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和24日,我国第一种舰载战斗机歼-15成功完成了航母拦阻着舰和起飞试验,标志着我国在海上远程打击力量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但是,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舰载机起降试验试飞成功,只能算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航母舰载机要真正形成战斗力还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舰载机是航母作战编队实施远距离攻击的主要打击力量,担负着夺取战区制空权、突破敌人防空火力、打击敌方地(海)面目标的作战目的。舰载机也是航母编队实施体系防御的首要作战力量,担负着整个编队三重防御体系的最外围,负责拦截敌人进攻的飞机,使之不能到达机载反舰武器的有效发射位置,从根本上保证航母编队的安全。因此,舰载机的战斗力是航母作战编队战斗力的首要构成。
整体来看,航母舰载机的战斗力由舰载机高出动率、安全运行、高涨士气、体系协同四个方面来体现。
舰载机高出动效率
航母舰载机战斗力首先决定于能够同时留空的舰载机数量,这在很大程度因舰载机的出动效率而定。而舰载机出动效率又取决于多种因素,不仅取决于一次舰载机出动的能力,还取决于舰载机回收的能力和再次出动时甲板调运和保障补给能力。
因此,仅完成起降试验远不算完,从国外航母和舰载机发展历史来看,为了保证舰载机迅速起降,必须解决大量问题。例如,供氧、供弹、供油的位置在哪里最合适;弹射器、拦阻索、升降机、飞行甲板的设计设置如何最有效率;海上面临盐雾、霉菌、高热,零部件极易受损,如何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保障对飞机的检修维护。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出动效率以至战斗力的形成。
所以,在起降试验之后,还要继续开展舰载机与母舰的接口试验,也就是舰机适配性试验。包括舰载机与母舰的着舰-起飞辅助系统、航空保障系统如油-气-电-武器等保障系统、母舰-编队指挥系统等之间的适配性等方面试验。
此外,要提高多机、大规模数量舰载机的出动能力。不仅单机能够实现快速成功起降,还要具备双机、四机、中队规模、大队以至更高规模数量舰载机的迅速出动能力和与之相应的试验。在单机成功起降和快速出动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飞行规模,探索更高效率的甲板调度流程和保障流程,找出舰机适配性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以提升舰载机的出动效率。
安全运行构成战斗力核心因素
航母甲板相对舰载机而言狭小拥挤:舰载机以每秒60米左右的速度在不足200米的航母跑道上实施拦阻着舰、数十架飞机和武器摆放在有限的甲板上实施保障补给作业,飞机在狭小的空间实施调运。
安全运行不仅仅考验母舰和航空保障系统安全设计布置、甲板指挥流程的科学性,也考验人员素质。因此,对于人员尤其是飞行员的训练,也是完善舰机适配性、提升战斗力的一个重点。国外的舰载机飞行员,在航校毕业成为正式上舰飞行员之前,需要经过反复起降训练。美国的舰载机飞行员只要离开实际飞行两周以上,再次进行着舰飞行之前,必须在模拟器上完成足够的训练科目。
此外,飞行员必须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白天能作战不够,夜晚也要能作战;简单气象条件下作战不够,复杂气象条件下也要能作战。二战期间美军十分之一的飞行员具有夜间作战能力,就在战场上获得了对日本的很大优势。而现在美军航母上所有的舰载机飞行员都具备夜间作战能力。
舰面作业运行管理也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从电视直播中可以看到,“辽宁”舰甲板上不同舰员穿着各色服装,职责明确,动作利落。网上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咱们飞机是不是落到美军航母上去了。”
可以看出,合理科学的舰面运行管理,也是这次成功实施舰载机起降试验的重要原因。而具有科学、不断完善的舰面作业运行管理规范,则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希望。美国海军编制了《NATOPS手册》,对舰载机和航母如何安全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这些都是用汗水、鲜血、成功和教训不断换来的经验。需要强调的是,这本手册永远在更新,没有终稿。作为新兴的航母国家,中国应该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保持一种时刻更新的态度,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规范。
高涨士气是保证战斗力的人员因素
一般而言,舰载机、航母人员在海上执行任务的时间往往要持续3~6个月,大型舰艇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精神环境,极大地影响着舰载机、航母人员精神状态,直接关乎作战能力和航母舰载机安全运行。在长时间、枯燥的出海任务过程中,如何保证高昂的精神状态,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应思考的问题,也是航母本身设计使用的问题。
英美等航母强国在拥有航母问世之时,就已经具备战列舰、重型巡洋舰等与航母同等吨位甚至是更大吨位战斗舰艇的设计制造经验和数千名以上战斗人员的管理、指挥经验,在如何保持、提高人员士气方面有着悠久和丰厚基础,值得我们借鉴。
体系协同是编队战斗力基础
舰载机战斗力必须体现在舰载机机种的完整性。要有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除了舰载战斗机以外,还需舰载预警机和舰载电子战飞机,此外还包括反潜、搜救、运输等支援类飞机。
例如,在攻击作战中,必须有构成攻击力量的舰载攻击机、夺取制空权的舰载战斗机、伴随护航的舰载电子战飞机和空中预警机,才能构成集探测、制空、干扰和打击的空中作战体系,以低代价取得作战目的;在防御作战中,同样要求具备预警、截击等机型,才能构成严密的空中防御体系。
航母作战编队的战斗力还是舰载机、航空母舰和驱护舰协同作战的共同体现。舰载机将在航空母舰编队统一指挥下,与担任中圈防空的驱护舰配合,完成防空、反潜等作战任务,保证母舰这一核心起降平台的安全。这也需要在舰载机完成起降试验后,继续开展与母舰、驱护舰的协同试验和作战训练。
以国外经验来看,从舰载机完成定型交付到航母最终形成战斗力,法国用了四年时间,俄罗斯用了十年时间。前者有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和“福煦”号)和舰载机的使用经验和实战经验,后者受限于研制-使用经验以及苏联解体后匮乏的国力条件。中国航母形成战斗力将用多长时间?鉴于我国不断增长的国家实力和技术基础、迅速的科研能力,以此推断,一定介乎于这两者之间,甚至更接近于前者。(吴强作者为中航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