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航突破13项发动机关键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06月28日 11:52  中国航空报 
现代化厂房车间一角。(资料图) 现代化厂房车间一角。(资料图)

  中航工业西航致力于科技创新,夯实持续科技创新坚固基石,健全持续科技创新科学机制,构筑持续科技创新有力支柱,搭建持续科技创新广阔平台,培育持续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

  夯实持续科技创新坚固基石

  西航坚持以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保障有力、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基础扎实”的创新技术体系,拓宽向外部优势科技资源“借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快先进技术成果工程化应用。

  西航构建“保障有力、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基础扎实”的创新技术体系,充分发挥技术中心在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源头作用,使技术中心成为产品研发、工艺研发、成果转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优化中心组织机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新产品研制、新工艺研发为牵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系列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以工程技术专家为带头人的技术创新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2006年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国防科工委认定西航为“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技术中心”, 2011年在全国评估中排名第39位。

  西航拓展技术创新引智路径、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工程化应用。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与高校、研究院所开展技术交流,聘请多个专业领域知名教授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公司先后与北航、南航、西工大、南昌航大、中航工业航材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组建了8个产学研中心,开展了59项涉及航空发动机可靠性、焊接技术、数字化制造、无损检测技术、振动与疲劳试验等专业领域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西航结合技术创新需要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与综合集成,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高效精密磨削技术、单晶铸造工艺、模拟仿真技术等前沿或关键课题研究,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对公司技术难题的攻坚、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健全持续科技创新科学机制

  西航健全持续科技创新的科学机制,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起点,实施标准战略研究、推进知识产权工程、知识管理工程、开展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等技术基础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增添后劲。

  公司建立技术文件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新模式,搭建标准与技术文件网络协同平台,使技术文件管理层次更加清晰,审签流程更加简洁、权责界面更加清晰,显著提升了文件审签效率;以型号研制为牵引,引进、吸收、消化新的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资料,形成了航机标准和燃机标准,建立起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借鉴外贸产品及型号研制技术,开展国内外先进标准研究,通过专利技术、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引领科技进步;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中航工业标准、型号标准等上级标准编制,促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公司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控制;在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抽油机”等非航空产品开发项目中,加强知识产权谋划,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专利布局工作;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提高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围绕产品全寿命周期,借助信息化手段,公司建立了“三位一体”(产品、专业、部门)知识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一维存储、多维推送”知识管理呈现模式,实施涵盖知识管理全过程的“五步推广法”,实现个人知识组织化、分散知识系统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建立起科学完整的知识管理模式,搭建起涵盖技术攻关总结、科技成果、专利、合理化建议等全方位技术成果的知识管理平台。

  构筑持续科技创新坚实支柱

  西航制定技术工作责任制加强考核管理,推行技术创新差异化管理和激励,建立符合科技工作规律的宽容机制,适应预研和基础技术研究、工程化技术研究和技术成果推广等不同类型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公司实现了低压涡轮长轴制造技术、叶片精密锻造技术、粉末合金高压涡轮盘制造技术、大直径风扇叶片制造技术等九项发动机研制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钛合金、高温合金风扇,压气机叶片无余量精密锻造技术,涡轮叶片定向凝固技术,大型零件的化学铣削技术,航空发动机防腐技术等13项重大突破。新型发动机研制能力,舰用大型燃机研制、数字化制造、装配试车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承担并完成了多型号航空发动机预研、研制和批产,大型舰船用燃气轮机研制和批产任务、为中国主战飞机和舰船铸就了强健的“中国心”。

  搭建持续科技创新广阔平台

  西航强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持续科技创新广阔平台,完成企业级PDM系统信息化建设,以MES单项实施为突破口,进行数字化COE模式建设,毛料、机加及装配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CAD/CAM/CAPP等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型号研制中得到普及应用,AMRO系统规范了技术状态管理,实现在役秦岭发动机技术状态动态管理,有效降低了外场飞行风险。

  西航积极推进信息化与科研生产的深度融合,强化型号研制过程的厂所协同,与上游设计院所搭建了设计制造协同平台并建立了数据协同机制,实现了多型号EBOM、三维数模、工程图、更改单等设计数据网络化发放,初步实现对外设计协同;通过推广应用MBD技术,全面推进型号研制全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制造进程;在重点新研型号开展基于三维模型的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及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健全MBD工艺体系文件和工艺协同管理规定,搭建PDM与NX集成平台,为逐步实现从传统工艺设计到基于MBD技术现代工艺设计转变奠定了基础。

  西航建成符合航空工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的一级数字档案馆,加快文件管理模式由传统手工管理向信息网络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职能由档案文件管理向数据管理拓展延伸,电子档案开始成为西航科研生产的指导依据和经营管理的决策凭据。

  西航按照发动机研制的专业属性,实施生产和管理流程再造,优化生产布局,形成装配试车区、冷工艺制造区和热工艺和航空专用工具制造区的军品科研生产布局。

  西航拥有的三个国家认可的实验室中,计量测试中心掌握了大扭角带端弯叶片检测、涡轮长轴内型面检测、精锻/精铸叶片三坐标测量、整体叶盘检测等技术;理化检测中心具备了化学分析、金相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特种工艺评定、发动机及构件失效分析、非金属材料检测能力;无损检测中心检测方法专业门类齐全,掌握了叶盘、粉末合金盘、空心涡轮叶片的壁厚超声检测、管件钎焊探伤技术。

  培育持续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西航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把握好政策走向,选准改革重点,出台《2009-2017年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纲要》,明确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目标,全力推进实施大人才战略。

  公司构建技术人员成长渠道,实施充分体现专业发展主导方向及特色,明确专业设置原则和任务导向,有益于专家履职、考核、管理及人才成长的梯次独具特色的“长、家”分立人才成长机制,设置的10个专业领域充分考虑与行业专业体系对接,涵盖发动机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材料应用、检测及装配、维护维修以及非航产品、新能源技术、基础工程技术等,满足公司多元化产品结构需求。

  公司坚持人才培养和用人相结合,选派200余名技术人员通过工程硕士、在职博士、访问学者、选派留学等不同方式学习深造,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及行业培训学习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开展“幼狮计划”、“三三制”、“以老带新”等青年技术人才培养专项工作,充实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库,形成了一支衔接有序、梯次配备、技术精湛、专业配套、勇于创新的高水平科技队伍,有力地支撑了技术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

  西航坚持持续科技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由“西航制造”向“西航智造”跨越,推动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步伐。

  西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25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303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45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167项;申请国家专利280项,拥有授权专利175项;完成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34项,完成技术攻关、重点难题、产学研合作、创新增效等项目1450余项,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9项获国防科技成果奖,10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012年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海宁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西航主持和参与了64项航标和上级标准编制,向中航工业提交196篇航空科技报告;公司《航空动力技术》两次荣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被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型图书馆收藏,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公司掌握了20多项国内外领先的关键制造技术,取得了2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从引进仿制迈入自主研发、创新的新阶段,具备了大型先进涡扇发动机从零件制造到总装试车的国内领先水平和能力,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计划CIMS工程应用示范企业,跻身中国工业企业500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