国,中国可能也是首当其冲的对象。”

  文章称,西方参展商对中国的戒心反映出几个问题:一是中国武器在性能方面与西方的差距确实在缩小,一个例子是,土耳其前两年对地空导弹进行招标时,中国红旗-9系统和美国“爱国者”、法国“紫菀”等同台竞技而不落下风。二是西方的自信心在下降,曾几何时,西方对中国武器不屑一顾,更不担心中国人看看样子、拿点资料就能造出先进武器;进入新世纪后,西方看到中国不断推出能媲美自家的同类武器,开始疑神疑鬼,认为中国通过“剽窃”才有此成就,遂在防务展上对中国人采取种种措施。三是中国发展先进武器非常努力,西方参展商对中国人的防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确有一批人在为国家的事情操心,想尽办法吸收先进技术,“在各类防务展上,中国人对外国先进武器的围观令人叹服,他们不仅将所有能拿到的资料收集起来,还对展台进行拍照摄像,不厌其烦地询问相关技术问题,准备之细致、精神之专注、分工之明确、所提问题之专业,没有其他人可比。”

  平可夫还感叹,反观日本,除了《汉和》的一位高级顾问坚持出席所有展会,其他日本同行越来越少,日本武官的身影也罕见。如此下去,日本军事评论界的水平势必无以为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