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萨法隆加冤魂:北安普敦号作战简史下(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 14:36 《国际展望》杂志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10月26日,圣克鲁斯海战爆发,“北安普顿”号作为“大黄蜂”号的护航船只参战。当天8时48分,雷达发现有大批日机逼近其掩护的“大黄蜂”号,她和其他三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立即在距离“大黄蜂”号2000码处占据防空阵位,了望哨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西方15海 当天14时55分,“大黄蜂”号的船员发现不明飞机接近。那正是日军新的攻击波次,由“隼鹰”号的入来院良秋大尉率领,包括8架零战和7架97式舰攻。其中2架97式舰攻向“北安普顿”号扑下来,投下了鱼雷。由于拖航时速仅有3节,而拖曳钢索大大影响机动能力,因此她不得不切断拖曳钢索,加速规避。虽然“抛弃友军”的她躲过了日军飞机的攻击,但是“大黄蜂”号再度被击伤。特混编队司令莫瑞少将下令留下驱逐舰将其击沉,其他军舰先行撤退。“北安普顿”号舰员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付出辛苦努力保护的军舰消失在视线之中。 ◎ 最后一劫 “北安普顿”号的下一次军事行动是阻止日军船队增援瓜岛,但是没想到这场战斗成为她与这个世界的永诀。当时日军为了给瓜岛守军运送粮食,出动了驱逐舰携带装载粮食的圆桶,靠近瓜岛塔萨法隆加角,将圆桶释放,用小艇拖上自己人控制的海滩,使得这些饿的半死的家伙能填饱肚子。针对日军的行动,美军派出了一支巡洋舰与驱逐舰的混合编队——TG67.2。“北安普顿”号隶属TG67.2.3,同时隶属该部的还有“檀香山”号轻巡。 根据侦察机提供的情报,“北安普顿”号跟随编队于11月29日晚离开努美阿。30日夜晚自西向东进入了战场。21时06分,美军首先发现目标。8分钟后美军驱逐舰也发现日军,随后申请批准鱼雷攻击。由于驱逐舰舰长与编队司令的争执错过了最好的鱼雷发射时机,之后的鱼雷攻击宣告失败。这时,美军编队司令下令巡洋舰开炮,结果火炮的闪光成为日本驱逐舰的鱼雷射击目标。队列前的3艘巡洋舰均中雷受创,退出了战斗。 当时,“北安普顿”号是队列中最后一艘巡洋舰,她跟随着TG67.2.3编队旗舰“檀香山”号轻巡的尾迹前进,她们还在继续战斗。她们从未交火一侧穿越战斗队列之时,透过浓烟和火焰,朝日本驱逐舰进行有序地开火。不久,在她的视界里丢失了“檀香山”号,随即海面上有2条鱼雷的轨迹出现在了望人员的视线里。这是隶属于第15驱逐分队的日本驱逐舰“亲潮”号或“黑潮”号发射的(美军资料说是“江风”号驱逐舰发射的,但从时间上来看21时28分和29分先后发射鱼雷的“黑潮”和“亲潮”号才可能是罪魁凶手),舰长立即采取左舵避让。然而日本93式氧气鱼雷的航迹不明显,导致他们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很近了。21时39分,规避不及的她还是被这两条鱼雷命中左舷后部。爆炸撕裂了甲板和防御隔壁,形成大洞。除了右舷外侧的那个螺旋桨之外,其余三个都被炸坏,丧失了作用,这导致航速迅速丧失。同时,船体开始大量进水,逐渐向左侧倾。更为糟糕的是一股柴油从破裂的军舰舰体里喷射而出,被火点燃,进一步使得127毫米副炮的炮弹爆炸。这一连串事态的恶化使舰体中部剧烈燃烧,火焰直冲天空。 在鱼雷击中她的4分钟以前,田中的驱逐舰按照命令撤退了,日本人的撤退结束了这场战斗。然而对于美军巡洋舰上的官兵而言,抢救军舰和灭火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这些巡洋舰中,受创最重的就是“北安普顿”号。由于甲板上剧烈燃烧的大火,因此防止破损船体进一步倾覆的工作变得极其困难。很快倾斜增大到23度。此时,舰长基德上校认为,现在的她不需要那么多人留在舰上,他下令除了损管人员其余人离开甲板,由“弗莱彻”号和“德雷顿”号驱逐舰救走。由于弃舰时的有序,因此仅有很少人丧生,生还者在1小时之内被驱逐舰救起。在12点钟的时候,消防水龙的压力几乎降到了0,倾斜增大到36度,最后的损管人员也开始撤离。