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枪马蹄溅落的诗行

2012年12月15日 04:39  解放军报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将军诗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军事生活的血脉之中。这里撷取两位当代将军诗人的佳作,与读者一同感受那份捐身赴国的赤诚情怀和颗颗壮怀激烈的诗心。——编 者

  军旅人生的诗性抒写

  ——读马福德《冰峰的雪莲》

  ■柳建伟

  将军发于卒伍,宰辅起于州府。这是古人对猛将名相成长轨迹的总结。马福德将军的人生轨迹,印证了这个结论。45年前,马福德以水兵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4年前,马福德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的岗位上离职休养。马福德的军旅生涯走得丰富多彩,从水兵一直升至陆军少将,实属不易。

  马福德的军旅人生,却又比单纯的从士兵到将军丰富得多。35岁之前,他利用从军的业余时间,已经完成了作家身份的塑造。其描写海军生活的长篇小说《黎明前启航》,以及钩沉海军重要历史事件的报告文学《邓兆祥与“重庆号”》曾引起广泛反响。

  这些年他一直笔耕不辍,最近又推出了诗集《冰峰的雪莲》。这部诗集共分4辑,内容丰赡,形式多样,既有游历诗,又有抒情诗,既有谱曲就可吟唱的精美短章,又有结构恢宏的诗体小说样式的长卷,读来让人大呼过瘾。

  其中“美好记忆”以游历江海,寄情山川为主,在阅读的过程中,出乎我意料的是,其写景状物,常常情景交融,宛若目前,有内涵而不浅俗,如《秋景》中“雁啼过后/霜吻过的田野/谷香/梨黄/枣红”意象传神,将秋野平原描摹得富有油画般质地;《观钱塘潮》中“江海无意争高下,滔滔钱塘入东溟”,入情入理,苍茫淡定;《天海一色》中“天空潇洒/随心所欲/变幻莫测的/是海的容颜”,不仅仅是天海潇洒,凡此种种,每每流露出自在的诗情和逼真的想象,哪里像是出自一个长年公务倥偬的将军之手?

  “难忘记忆”多以忆人和说理为主。其中感人至深如《母亲的脚步声》“母亲离我很远很远/在那遥远的地方/母亲离我很近很近/我依然能听到她的脚步声”;催人奋进如《承诺》“只要冲锋号吹响,战士就会瞬间跃出堑壕”;哲思幽微如《希望之光》“希望是生命的旗,把希望揉进内心”。既有情感的流泻,又有信仰的坚守,还有对名利的淡薄,引人恻隐,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第三辑“永恒记忆”是诗体小说《巍巍蒙山》,主人公辛锐、陈明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对著名的革命伴侣。1941年冬,日军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辛锐、陈明顽强抗击,先后遇难。两位先烈的光辉业绩,震撼着马福德将军的心灵,他带着强烈的使命感结合史实和艺术提炼,通过倒叙、抒情、想象等艺术手法,把陈、辛二人的相识相知相爱到先后牺牲的经历,丰满地诠释成为一曲悲壮的沂蒙山英雄战歌。该诗体小说气势雄浑,饱蘸激情,充分体现出了马福德将军鲜明的英雄主义美学取向和赤子情怀。

  白居易诗云:“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两句诗可以作为《冰峰的雪莲》的注释。同时,这部诗集,也可看成是马福德对他几十年军旅人生的诗性抒写。

  耳顺之年,猛然清闲,对许多人来说,多少有些难以适应的落寞。而对马福德来说,退休之后,却是可以静心、安心梳理戎马经历,感悟生命韵律,抒写人生情怀的大好时光。马福德退休未几,便出版了这本装帧淡雅、境界深妙的《冰峰的雪莲》。我相信,以马福德落笔之轻盈,情思之晓畅,激情之激荡,未来几年,中国军旅文学界,大有希望出现一个响当当的将军诗人,我们祝愿他在诗歌创作道路上勇猛精进,佳作频出。

  只是征行自有诗

  ——张宝光诗词创作浅探

  ■张 钧

  张宝光是近年来诗坛涌现出的一位颇具代表性的军旅诗人。他3年来相继推出《将风吟》《山河吟》《随心吟》《丹青吟》4部诗词集,受到军内外文学界的关注。“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综观张宝光的诗词创作,既是求索者精神之旅的心路写照,又是实践者思想之光的迸发升腾。

  张宝光的创作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这就是闪耀在心中像太阳一般炽热的理想信念,张扬着深厚而浓烈的爱国情怀。他以共和国将军的胸襟,立足当今时代大势和军营社会生活,用诗歌抒写大时代、大历史,笔底春秋,纵横捭阖,篇篇正气充盈,引人向上。心系军人使命,他用情泼墨,“一生从戎国与家,一腔热血洒天涯。”在香港回归、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面前,他倾心关注,“五千文明铸一梦,百年情思倾一城。”“多难兴邦今犹是,中华浩然天地间。”这些诗作呈现给读者一种阳刚恢弘的大境界和英雄主义的大气象。

  从军近40载的张宝光,对军旅怀有无限眷恋和感恩,化作他创作的动力源泉。翻开他的诗卷,有的带着军营生活的鲜活剪影、沾着战地黄花的格外馨香,有的和着金戈铁马的豪壮韵律、融着军旅征途的雄风精魂,令人仿佛随作者置身沸腾军营。指挥军事演习,他写道:“苦砺制胜杀手锏,一剑封喉我军肩。”张宝光的创作,始终对准橄榄绿阵营里铿锵的足迹与高昂的青春,传递出一种军人的使命担当,多元而深层地表现了当代革命军人的信仰追求和精神风貌。

  诗歌永远是诗人心灵与情感激越撞击后绽放的花朵。张宝光以对生活的感恩为创作基调,讴歌自然、抒发亲情、阐释人生。在张宝光的诗作中,从革命圣地到伟人故居,从珠峰昆仑到黄河长江,从西部边陲到南国岛礁……作者以大气魄摄取大风貌,将山水注入情感后完成从生活到审美的转换,凸显诗人的艺术涵养、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作者怀念老首长、老部下,动情落笔,“生死相依情如酒,兵心似雪纯如旧”“淘得昆仑千秋雪,方有南海一情深”,其纯洁真挚的深厚情谊令人动容。在几首致父母和妻子的诗中,“未报恩重身已殇,未尽孝道泪千行”的深情流露,“为国戍天涯,雁回湿满裳”的离情惆怅,使我们看到了他手足情衷、眷恋亲情的内心世界。张宝光诗词里还有不少对社会人生的深邃思考,像“心平天籁静,泰和万事兴。名泊人高远,利淡品自清”,还有“天高送辽阔,德厚天下清”等等,精辟凝炼,足可启智解颐。从这里,我们触摸到了作者在每个人生节点上的思想情感释放,看到了一个至忠至孝的赤子、一个至诚至刚的军人,凸现出一名优秀军旅诗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关注与真挚情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