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某重要型号导弹试验时发射失败弹体折断

2012年12月18日 12:00  中国海军网 

  核心提示: 周忠河:入伍17年来,该同志先后参加了奥运海上安保、汶川抗震救灾以及舰船搜救打捞等30余次重大任务,创造了我军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等3项纪录。

  一身重潜装具190多斤,水下作业10分钟相当一次全副武装10公里跑;一次大深度潜水作业,就是一次与死神的直接较量……

  然而,对于一个视潜水事业为生命的人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周忠河就是这样一个人,17年里,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什么艰险,他热爱潜水、矢志防救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

  核心提示: 周忠河:入伍17年来,该同志先后参加了奥运海上安保、汶川抗震救灾以及舰船搜救打捞等30余次重大任务,创造了我军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等3项纪录。

“只要穿得动这身潜水服,我就一直干下去”

  关于潜水,刚下连队的新兵周忠河一无所知。只是,鉴于潜水专业人员缺失,中队看中了他魁梧的体魄和耐力,有意让他改了行。就这样,学机电的周忠河就半路出家当上了潜水兵,自己是不是那块料,自己也不知道。

  刚进大队不久,便迎来了大队成立42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周忠河第一次走进了大队荣誉室,大队成立以来历次完成的急难险重任务——刘家峡水库堵漏、珍宝岛打捞前苏军坦克、打捞“阿波丸”号沉船……历历在目。他看着一张张发黄的照片,读着《救命大队传奇》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模事迹——“这不是一群人在战斗,而是一种精神在传承。”恍惚间,他仿佛看见自己穿着潜水员的行头,义无反顾扎进冰冷的海里,英勇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那种荣誉感像团火,在心中熊熊燃烧……那一刻起,他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潜水员。

  然而,理想有多宏大,现实就有多惨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潜水作业风险大,特别是大深度潜水,仅仅一根输气软管、一根电话线、一根信号绳,就是潜水员水下安全的全部保障,加上水下情况复杂,暗流密布,能见度几乎为零,输气管随时可能被缠绕,造成供气中断;电话线随时可能被割断、撕裂,失去通信联络;如果信号绳丢失,也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遇有险情,稍有处置不当就会患上减压病,轻则靠药物度过下半生,重则危及生命。很多人退缩了,然而,周忠河从未放在心上,每次他都是争着下头水。

  核心提示: 周忠河:入伍17年来,该同志先后参加了奥运海上安保、汶川抗震救灾以及舰船搜救打捞等30余次重大任务,创造了我军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等3项纪录。

  “你就不怕?”

  “困难就是纸老虎,你怕,它就变成了真老虎!我就是要证明它就是个纸老虎!”

  17年来,他无数次面对深海挑战、无数次面对生死考验,总是从容淡定。在某空难搜救中,他在一昼夜内连续下水17次,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打捞出失事飞机的关键部位,对查明失事原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经常说:“这身潜水服就是我的全部,每完成一次潜水作业任务,我都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自豪感。”

  潜水员是一个高风险职业,也是地方上的紧缺人才,每年都会有地方公司到部队“挖墙脚”。1998年,地方打捞公司开出的年薪就高达10万元,加上地方公司提供的装具先进,工作强度和危险程度都比部队任务要小得多,很多潜水员在成为业务骨干之后都选择了转业、复员,转投地方公司。2003年,与周忠河同一年兵的5个老乡都明确提出复员去地方打工,也在极力地劝他:部队又苦又累又危险,还没有地方挣得多,你还留在这儿干什么,跟我们一起走吧。面对去留他犹豫了,他也想到地方上挣大钱,更想回家好好照顾妻儿,孝敬老人。然而,当他翻开了满是记载他成长的相册,看着熟悉的军装,再看看热火朝天的训练场,他的心颤抖了,他知道自己属于这里,“名和利我也想要,可我就是舍不得这身军装。”

  2006年天津某打捞公司,许以30万的年薪聘请他担任潜水总监,被他一口回绝。后来,当他出生仅8个月的孩子因严重心脏病住院后,又有大连的公司找到他,承诺帮他解决十几万的手术费用,但他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了对方的好意,宁可东借西凑,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潜水事业。不理解他的人都说他傻,了解他的人却说:“孩子得了这个病,没有及时住院治疗,这是周忠河的一个遗憾,但是他这么做,是为了不让自己再多一个遗憾。”

  核心提示: 周忠河:入伍17年来,该同志先后参加了奥运海上安保、汶川抗震救灾以及舰船搜救打捞等30余次重大任务,创造了我军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等3项纪录。

  “要想作业场上不流血,训练场就得多流汗”

