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再诠释

2013年06月04日 05:59  解放军报 

  今年4月下旬,四川省芦山县发生强烈地震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军民奋起抗震救灾。透过抗震救灾,人们体会到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凝心聚力、协调高效的制度优势,尊重科学、崇尚理性的成熟心态,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制度、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又一次全面诠释。日前,本报记者就此访问了中央党校进修部副主任、博导杨信礼。

  记者:芦山地震灾害发生在汶川特大地震五年后,是否可以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再一次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杨信礼:是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这种根本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生命、尊严、权利、利益,尊重人民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创造力。无比珍视人民的生命,把人民的生命价值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芦山地震后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紧急号令,奋起抗震救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面了解灾情,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地震发生5小时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飞赴灾区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强调72小时黄金救援期,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首先要把埋在废墟里的群众抢救出来。要把每一片废墟的边边角角都搜索到,确保一个不漏。各救灾部队发扬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努力防范次生灾害,积极配合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灾区社会稳定等工作。党中央沉着应对、科学指挥,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震区广大党员干部关键时刻站出来,生死关头豁出去,搜救群众,查看灾情,排除险阻。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充分表明党中央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

  记者: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众多苦难的民族,也是一个在灾难中奋起、在灾难中发展的民族。党领导人民芦山抗震救灾的实践,也可以说再一次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凝聚、共赴国难的高尚情感。是否应该这样认为?

  杨信礼:确实,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很多自然灾害,遭受了很多内忧外患,之所以仍能生生不息、不断向前,就是由于有一种团结凝聚、共赴时艰的崇高精神,有一种爱国主义的炽烈情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使我们的民族虽然历尽劫波,但仍能繁衍生息、兴旺发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我们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经受了一连串巨大自然灾害的考验,但都赢得考验。芦山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万众一心,团结协作,奋起抗震救灾。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紧急派出抢险、医疗卫生等队伍奔赴灾区,全力参与搜救被困群众、救治伤员、抢修基础设施等工作,及时向灾区运送急需救灾物资,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临时和过渡住所。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地震灾害中,中华民族体验着团结凝聚、扶危济困的至德大爱,中华民族的精神受到一次次洗礼,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一次次强化,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心灵得到一次次贯通,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一次次提升。

  记者:从汶川到芦山,每一次抗震救灾都取得令世人称道的效果,每次灾后重建都创造了奇迹或必将让世人看到奇迹,这是否可以说都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杨信礼: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解难事,使我们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号令风从,协调高效。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也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协调联动的体制机制。举国动员的抗震救灾体制,最大限度地抢救了人民的生命,最快速度地实现了灾后重建。芦山地震救援展现了中国灾难应急机制更加成熟,迅速动员各方面力量的制度更加完善。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国家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机制。中央军委召开紧急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部署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国家卫生应急队、国家矿山救援队,一支支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发改委、住建部、地震局、气象局、交通运输部、民政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迅即启动应急机制,作出部署安排,很快形成了巨大合力与能量。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指挥下,四川省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地方、军队、武警、中央部门等各方救援力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了大力协同、密切合作的机制。这一切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动员和组织各级政府、人民群众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记者:党领导人民抗震救灾的实践,也再次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的中国力量。

  杨信礼: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民生改善和人民福祉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科学的制度体制,创造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培育了自信自强的社会公民,这一切,铸成了战无不胜的中国力量。这一强大的中国力量,在芦山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全力抢通生命通道,全力救援人的生命,全力抢修基础设施,全力保障灾民生活,高效安置受灾群众,有力开展灾后重建。芦山抗震救灾的实践,已经并继续见证着中国物质的力量、制度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已经并继续增强着全体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与信念。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实干兴邦。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而“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我们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挑战,但只要万众一心,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续写新的辉煌篇章,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本报记者 张心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