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在东海前沿建新型防空阵地专门对付歼20

2013年07月25日 09:50  世界报 

  日本尖端雷达专门对付歼-20

  中国在五代机的研发速度上,令美国惊讶,更令日本感到恐惧。目前中国已经成功试飞了两款第五代战机原型机:2011年1月11日,歼-20战机成功首飞;2012年10月31日,歼-31成功首飞。美国军事专家曾指出,中国推出的歼-31战机,其外形尺寸和部分性能指标已经与F-35接近,这表明中国的航空技术水平正在快速提高。

  歼-20战机配备了相控阵天线,具备全息感知能力,在信息化能力上甚至领先F-22战机。在这种能力的支持下,依靠一体化控制技术,歼-20战机可实现多机自动组网、任务自动分配和自主格斗功能。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称,歼-20战机在某些方面确实优于F-22战机,甚至可以断定,它完全强于F-35战机。

  对于一直将F-35战机视为是下一代主力战机的日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日本过去十年、二十年积累的空中优势将荡然无存。为此,日本正在不断加强反隐身技术和手段,当然是在美国帮助之下。

  日本《产经新闻》的报道称,美国军事分析人士认为,歼-20可能很快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届时它将在东海方向令日本感受到压力。解放军装备的巡航导弹具备较强的突防能力,再加上隐身战斗机,“几乎可以肯定能在日本现有的防空网上撕开缺口”。据披露,为了避免上述局面的出现,日本防卫省技术本部与NEC合作,设立了“未来警戒管制雷达”项目。该项目旨在开发分散布设天线的新型雷达,以实现比单一的大功率雷达更好的机动性能和探测效果。FPS-7将是首款采用该技术的新型雷达系统。

  FPS-7首次采用分散雷达天线技术,在灵活性、侦察范围和反应灵敏度上较旧式雷达有新的提升,被日本视为未来监测沿海特别是“西南诸岛”的支柱性装备。FPS-7雷达由许多小型天线和信号发射器组成,它们可被分散部署到不同的位置,以利于捕捉隐身飞机向各个方向反射的微弱雷达波。日本自卫队称,FPS-7雷达是专门针对隐身战斗机和高速巡航导弹研制的,具备较强的搜索和追踪能力。

  关于FPS-7雷达的具体性能,外界知之甚少。不过其上一代产品——FPS-5型雷达的部分性能已被公开。日本航空自卫队在2012年2月完成FPS-5雷达的部署工作,地点包括位于新潟、青森和冲绳的一些基地。

  FPS-5型雷达是一款庞大的设备,配有3套直径12米到18米的大型天线,以及庞大的信号发射器。日本自卫队扬言,与其它陆基防空雷达相比,FPS-5的探测范围更广。该雷达在日本防空系统中发挥着“眼睛”的作用,它能发现并紧盯敌方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战斗机。

  FPS-7雷达的探测能力据称远在FPS-5雷达之上,具备防范隐身战斗机的能力。由于采用小型化设计,建造并部署FPS-7雷达的成本低于FPS-5。据估算,防御面积相同的空域,用FPS-7雷达所需的费用比用FPS-5雷达少25%。日本自卫队计划在西南地区分散部署FPS-7雷达,从而在东海前沿建立新型防空阵地。

  据透露,美国对日本在东海部署更强的对空、对海防御力量给予了大力支持。日本的“未来警戒管制雷达”项目可能在技术上得到了美国的某些支持。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称,未来中国的新一代战斗机将给日本造成更大压力。报道称,从日美防务合作的角度考虑,美国应协助日本强化其西南海域的防空部署。

  越南新雷达能“看见”隐身战机

  近日,俄罗斯《军事评论》报道称,越南将从白俄罗斯采购大批斯托克-E型(VOSTOK-E)防空雷达,并可能深入南海进行部署。据分析,该型雷达优于俄罗斯同类产品,具探测并锁定隐身战斗机的能力。

  俄罗斯军事专家评论称,越南试图通过部署这款VOSTOK-E雷达,在南海反制即将成军的中国歼-20隐身战斗机力量。越南从2005年起先后进口了7套斯托克-E型雷达系统,这些雷达已在越南防空部队中服役。

  斯托克-E型雷达由6X6式卡车机动运载,到达阵地后以3辆以上斯托克-E雷达车作三角或多角度布阵。在未遭受电子干扰的情况下,它对苏-27非隐身战斗机的最大探测距离为360公里,对美国F-117隐身战斗机和B-2隐身轰炸机的探测距离为350公里。即使遭到电战机较强的电子干扰,它也能在255公里的距离发现非隐身战机FA-18,或者最短在57公里的距离发现F-22隐身战机,同时通过S-300防空导弹加以击落。

