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中国发射1箭3星助推导弹多弹头技术发展

2013年07月25日 15:00  新浪军事 微博

  据新华网报道,7月20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创新三号、试验七号和实践十五号3颗技术科学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3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碎片观测和空间机械臂操作等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一箭多星”,也就是以单一升空载具将多个卫星或其它装置送入太空轨道。但一箭多星还有技术高低之分,比较成熟的一箭多星技术能将卫星分阶段释放至不同轨道,或称多次单放,而相对较低的一箭多星技术只能单次齐放。中国拥有的是前者,这一迹象显示,中国多弹头弹道导弹技术已日趋成熟。

  所谓一箭多星技术,就是指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多颗卫星。这种发射有两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发射的多颗星轨道基本相同,也就是说他们在一条近似的轨道上相隔不远运行;另一种情况是利用火箭上的分配器,在火箭飞行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时间依次把卫星分离出去,把卫星分别送入所需的不同轨道。

  只掌握前一种技术,虽然可以一次发射多枚卫星,但是只能算是一次性投放,在军事上的意义就是具备发射“集束式”弹头的能力,可以对同一个目标进行多点式打击,不能同时打击不同的独立目标。而掌握了后者,也就具备了“分导式多弹头”能力,可以使用一枚导弹对敌方多个目标进行同时打击,特别对于突破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意义明显。有分析指出,目前世界上能够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有多个,依时间顺序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印度和日本。印度近年曾经多次完成一箭多星发射,最多曾达到“一箭十星”,但据分析其技术仍处于“集束式”发射水平,距离“分导式”发射能力仍有距离。特别是如果应用到弹道导弹上,不但要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更重要的还要掌握弹头再入飞行技术,也就是在外太空释放弹头后,弹头还要具备穿越大气层而不被烧蚀的能力。

  目前已知世界五大核国家均掌握了弹头再入技术,以中国为例,中国是在1981年掌握了一箭三星技术,但是到实际掌握成熟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可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真正实际部署了第一枚分导式多弹头地基洲际弹道导弹。中国的发展过程用时近20年,而且可能还借鉴了国外的技术。现在,印度在2008年首次实现一箭多星技术,而在前一年实现了返回式卫星的回收,因此,可以认为印度现在掌握了“集束式”多弹头技术,但要想掌握“分导式”发射能力,保守的估计也要到2020年前后。而作为另一宇航大国日本,虽然也早已实现了一箭多星技术,但是日本的还没有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也就是说,尽管日本目前已经具备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核武器的能力,也有改装其运载火箭为导弹的技术,但是要发展为搭载核弹头的弹道导弹目前还不具备条件。而现在中国的一箭多星技术已非常成熟了,一箭两星、三星、四星、五星都没问题。据外媒报道,目前中国能做到一枚火箭同时发射10个分弹头技术,将会应用在最新的洲际弹道导弹上。

  中国最新的这次一箭多星发射,据报道来看,全是技术试验卫星,其中的“空间碎片观测”和“空间机械臂操作”两项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很明显是为中国即将升空的大型空间站进行技术验证。“空间碎片观测”肯定是为未来的空间站安全着想,只有能够监视并控制空间站运行轨道上的空间碎片,才能为空间站安全运行打下基础。而“空间机械臂操作”显然是空间站的重要装备,是一种具备“爬行”能力的七自由度冗余机械臂系统,可以为空间站组装、维修、飞船靠泊提供帮助,并可辅助航天员的舱外活动。如果这次实际上天试验成功,那么,该机械臂就可以装到未来的空间站上去,为中国第一代实用型空间站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一箭多星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洲际弹道导弹分导式多弹头的发展,实际上也为中国突破美国的反导拦截系统奠定了基础。一枚导弹如果装载多枚弹头,它就可以同时攻击敌方不同的目标,并能有效躲过敌方反弹道导弹系统的拦截,使得自己即使使用较少的洲际导弹也能对敌人构成严重威慑。显然,在一枚导弹的搭载能力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搭载更多的质量较小的核弹头成为实现突防的最有效手段和方式,也能使敌方的拦截效率大幅降低。有关研究也证明,当弹头数为5枚以上时,导弹的突防概率趋近于100%,也就是说导弹拦截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中国如今极力发展的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包括陆基的和海基的,都已具备多弹头携载能力,可以说已经为中国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核威慑! (作者:广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