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新型岛礁补给艇亮相南沙渚碧礁(图)

2013年03月13日 11:50  中国海军网 
官兵正在使用新型岛礁补给艇对渚碧礁实施物资补给,该艇加装了波浪补偿装置。 官兵正在使用新型岛礁补给艇对渚碧礁实施物资补给,该艇加装了波浪补偿装置。

  近日,正当南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镜泊湖”舰,准备派出新改装的某型补给小艇对南沙渚碧礁实施油水等物资补给时,原本晴空万里的天气,瞬间变成了暴风骤雨。海面上涌起的大浪,像一双巨手,不停地将舰体左右摇晃。

  “小艇转运补给部署!”本以为会因为眼前恶劣的气象而延缓补给计划的记者,却意外从舰上广播器里听到舰指发出的补给部署口令。

  “小小补给艇能抗得了这么大的风浪吗?”面对记者的担心,舰长龚京侠胸有成竹地说:“新型补给小艇被官兵们称为海补给‘急先锋’,能应对4级海况,这样的天气绝对没有问题!”

  仅过了20钟,4艘小艇就全部完成了物资装载。指挥小艇装载的副枪帆补给长顾启全告诉记者:“以前的补给小艇完成一次装载需要1个多小时,现在的装载速度足足提高了3倍。”

  “吊放小艇!”在舰指下达的口令声中,位于“镜泊湖”舰左舷的1号小艇迅速从配套的某新型小艇吊放架上吊放到海面。尽管此时海面上波浪汹涌,但浮在海面上的小艇却很平稳。

  记者走近一看,新型艇架上两根带吊环的钢索,分别牢牢卡在上小艇首尾安置的挂钩上,而且两根钢索正随着艇体的摇摆幅度不停地自动伸缩,以保持小艇的平衡。

  “这是新型小艇吊放架具有的海浪补偿、自动提升和同步功能在发挥作用。”生产小艇吊放架的工人师傅介绍说:“当小艇入水前和出水后,新型小艇吊放架上的信息系统,会控制两根钢索在收放小艇的过程中自动寻找平衡点,使其伸缩频率与海浪同步,保持钢索始终保持在平衡且绷紧的状态,大大提升了安全系数。”

  1号艇操舵手、上士崔国磊还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由于以前老式小艇吊放架不具备上述新功能,而且一方面吊放钢索一端与小艇之间采用插入式卡座固定连接方式,操艇人员的手非常容易被砸伤,另一方面,每次收、放小艇都需要操艇人员自己寻找平衡点,导致经常出现小艇突然倾斜,人员、物资坠海等危险。

  随后,记者登上1号小艇向风雨中隐约可见的渚碧礁驶去。海面上一个个数米高的海浪撞在快速航行的小艇上,飞溅起来的片片水沫夹杂着黄豆大的雨点,打得记者的脸生痛,连眼睛都难以睁开,而小艇更像飘浮在海面上的“不倒翁”,虽然一会儿被抛向波峰,一会儿又被丢进浪谷,但是始终平稳地在波峰浪谷间快速穿行。

  20多分钟后,小艇进入到礁盘周围一片由珊瑚礁围成的泻湖。虽然泻湖内水浅涌浪较大,且礁石较多,但减速航行的小艇,不一会儿小艇在崔国磊的操纵下,像一名武林高手走“梅花桩”一样,灵活地循着狭窄航道靠上了渚碧礁码头。

  “不是我的技术好,而是新型补给艇采用了喷水推进和液压式操作系统,不仅操纵简便省力,耐波性好,而且航速快,舵效明显,这些性能在狭水道航行时尤为管用。”当记者忍不住坚起大拇指称赞崔国磊操舵技术好的时候,他却给出了这样解释,“以前老式小艇耐浪性差,航速低,在泻湖内或狭窄航道航行时,容易发生侧移而触礁。”

  1号艇这个航次主要是给渚碧礁补给油料,正将艇上的输油管与礁盘上储油井进油口相对接的操作手刘建中告诉记者,以前1艘补给小艇只能装载2.8吨油料或淡水,而且由于补给泵功率较低,每御一次油、水需要1个多小时,现在新型补给小艇不仅一次可以装载3吨油料或淡水,而且每卸一次油、水只需要16至18分钟,相同海况、油水和物资量的情况下,单艇补给速度较原来提高了近1倍。

  风雨大浪中,又有2艘装载着其他物资的新型补给小艇靠上了渚碧礁的码头,看到守礁战士喜笑颜开地将一箱箱物资搬着上礁盘,记者感到,新型补给小艇不愧为海上补给的“急先锋”!

  新型岛礁补给艇介绍:

  新型岛礁补给艇采用钢质、单甲板、平底,喷水推进设计。总长度9.95米,宽2.60米。满载排水量约10吨,最大航速8节。小艇吊架加装了波浪补偿装置,较之以前平稳性更好,安全系数更高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