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中国大奖赛驶出“弯道”

2013年04月15日 04:20  解放军报 
F1中国大奖赛驶出“弯道”

  4月14日,为期3天的F1中国大奖赛落幕,法拉利车队的西班牙车手阿隆索第二次在这里夺冠。路特斯车队的芬兰车手莱科宁和梅赛德斯车队的英国车手汉密尔顿分列第二和第三名。

  诞生于2004年的F1中国大奖赛,如今已有10岁。2004年5月底,当最后一批面层的沥青缓缓铺上上海国际赛车场F1赛道,中国大奖赛的“上”赛道正式宣布建成。9月,“上”赛道迎来第一场F1比赛。据统计,当时上海国际赛车场3天涌进了26万人次,单日观众人数达到15万人次。然而,这些骄人数据在随后的几年不仅未被刷新,反而一直在下降,2009年的全部上座人数仅有13万人次。同年,中石化不再与赛事合作,失去冠名商的F1中国大奖赛一度陷入“裸奔”的境地。

  当时就有媒体算了一笔账:修建上海国际赛车场耗费了26亿,7年的申办费2.1亿美元。7年间,“上”赛道及相关产业总资产投入达到40多亿,而收入仅来自门票、纪念品等。严重的入不敷出导致F1中国大奖赛饱受诟病。2009年,F1中国大奖赛第一个7年合同还未满,就传出不再续签的消息。

  然而,中国大奖赛最终还是决定续约。虽然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但F1中国大奖赛也在实现它的衍生价值,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航空、酒店、餐饮、物流等与比赛相关的七大产业都得以从中获益。

  续约后,赛事承办方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开始推出几项“贴近观众”的措施:降低票价,让普通老百姓看得起比赛;调整交通方式,让观众出行更便捷。从2012年开始,中国大奖赛的上座率开始大幅上升,2012年观众总人数达到18.5万人次,今年更是达到19万人次。在商业开发大幅度受限的前提下,赛事承办方仍想尽办法挖掘商业潜力,为赛车场、赛事以及节目直播都找到了冠名商。“上”赛道近两年的租赁业务也有明显起色,每年的租赁收益近1亿。承办方甚至对外宣称中国大奖赛开始扭亏为盈。

  10年来,尽管遭遇“七年之痒”,但F1这项速度与激情并存的运动在历经磨难后还是在上海、在中国扎了根。就像赛车驶出弯道,F1在上海已经开始加速驰骋。

  上图:4月13日,2013年F1大奖赛上海站举行排位赛。新华社发

  李小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