  据报道,越南方面要求白俄罗斯再出售20套斯托克-E型雷达。白俄罗斯不仅答应了越方的要求,还邀请越南防空部队的技术人员赴明斯克接受培训,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款雷达。

  据分析,未来越南增加采购的斯托克-E型雷达可能深入南海岛屿进行部署。越军认为,中国歼-20隐身战斗机将形成作战能力,南海地区军事力量格局将有重大变化,不具备反隐身能力的防空系统的作战效能都将“降为零”。越南增加采购斯托克-E型雷达,并计划在南海地区进行部署反制歼-20隐身战机。

  与此同时,越南对捷克的新型反隐身雷达也很感兴趣。捷克泰斯拉军工厂研制的“维拉”-E就是被动雷达中杰出的代表。

  当初捷克研制被动(无源)雷达的目的是探测雷达制导导弹,但让其大放异彩、声名远播的却是它能成功地探测到隐身飞机。在1999年3月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中,一架美国F-117A战斗轰炸机就是被这种被动雷达锁定,进而被防空导弹击落。

  “维拉”-E是“维拉”系列被动雷达中最新和最先进的。它是一种战略及战术电子情报和被动监视系统,用于对空中、地面和海上(舰艇)目标的探测、定位、识别和跟踪。它自身不辐射电磁信号,而是借助外部非协同式的辐射源来进行探测和定位。主动雷达难以对付空中隐身目标,而“维拉”-E雷达系统则眼尖耳灵,能够探测到目标发出的哪怕是微弱、短暂的电磁信号,即刻让隐身战机在雷达屏幕上原形毕露。

  俄美印争相“反隐身”

  隐身是典型的针对性设计,目标是某些特定型号、特定波段的雷达。隐身设计人员有两个主要的技术用来降低飞机的雷达特征信号:采用独特的机身设计和吸波、透波材料技术。采用独特的外形设计技术可以减少100-1000倍的信息特征;进一步的材料技术则可以减少10-30 倍。这些技术可以将一架B–52大小的B–2A 幽灵轰炸机的信息特征减小为和一只小鸟一样大。

  甚高频波段雷达可以对付隐身飞机的外形调整设计及现有的雷达吸波材料,使得隐身飞机外形设计与雷达吸波材料(涂层厚度)有难以实现的过高要求。从雷达波反射特性来讲,米波雷达对于隐身飞机和反辐射导弹具有优势。由于隐身飞机的外形尺寸与米波雷达波长恰好相似,米波打在机翼、垂尾等处时会发生谐振,这会增加隐身飞机的RCS (雷达反射截面积),导致隐身飞机不“隐身”。

  进入21世纪,俄罗斯的新型VHF(甚高频)反隐身雷达出现,让隐身和反隐身游戏更加刺激。俄新型反隐身雷达采用了最新的固态雷达技术和先进的COTS计算机软件技术,至少有两个是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设计,在每1个接收天线元件内都采用微型化了的固态发射器-接收器;拥有敏捷的改变波束方向能力,不亚于美国海军SPY–1 “宙斯盾”雷达。先进的杂波抑制技术,例如美国海军E–2D/D预警机上的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就是目前俄罗斯最少两个VHF设计上的一个已知功能。

  美国军事技术专家曾直言,俄罗斯甚高频波段反隐身雷达的出现将改变美国隐身技术用户的游戏规则。隐身技术的优化在对抗S波段与X波段的目标获取和搜索雷达时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再加上少量的现代甚高频波段雷达就会阻止隐身战机的突然袭击。

  技术能力比较薄弱的印度在反隐身方面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方面全力引进俄罗斯的反隐身技术和装备,另一方面则是发展自己的隐身五代机,来对抗中国的隐身战机优势。

  今年3月底,印度航展展示了其更新之后的第五代战斗机概念设计,称为“先进中型作战飞机”,并公开了该机概念设计的1/8模型,也是该机的最终构型。印度AMCA(五代机项目)将以它为基础,继续向前推进。

  AMCA被设计为双发、隐身、多功能战斗机。当前构型的AMCA采用了新的、更长的机身,具有对称梯形翼,取消了以往设计中的前缘延伸段。该机将采用内埋弹舱和印度正在完全自主发展的隐身技术(包括雷达吸波涂层和复合材料)。

  印度工业界指出,瑞典萨伯集团、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和欧洲航宇防务集团均表达了在AMCA项目中合作的意愿,印度可能在今年正式选择各项可能的国外技术。AMCA项目理事会的一名高级科学家则警告,“最好是印度能独立掌握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因为外国的技术企业们不会与印度分享敏感的隐身技术”。(本报特约撰稿  郭宣)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