  潜水作业的高难度、高风险,要求潜水员必须具备过硬的身体、心理素质和业务技能,否则,不光任务无法完成,就连自身的安全都难以保证。

  在同一批潜水员里,周忠河的身体素质并不出众,且又是半路出家,起步比较晚,但他却是水下作业技能最好,第一个下水执行任务的。

  刚刚改行干潜水时,无论是体能上,还是基础理论上,周忠河与其他人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为了尽快赶上训练进度,他就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补课。为了练体能,别人跑5000米,他就跑10000米;别人练一组负重杠铃蹲起,他就练两组;别人轻装爬山,他却腿绑沙袋往上冲……为了尽快熟悉和使用重潜装具,一有时间他就跑到训练场穿上190多斤的装具练习直线行走,每次训练下来,身上的衣服几乎全部湿透,袖口和脚底的汗水足足有1斤。“我不是在走路,我是在洗桑拿浴,即享受又减肥”,他总是这样自嘲。一次,他冒着38摄氏度的高温加练,直练得鼻子流血,晕倒在训练场上,幸好战友及时发现,才脱离危险。多少次,脚崴了,腿肿了,他毫不退缩,咬紧牙关对自己进行“魔鬼式训练”。就是靠着这股子韧劲、冲劲,他在两个月后的体能考核中取得全优成绩。从此,战友们都称他为训练场上的“铁人”。为了学习潜水专业理论,他就整日与书为伴,别人午休的时候他在学习,晚上熄灯了他就就着走廊的灯光继续学习,别人周末外出的时候他还是在学习,不到半年的时间,他系统学习了《防险救生》、《援救与打捞》等专业书籍,记录笔记29余万字,大队所有潜水装具的性能指数、使用规程都熟记于心。

  “技术和胆识是一名优秀潜水员的必备素质,周忠河能够做到合二为一,是潜水员队伍里不可多得的人才。”大队防救技术处周君处长是这样评价周忠河的。为了练业务、练技能,培树出过硬的心理素质,周忠河从不放过任何一次训练机会,至今,他仍保持着潜水训练的满勤纪录。在水下切割训练中,别人一天练1瓶气,他却练2瓶、3瓶气,手被电弧烫伤了,眼睛也被照红了,晚上睡觉时滴着眼药水,眼睛还是疼得闭不上。

  1999年5月,周忠河第一次进行60米水深适应性训练。当时海面十分平静,海况很好,然而水下却是另一番景象,水流在30米处发生了骤然变化,水流流向截然相反,且流速较大,形成了巨大的拉伸力,不断地把周忠河往船底方向推!当他下到60米水深的海底时,突然,他发现信号绳丢失,且输气软管被船底挂住,他立即向舱面报告,舱面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其立即原路返回,准备出水。然而,由于船底挂碰,加上水流过大,电话线又被扯断,周忠河与舱面失去了联系,陷入绝境,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短暂的绝望,让周忠河迅速冷静下来,他根据水流方向辨别方位,一步步向入水点走去,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找到了入水缆,最终安全出水。“这种险情,谁都有可能会遇到,只有把技术练好了,把心理练过硬了,才能化险为夷。”这是周忠河的真切感受,也是他给新兵上课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战友们的眼里,周忠河是个特别能钻的人,一有时间他就扎进器材仓库,一呆就是一天,潜心研究装备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条件,并为每套潜水装具都加注上了注意事项。正是因为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使得只有高中文凭的他很快成为了大队潜水装备专家小组的一员,成了技术革新的骨干力量,先后发表了《关于某型潜水装具训练使用应注意事项》等多篇论文。水下电氧切割是一项技术难度很高的特殊技能,通常只有20%左右的潜水员能够熟练掌握,在大队组织的专项训练中,周忠河发现通常使用的拖刀切割法效率低、浪费大,一根割条只能切割1米左右。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关,他潜心研究,通过书信、电话向海军潜艇学院专家咨询,2006年,在海军潜艇学院教员的指导下,他与一名战友反复研究试验,把拖刀切割改进为推刀切割,反复调节电压、电流和氧气输出比例,历经上百次的探索尝试,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最后,在同等条件下,将一根割条的切割长度由1米提高到了3米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4年来,仅此一项,就为潜水训练节约经费5万余元!此外,他还自行研发了潜水配气表盘、水下灯阵、水下焊接台等10余项小发明、小革新。

  核心提示: 周忠河:入伍17年来,该同志先后参加了奥运海上安保、汶川抗震救灾以及舰船搜救打捞等30余次重大任务,创造了我军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等3项纪录。

  “任务就是职责,使命高于生命”

  周忠河是潜水员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胆识,他一次次挑战生命极限,一次次创造水下奇迹。