随后,她的船尾开始沉入水中。 ◎ 后记 12月1日凌晨12时40分,“北安普顿”号终于在南纬9度12分,东经159度50分的海面上消失,成为铁底湾水域第5艘沉没的重巡洋舰。在不满一年的战斗生涯之中,她从未被敌人击伤,唯一的一次损伤是友军造成的。然而谁也没想到,她竟然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损之后就沉没了。这除了由于条约限制而造成略显单薄的舰体防御结构不合理之外,美军对日本鱼雷威力的估计不足,战术运用的呆板,以及官兵缺乏经验都是重要原因。此外,美军在总结此战的教训时还认为,在与轻型舰队交火时,203毫米火炮的射速显得太慢,不能充分实施火力压制。 虽然“北安普顿”号过早地沉没了,而且在太平洋战争前期的战斗中,并没有取得什么特别突出的、骄人的战绩,但是在美国海军最黑暗、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里,正是以“北安普顿”号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军舰浴血奋战,提前扭转了太平洋战役的进程,为之后的反攻奠定了基础。她在二战之中一共获得6颗战役之星。 1991-1992年,美国在铁底湾海床上找到了“北安普顿”号的舰体。她整个笔直地插在大约2000英尺的海底,基本完好无损,就和当年被击沉时一样。她也许在那里找到了永恒的归宿吧。 “北安普顿”号基本数据 舰长183米,水线长177.4米,最大舰宽20.1米,最大吃水5.92米。标准排水9050吨,满载排水12150吨。安装8台怀特·佛斯特型锅炉,4台帕森斯型蒸汽轮机,4轴,输出功率107000马力。最大航速32.7节(一说32.5节),载重油3064吨(一说3067吨),航速15节时续航力10200海里。武备3座3联装203毫米炮,8座单管127毫米炮,另载4架水上飞机(一说3架),2台飞机弹射器。水线装甲76.2毫米,甲板装甲50.8-76.2毫米,主炮塔正面装甲63.5毫米(一说57毫米),司令塔203毫米。舰员621人。 塔萨法隆加海战 1942年11月下旬,日军为了给瓜岛上陷于困境的陆军运输补给品,发明了“铁桶运输”的方式,也就是把粮食、药品等物资装入铁桶,但只装一半,以使铁桶能够在水中浮起,然后进行密封,用绳索连接,固定在舰艇的甲板上,在指定海域投入水中,利用潮汐漂向瓜岛,再由岛上的部队用小艇回收。11月29日,日军派遣6艘驱逐舰运载了1100个铁桶和少量部队,由2艘驱逐舰掩护,在当时日军最优秀的水雷战队指挥官田中赖三海军少将的指挥下,从肖特兰岛出发去瓜岛。由于日军舰艇在肖特兰岛的集结,引起了美军的注意,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哈尔西在综合破译密码和空中侦察所得到的情报后,命令赖特少将指挥的第67特混编队在当日从圣埃斯皮里图岛出发,前往瓜岛阻击日军的增援。11月30日夜晚,正在投放铁桶的日本驱逐舰被美军军舰雷达发现,美军前卫驱逐舰申请鱼雷攻击,但是美军编队司令赖特认为日舰距离尚远,两人在报话机上进行了长达四分钟的交换意见,他才相信日舰已经不远了,同意发射鱼雷,错过了最佳时机,鱼雷没有击中目标。此时,担任警戒的日本“高波”号驱逐舰也发现了美军舰队,通知了田中少将,他立即下令停止投放铁桶,投入战斗。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日军只采用鱼雷攻击而美军以火炮射击,虽然美军的火力极其凶猛,并且打坏了“高波”号,但是美军炮口射击的火光为日本驱逐舰提供了良好的靶子。日军93式氧气鱼雷发挥射程远、隐蔽性好、威力大的特点,一举击沉美军“北安普敦”号重巡,重创“明尼阿波利斯”号、“新奥尔良”号、“彭萨科拉”号三艘重巡。随后,除“高波”号以外的日军驱逐舰安全转移,而美军则畏惧日军的鱼雷和抢救受伤船只不敢追击,海战结束。 这场海战是瓜岛水域最后一场水面战斗,占据情报、兵力、侦察技术优势的美军被弱小的日本驱逐舰队击败,这与美军军官的个人素质和采取错误的战术直接相关。而面对强大的美军,田中的指挥无可指摘,他不仅将大部分部下完好无损地带回基地,还重创了美军舰队。尽管日军取得了战术胜利,但是依然无法改变瓜岛整个战局的趋势。最终这次海战只是成为瓜岛战斗一个小小的插曲。 □ 少 昊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