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常明,是在北京军区司令部某部表彰大会上。这位身高1.80米的帅小伙,胸前挂着一枚亮闪闪的二等功奖章,清秀脸庞上那双睿智的眼睛,无时不闪射出“80后”男儿的自信与坚强。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被他时时表现出来的那份自信所吸引。
他是唯一戴着眼镜的狙击手
2012年3月,军区首次代表我军参加即将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由中、美、俄等8个国家参加的“金鹰-2012”国际特种狙击手比赛。作为代表队唯一的后备队员,和150名特战队员比,常明是个不折不扣的“菜鸟”。一个外语学院毕业的研究生,不要说做狙击手,单看外表就是个“文弱书生”,再看队友至少经过了四五年的专业训练,一个个都是钢筋铁骨。第一天训练,5公里越野,当他筋疲力尽到达终点时,队友已经开始其他科目的训练;队友耳熟能详的摆锤射击、指令射击等专业术语,他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不会就学,这有什么难的?可难题就是接踵而来。据枪定型训练,不到两分钟枪就直晃悠;体验射击,5发子弹无一上靶。
“我还就不信了。”想到自己夺得全区特种侦察比武俄语专业亚军、某特种专业会战比武标兵的经历,常明坚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特种狙击手。他深知只有苦学加巧练才能成功。
他是队里唯一戴着眼镜的选手,在射击瞄准训练时经常出现光晕和脱靶。他就经常缠着素有“枪王之王”美誉的某特战旅副参谋长陈国韬请教。陈国韬对于这个徒弟格外青睐,经常给他开小灶。为解决眼镜不利精确瞄准且容易受撞击的问题,陈国韬把常明的狙击步枪目镜遮光罩摘掉;为避免瞄准时产生光晕,再把前面遮挡一下。
“应当这样瞄准。”陈国韬边示范边给他讲解动作要领,“要人枪合一,平心静气,调整呼吸。”渐渐地,常明能据枪1个小时纹丝不动,从立姿到卧姿、从100米到400米指定射击,达到百发百中,在150名狙击手中位列第35名,达到军区一级狙击手水平。
他是身兼数职的“拼命三郎”
想起这几年的人生经历,常明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2005年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毕业以后,他先后参与“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俄语翻译任务,担任过塔吉克斯坦总参谋长纳德罗夫中将的翻译、俄罗斯奥运代表团服务助理。2010年,作为“和平使命”联合军演指挥部最年轻的“翻译官”,常明先后出色完成《中俄会话手册》编写、演习解说翻译等工作。
他还是一名合格的俄语教师。去年3月,他被抽调到某特种兵集训队担负俄语教学工作。这对于常明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所有队员没有一点俄语基础、现成教材,而且必须在短期集训时间内让队员达到简单对话交流的水平。
有困难就要直面挑战,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多方查找资料,向读研究生时的导师请教教学方法,编写出简明《俄汉军事用语手册》、俄语外事礼仪等教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用30个课时完成对参训队员俄语基础知识的授课工作,使部分队员达到能够进行日常用语简单对话的水平。
他更是一名出色的翻译。为给参加“金鹰-2012”国际特种狙击手比赛的队员提供准确的比赛信息,他完成3万多字的《国际特种狙击手比武规程》的俄文翻译任务。
他还是特战队员的“拼命三郎”。10个人的参赛队伍只有他一个翻译,经常是天刚亮就起床,随带队教练到比赛靶场侦察场地、察看靶标,为队友提供准确的比赛信息;晚上开完会、翻译完第二天的比赛科目和规则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了。
也有让他倍感紧张的时候。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特种兵比武时,正式比赛前一天,哈方提供了最新比赛规程,对全部17个比赛课目进行了修改。尽管出国前,他对有关狙击术语特别是俄语方面的知识进行“恶补”,但面对一份新的比赛规程和一些陌生的狙击专业术语,常明感觉到了压力。在没有词典、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他把不理解的内容记在小卡片上,不厌其烦地向哈方教练、裁判请教,力求把每一个词汇都翻译精准。以至于哈方裁判说他“是我见过最麻烦、最难缠的翻译官。”
他用才华赢得军人的最高荣誉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中国军人,有勇有谋,才能成为胜利者。想起参加国际特种兵比武的经历,常明深有感触。
正式比赛前一天,中国队的两个参赛小组到比赛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在哈方提供的1个小时训练时间里,4名中国队员的100发子弹竟无一上靶。队员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是不是子弹的问题?”常明边翻看子弹说明书,边说出自己的疑问。
“没错。”陈国韬盯着手中的子弹,果断判定问题出在哈方提供的 “北约弹”上。这种子弹药量大、出速快,弹头重了0.01克。找到原因,问题就迎刃而解。看到全部命中的试射结果,队员松了一口气,而常明却已拿着第二天的比赛科目和规则进行翻译和校对。10天的比赛时间里,每天都要重复这些科目和动作,虽然繁琐,但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可意外总是突如其来。“你们两名队员的枪号一样,不符合比武规定,成绩无效。”比赛中,当听到哈方裁判宣布当天的比赛结果后,中国队员大吃一惊。原来,比赛前,士官张雷雷的枪出了故障,临时换枪来不及,两名队员合用一支枪参加了比武。
常明当即向主裁判表示异议,但主裁判表示不接受口头申诉。回到住地,中国代表团紧急商议,常明立即着手拟定书面申诉信递交裁判组。
“鉴于之前的比武规则中没有明确禁止两人不能使用同一把枪,中国队当天的比赛成绩有效。”消息一经传来,中国队员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最后一个科目比武时,队员在常明的配合下,原本1小时的比赛,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
“中国军人,好样的!”在哈方裁判的赞扬声中,常明和队友捧着冠军奖杯开心地笑了。(中国军网记者频道—北京李云飞 吴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