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也能大卖军火:北欧以色列韩国异军突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 08:13 《环球》杂志
小国也能大卖军火:北欧以色列韩国异军突起
荷兰已将二手豹IIA4主战坦克卖给了加拿大和葡萄牙

小国也能大卖军火:北欧以色列韩国异军突起
韩国近年来大力向外国推销T-50教练机

以色列有很多国产武器性能超过西方及美国同类产品

  小国也能大卖军火

  《环球》杂志记者/张汨汨

  国际军火市场历来是政经巨头们争奇斗艳的舞台。在一派波诡云谲中,几个“小国”却犹如灵动而剔透的玻璃珠,在大国间博弈与倾压的间隙中腾挪辗转,始终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它们也许在综合实力上尚不如人,但却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与长处并加以充分施展,从而左右逢源,玩活了全球市场。

  老牌帝国开新花

  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荷兰这个曾经的“海上马车夫”在军火销售和海权意识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劲头。几十年来,这个面积仅为16033平方英里的国家,其武器出口额始终排在世界前十之内。在斯德哥尔摩2007年度报告中,荷兰当年的武器出口交付额仅次于美、俄、法、德,居世界第五位。

  冷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纷纷出台新版国防计划,削减国防经费、裁减军队人员,而荷兰无疑是其中一个成功的实施者。通过上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转型,它具备了单独执行远程作战的能力,成为北约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国防预算的下降与武器开发成本的上升,也使得它下定决心逐步抛弃传统武器工业,向着加大新型信息化装备订货量而努力。以船舶行业为龙头,荷兰的武器装备在东亚、南亚和中东等地相当有市场。

  作为欧盟成员国的“第二梯队”力量,荷兰在军火生意上的政治考量显然比英、法、德、意等国少了许多限制。而在北约中安分的政治地位与其历史上活跃的军火销售传统,也使得荷兰在军售中更加游刃有余。2007年,它把从德国购买的百余辆“豹”型主战坦克以二手价格卖给了加拿大和葡萄牙,成为当年签订的两笔最大的合同。印度、阿联酋、希腊等国也是其重点应承的客户。

  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博士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说,荷兰的莱茵式资本主义体系,使得军火工业经常受到左派力量的抨击,然而相较于北美的清教徒传统,它的法团主义组织似乎更加有利于协调各利益集团与意识形态间的冲突。

  尽管荷兰政府早在上世纪70年就采取了限制性的武器出口许可证政策,但从实际经验看,这项法规于其说是加强限制,不如说是为了适应国内政治环境。“先运再禁”、“卖了再说”,频频出现于荷兰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的军售履历上。反正船小好调头,战略格局与利润诱惑间的权衡充满了变数。

  以色列在战火中成长

  所谓生于忧患,在阿拉伯国家的四面包围中,以色列的国防工业犹如石缝中的一支劲草,终于开出了妖冶的异花。凭着犹太人的精明和坚韧,再加上美欧的大力援助,其军工产业不仅在中东地区傲视群雄,更一度成为世界第三军火出口大国。在斯德哥尔摩2007年度报告中,以色列5年来军火出口合同总额达到107.061亿美元,居世界第七。

  李大光说,上世纪50、60年代,以色列还只能生产部分轻武器,到80年代中期,它就已经拥有了完备的军工体系,进入21世纪,以色列成为中东唯一具备“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国家,军火工业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其间,美国与欧洲慷慨的军事援助与无偿的技术转让功不可没,以色列的“准北约成员国”待遇,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李大光认为,以色列军售最大的成功,还在于它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小国寡民”、缺乏大型武器生产平台的现实,从而将出口的重点放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武器系统和配件方面。目前,以色列是世界上无人机、机载电子设备等现代化系统的主要生产者之一,一些武器装备的性能甚至超过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同类产品。著名的“费尔康”预警机,许多主要指标性能超过了美国的E-2C预警机;“梅卡瓦”坦克一度是世界公认的“主战坦克传奇”;在导弹技术上,有专家甚至认为,“以色列几乎在所有的战术导弹方面占据领先位置”。

  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以色列军工,尤为崇尚实用主义与实战效能。几次中东战争和周边不计其数的中小冲突,为其武器装备提供了最有效的检验场。此外,大量以色列军人在服役结束后,还要作为现役后备军在国防工业部门服务。这些曾经的“用户”一旦从事生产研发,对于什么样的武器能够成为战场上的“抢手货”,尤其有心得。如今,以色列已能生产上千种武器装备,军火工业雇员达到4万人,军事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7年12月,以色列国防部宣称,其当年武器出口总额已超过40亿美元,国防部一年来收到了5000余份武器出口申请,多得仿佛“遭受轰炸”。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色列生产的军火有75%供出口,控制着10~14%的全球武器出口市场,出口对象遍及西欧、亚洲、拉美、非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美国一直通过各种手段严格控制以色列的军火出口,但利用军售作为“外交探路器”,仍成为以色列打开孤立外交局面的一大特色。

  军工中的“韩流”

  韩国从未放松过国防安全这根缆绳。冷战结束后,韩国提出了自主国防的思想,美国也希望韩国“在双边军事同盟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等于给其军工的全面自主发展松了绑。十几年来,韩国人的冲劲充分体现在国防工业发展上。进入21世纪,它在向世界展示了一系列先进军工产品的同时,也展示了拓展武器出口的勃勃雄心。

  2007年10月16日,时任韩国总统的卢武铉宣布,韩国将力争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十大武器出口国。为此,政府不惜工本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把推动军火出口“当作一个国家级的任务来抓”。2007年,韩国国防研发经费达到11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增至19亿美元。韩国国防厂商更开始走向世界,行销手法完全是欧美老牌国防厂商的翻版。

  2005年,韩国公布了军火销售“先借后卖”方案,以培养东南亚的潜在客户。这一计划与二战时期美国的《租借法》极为神似。当年,美国正是凭着这一法案,叩开了世界各地军火市场的大门。

  这一系列手段使得韩国于2007年在全球军火市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韩国国防采办局表示,韩国2007年上半年国防产品出口额是2006年同期的4倍,其全年合同额达到16.285亿美元。

  “韩国制造”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标签。韩国在电子、汽车等制造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当然也带动了军工产业的崛起。地面装备上,作为世界排名第五的汽车生产国家,韩国拥有着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为它自制军用车辆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2007年3月亮相的XK-2型“黑豹”主战坦克,内部设计完全符合亚洲人的身体特征,综合技术与重要性能指标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韩国人誉为“世界顶级战车”。其他像轮式装甲车、自行榴弹炮等,也成为韩国近年来抢眼的出口“大牌”。

  目前,韩国造船工业的接单总量排名世界第一,庞大的造船工业规模压低了军用舰船建造的成本。虽然舰上武器、电子装备等仍需依赖欧美国家供应,但韩制军用船舶已在国际市场上初步打开了局面。KDX-3“宙斯盾”驱逐舰、引进德国技术的214型潜艇及LPX两栖攻击舰等都令世人侧目。

  T-50“金鹰”式高级教练机和KT-1“雄飞”式初级教练机的批量出口,令韩国航空工业倍受鼓舞。负责研发的韩国航宇工业公司(KAI)立志在2030年以前向海外售出800架“金鹰”。不过,飞机的销售不比其他,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来培养客户和建立信誉,韩国在这方面仍需以时日打磨。

  对于一个内部需求有限的小国来说,通过增加军售来提高国防工业的经济效益,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然而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姿态下,诸多核心技术的掌握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繁荣的背后也往往容易是一堆五彩的泡沫,同样是“小国”,以色列军工产业发展的思路也许值得韩国借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