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称中俄苏-35谈判成功接近尾声单价达0.8亿美元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刊6月28日报道,不久前举行的巴黎布尔歇航展上,俄罗斯苏霍伊公司试飞员博格丹驾驶最新型苏-35S多功能歼击机首次进行飞行表演。专家认为,苏-35高调亮相国际航展有助于其出口合同的签订,目前已经约有10个国家对其感兴趣,而中俄24架苏-35供应合同谈判已经成功接近尾声。
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公司总经理切梅佐夫6月10日曾经表示,俄罗斯期望能在今年下半年和中国签订苏-35歼击机销售协议。此前5天,俄方还在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机场上为中国军事代表团安排了苏-35S歼击机的飞行表演,表演飞机机身编号“07红”,是2009年根据俄空军采购合同制造的第7架量产型飞机。现场观看表演的俄罗斯专家证实,苏-35给中国专家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包括曾经参与研制苏-27SK和苏-30MK歼击机仿制品的设计师。
尽管切梅佐夫拒绝指出中俄计划签署的苏-35合同价值和飞机数量,但是已经有媒体披露称,预计供应24架飞机,单价高达8000万美元。这意味着,这项交易仅飞机部分就价值18-19亿美元。如果再加上地面设备和航空杀伤兵器的供应,合同价值至少还将增加50%。总之,俄罗斯向中国供应这种最新型多用途歼击机的漫长而艰苦的谈判进程似乎已经成功接近尾声。
据称,中俄双方在谈判中主要分歧长时间集中在应当供应的飞机数量上。中方试图尽量减少采购量,俄方坚持要求中方至少采购48架。在中国当年拒绝继续履行苏-27SK许可生产协议,不再采购近百架飞机技术部件,转而在沈阳仿制苏-27SK和苏-30歼击机之后,俄罗斯人一直以较为警惕的态度对待向中国转让最新型国产战机的想法。不过,中俄双方通过长时间的争辩和协商,终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规定第一阶段供应24架苏-35歼击机。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俄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第17次会议上,双方签订了中国购买苏-35歼击机的议定书。今年1月22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在作战航空领域进一步发展军事技术合作的俄中政府间协议,其核心部分就是中国引进苏-35。这项协议开辟了双方直接展开相关合同谈判的道路。
苏-35是以T-10平台为基础的航空作战系统的极限发展型号,2003年在阿联酋迪拜航展上首次亮相,展出了机身编号901的苏-35模型。苏霍伊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在保留苏-27歼击机成功的气动布局的同时,大幅改进了苏-35的机身结构,使用新型材料,降低飞机的雷达暴露特征,提高隐身水平。据个别媒体报道,苏-35使用的新型发动机能够使飞机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达到超音速速度,保证了飞机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从而使其具备了第5代歼击机的一项主要特征。最重要的是,苏-35拥有以“雪豹”机载雷达为基础的现代化火控系统,拥有能够发现400公里处有效散射面积仅为2平方米目标的非凡能力。很有可能的是,现在其他任何一种歼击机的机载雷达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包括使用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的美国F-22和F-35歼击机。
俄媒称,随着中俄苏-35供应合同的即将签署,出现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中国航空工业仿制这种飞机的风险到底有多大?第二,这项交易将对南亚和东南亚航空武器装备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对于中国必将试图生产苏-35的仿制版,如同此前仿制从俄罗斯或欧洲得到的所有武器装备系统一样,俄罗斯国内确实存在一定的担心。与新世纪之初就已经成功仿制苏-27和苏-30的潜力相比,现在中国航空工业水平和能力显然实现了大幅超越。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第5代航空作战平台升空的大国。如果说中国第5代重型歼击机歼-20的首飞晚于俄罗斯T-50的话,那么在制造中型歼击机歼-31方面,中国超越了俄罗斯,俄军暂时根本没有类似研发项目。但是现在至少有三个情况表明中国在重复10-15年前的仿制历史方面有着严重限制:第一,不要忘记,当年的仿制发生在俄罗斯向中国出售苏-27生产许可技术,以及苏霍伊设计局和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制造厂的专家向中国歼-11许可生产项目提供庞大支持之后;第二,中国至今还无法制造出AL-31F发动机高质量的仿制品,被迫从俄罗斯大量进口该型发动机;第三,现在已经明确,中国过去从乌克兰得到了有关苏-27、苏-33歼击机和AL-31F发动机的大量信息和技术。但是鉴于现在的苏-35供应合同暂时没有规定出售许可生产技术,飞机本身配备更为复杂的117S发动机,而且乌克兰航空专家没能掌握苏-35技术,因此中国要想仿制这种飞机将会需要特别长的时间。
在上述背景下,更有可能的假设是,中国将在某种程度上重复当年进口苏-27飞机的历史。众所周知,中国从1992年初开始得到首批26架苏-27飞机,之后购买了第二批22架,几乎同时又引进了大约100架苏-27歼击机的生产许可权,最后还在1999年订购了另外28架苏-27UBK双座型歼击机。至于苏-30引进项目,中国在最初订购38架之后,又扩大到100架。这样看来,如果有关苏-35的局势发展乐观的话,中国至少还会有一批新飞机订单,可能还会采购大量(100架)苏-35飞机生产的许可技术。较坏的情况是,中国将仅仅采购一批苏-35飞机,之后只购买该型飞机使用的发动机。
至于中俄苏-35供应合同可能对南亚和东南亚作战航空装备市场的影响,可以肯定地推断,这种强大歼击机在中国空军武器装备库中的出现,至少会刺激越南和印尼进一步采购俄罗斯飞机,而且使先前型号的苏-27和苏-30MK2战机的引进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了对抗日益增加的中国空中作战实力,越南和铺展将被迫采购苏-35。另外,中国拥有苏-35将会为俄罗斯第5代歼击机T-50进军东南亚市场创造先决条件。最后还能推断的是,印度中国引进苏-35的自然反应是相同的,将会加快俄印第5代歼击机FGFA联合研制项目,还可能增加计划采购数量,同时加快苏-30MKI歼击机深入改进项目,可能会为其安装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总之,虽然中国采购24架苏-35的数量相对不大,却将会产生较大的地缘政治、商业和市场后果。(编译: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