  2002年5月7日21时40分,中国北方航空公司CJ6316航班在大连港附近海域失事。大队接到援救命令后,仅用40分钟就抵达了空难海域。5、6级的阵风夹着暴雨,推着2米高的涌浪不停地向船舷打来,水下能见度不足50米,在这种恶劣海况下打捞作业,潜水员很难控制平衡,非常危险,加上海面上到处漂浮着残缺不全的罹难者尸体、遗物和飞机残骸,作业队整装待发却没有谁敢第一个下水。

  眼前惨烈的场景,让周忠河窒息,他想到了自己温暖的家,又想到了那些失去亲人的遗属们。他第一个站了出来,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海水。抵抗住内心的恐惧,他艰难地把一具具尸体打捞出水。“那是我第一次打捞尸体,怕极了,连着做了几天的噩梦,两天吃不下饭,但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完成任务。”

  5月12日,已经连续4天超负荷作业的他又像往常一样,凌晨3点多钟开始下水探摸,经过近4个小时的海底搜寻,发现了一块较大的带有电子感应器的飞机残骸,他立即报告舱面指挥员。指挥部鉴于周忠河连续下水次数过多,水下作业时间过长,体力消耗过大的情况,决定让他系好留绳后出水,由另一名潜水员下水捆绑,但周忠河执意不肯,硬是踏着半米深的淤泥,在水下继续作业了20多分钟,绑定了钢缆。出水时,周忠河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了,是战友们把他抬进休息室的。

  周忠河常说:“潜水员这个职业,因为险,才需要我去挑战,因为难,才需要我去承担。”2001年,某武器试验,弹体折断沉入74米深海底,这个深度远远超出常规潜水装具60米的极限深度,然而,如果不能及时打捞出弹体,就得不到精确的实验数据,以前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在场的每一名潜水员都清楚地知道大幅度超极限水深作业意味着什么——挑战装备的设计和使用极限,改变呼吸介质,极有可能导致中枢神经受伤或肺部撕裂,这无疑是与死神交手。

  现场一片沉寂。

  还是周忠河第一个站了出来,在生命与使命面前,选择了后者,他平静而坚定地说:“我还没结婚,没有后顾之忧,让我来。”说完他在生死状上签了名,向周围的每一个人敬了一个军礼。下水后,他凭着超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精湛的技术,冒着生命危险连续作业近5个小时,圆满完成了打捞任务,创造了军队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首次使用空气潜水装具进行氦氧混合气潜水、首次使用国产混合气装具在74米深度进行实际水下作业等3项纪录,为该型导弹后续试验工作做出了根本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贡献。水下减压过程中,由于水温低、热量散失快,经过3个多小时的9站减压出水后,他的体温只有35℃,已经处于半休克状态。

  为了在水下保持头脑清醒,他的舌头和嘴唇全被自己咬破了。“直面死亡是无畏,战胜死亡才是勇敢!”同年10月,一艘运输液化气罐的地方货轮在山东半岛附近海域失事起火,大队海上抢险小分队奉命乘直升机前往搜救落水人员。“当时气象条件特别恶劣,海面浪高6米,阵风10级,能见度不足500米,在狂风和巨浪中,失事船只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左冲右撞,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在这样恶劣的海况下实施救援,涌浪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拍在船舷上,稍有不慎就会葬身大海。”大队技术处处长周君现在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面对这样的情景,周忠河没有退缩,在乘直升机吊篮到海面实施援救时,一个涌浪把他打出了二三十米,潜水面罩也被打掉了,在毫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他在水中硬是坚持了1个多小时,营救出5名落水人员。直升机长感慨地说:“你们真是一群不要命的人!”

  “是党和部队培养了我,只要任务需要,只要一声令下,我随时做好准备”。2008年6月,大队陆上机动抢险小分队奉命赴四川紫坪铺水库执行搜寻失事直升机任务,当时,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把水库堵塞成了数个堰塞湖,巨大的山石伴着泥石流不时向湖中滑落,形成的水位落差使水流湍急,漩涡一个接一个,流速超过1.5节,淤泥2米多厚,湖水浑浊,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水下作业,每一次探摸都有可能被漩涡吸入湖底,每一步前进都有可能陷入淤泥无法脱身,每一次排查都有可能被滚落的山石掩埋。“我技术好,我先下去试试!”又是周忠河,第一个下水,两天内排除水下疑点22个。

  核心提示: 周忠河:入伍17年来,该同志先后参加了奥运海上安保、汶川抗震救灾以及舰船搜救打捞等30余次重大任务,创造了我军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等3项纪录。

  “能为防救事业多做点事,再苦再累也值”

