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时报在线5月29日文章,原题:世界关注中国的共存战略
中国如今已不再是世界秩序的被动接受者。北京似乎从政治意义上将中国定位为全球大国,并通过共存战略取得这一地位。该战略旨在在不推动全新世界秩序的情况下改变他国的国际行为环境。中国版的世界秩序建立在对现有联合国体系的不同解读上,奉行绝对主权和不干涉原则。这是一种基于利益的秩序,同时无任何大范围合作的责任。
北京主要谋求的是影响环境,而非直接改变他国行为。这种共存战略不要求具备美国那样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去强推,其优势在于说服力,而非推进以中国为中心的互动模式。
共存战略凸显中国崛起的特点,但在当前的讨论中往往被忽视。各种辩论多聚焦于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增长,及其在何种程度上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投射权力的能力。有关美中关系和对比的讨论也无所不在。于是乎,涉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3个特点被忽视了。
首先,从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看,它是二流国家集团(包括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里表现出色的。其次,它远未达到美国那样的经济和军事主导优势。其三,尽管中国在这些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但相比美国,北京的政治力量强得多。
中国作为政治大国的地位,为二流国家和小国扩张了行动空间,因为北京给他们提供了美国同盟体系之外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的和平共处原则与冷战时期的联合国体系规则一致。不过,北京是根据其后冷战时期的利益来解读这些原则的。从实际层面讲,中国式共存涉及5种涵盖外交关系的做法:一、只在所有相关政府同意的基础上才与别国接触。相比之下,西方主张联合国批准干涉,不用相关国家认可。二、反对在冲突管理中使用武力。这与西方推动的制裁和用武维和不同。三、鼓励国家从各自历史和制度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西方主张其他国家都效仿其自由经济和政治模式。四、对别国不做判断,鼓励与所有国家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西方则要求别国实行基本的民主和人权标准。五、鼓励国际多元,认可各国是在对对错不同解读的基础上展开行动的观点。西方则相信普世价值。
从西方角度看,北京版的世界秩序对现有秩序构成一些挑战。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和政治战略关系网络,见证了北京的共存模式。二流国家和小国对西方影响力之外的这种方式往往是欢迎的。(作者丽色洛特·欧盖德,汪北哲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