  服务人民的事业最荣光,献身使命的人生最美丽。十几年来,周忠河获得了多少荣誉,战友们数不过来,但他默默的奉献和艰辛的付出,战友们却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周忠河就是一个“工作狂”,从早到晚,他几乎全都在训练场,就没有闲着的时候。早上起床后,他要带领战士出操、晨练,正课时间他要抓班里的训练,中午别人休息他就整理、检查装具,晚上除了个人学习之外还要做好训练登记,制定第二天的训练计划,就连节假日他通常也是在学习室和器材室度过的。为了提高带兵质量,他为班里每名战士建立了一本训练档案,里面清楚地记录着每名战士的体能状况、训练情况、优缺点以及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训练方案。当兵十几年,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母亲病重、孩子出生他都没有守在身边,然而中队执行的30多项重大任务他却一个也没有落下。当班长8年,他所带的班连年被大队评为“红旗班”,先后有2人荣立二等功,12人荣立三等功,10人当上了班长,15人拿到了大专以上学历证书,为大队培养60多名潜水骨干。

  周忠河在潜水员岗位上已经整整干了16年,超强度训练和长期的水下作业让他一身病痛,他先后3次患上减压病,满身都是并发症。脊柱压迫性扭曲、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每月至少要做一次牵引理疗;心肺肥大、心率过缓,经常要靠药物辅助治疗;双膝关节严重风湿,每到阴雨天气他都疼得睡不着觉。

  2008年10月,周忠河利用假期到医院做了系统检查,当时医生的结论是:住院治疗,2年内不得从事潜水及相关职业。但他却从未放在心上,至今也没有人看过这张病历单。都说久病成医,为了不影响工作,周忠河就到406医院学习颈部牵引和腰椎理疗,还学会了拔罐,每天晚上自我治疗,有时膝盖疼得站不起来,他就一把一把地吃止疼片。这一切他都默默地承受着,从未向谁说起过,也从未向领导和组织提出过什么要求。

  大队潜水专业三级军士长编制有限,留改十分困难,有人就劝周忠河:“编制少,你自己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还是多考虑考虑退伍以后的事情吧。”妻子也劝他尽快到地方联系工作,寻找出路。然而周忠河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一直坚持着,训练依然是最刻苦的,任务面前依然是最先下水的。面对许多人的不解,他总是笑着说:“我已经干不了多长时间了,我为什么不干好呢?”

  每当说起家里,周忠河都会说:“这辈子我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和孩子。”结婚后,周忠河和妻子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特别是孩子出生后,担子更重了。2005年9月12日,周忠河正在老家休假,当时离妻子的预产期只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正当他为了迎接小生命的到来忙前忙后做准备时,中队来了电话:紧急任务,立即归队!看着妻子的不舍,看着一屋子的婴儿用品,这个从不知眼泪是何物的汉子流下了愧疚的泪水,他向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道别,当晚便登上了返回部队的列车。

  2006年5月,在他出海执行某重大任务期间,未满8个月的孩子突患心肌炎,持续高烧半个多月,急需手术,妻子万般无奈之下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他,近乎哀求地催他回家带孩子去北京治疗。是夜,心急如焚的周忠河彻夜无眠,他知道自己欠母子的太多太多,但如今正值任务的紧要关头,自己又怎能离开战位?在亲情和使命之间,他含泪选择了后者,孩子急需治疗,任务仍在继续,他只能把这个消息深深地埋在心底。直到任务结束后,他才请假回家,带上孩子匆匆赶往北京治疗,入院的那一刻,一名老大夫都急了,指着周忠河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前几天都干什么去了,有你这么当爹的吗?”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孩子手术留下了后遗症,至今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对此,他只有愧疚但从未后悔,使命高于天,周忠河含泪无语。

  周忠河就是这样一个兵,他忠诚、执著、坦荡、朴实,面对潜水员岗位他全身心投入,面对防救事业他无悔付出,面对无数次生死挑战他毫无畏惧,他用兵的忠诚、兵的胆识、兵的责任,一次又一次地书写了水下尖刀的传奇!

  人物简介

  核心提示: 周忠河:入伍17年来,该同志先后参加了奥运海上安保、汶川抗震救灾以及舰船搜救打捞等30余次重大任务,创造了我军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等3项纪录。

  周忠河,现任北海舰队某基地防救船大队机动救捞中队潜水班长,三级军士长。入伍17年来,该同志先后参加了奥运海上安保、汶川抗震救灾以及舰船搜救打捞等30余次重大任务,创造了我军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等3项纪录。3次荣获全军、海军士官优秀人才奖。2009年被评为海军专业技术能手,2010年被评为第八届“海军十杰青年”。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任务就是召唤,险情就是命令。多年来,无论是当新兵、班长还是应急抢险分队一员,周忠河始终把使命牢记心中,随时保持战斗的状态,用行动兑现诺言,用执着续写忠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入伍以来,中队执行的30余项重大任务,他一次都没有落下,至今仍保持着大队水下作业次数最多、70米深水下作业时间最长等纪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