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网站评论:“中国血统”大客机悄然而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 11:59  中国网

  美国思想者网站(Americanthinker.com)2008年12月2日文章:“中国血统”的客机悄然而至(作者:Thomas Lifson)

  上周五,中国首架自主研发生产的喷气客机“ARJ21”迎来了它的首航。在喷气式客机——这个民用产业中技术最高端、最先进的争夺里,一个极具潜力的竞争者出现了。在今年的大客机市场上,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两家航空巨头都推迟、放缓了下一代客机的研发,而且还面临着大规模的订单取消困境。不过“ARJ21”的使命并非是与空客、波音公司争夺大型客机市场,也没这个必要。它所瞄准的目标是由巴西Embraer(航空工业公司)和加拿大Bombardier(庞巴迪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的支线客机市场。支线客机的体积比波音、空客最小的客机还要小许多,其性能却能胜任空客A320、波音737的航线。

  全球化的一条铁则,就是全球化的技术扩散。这不再仅仅是关贸总协定、自由贸易的内容,或是共济会、犹太人掌控全球经济阴谋论的谈资。威尼斯商人在过去千年里都竭力保护他们的玻璃制造技术不外泄,但还是失败了。拥有庞大雄心和强大实力的国家会想方设法将先进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闯入喷气客机市场,抓住全球最先进、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当尼克松总统上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第一个在中国“开花”的美国出口项目,就是数架被淘汰的波音707-320b型客机。当时中国正需要这样的飞机扩充自己的海外航线,避免了以往许多海外飞行要过境前苏联的麻烦。

  在20世纪80年代,麦道公司在强大的反对声中,与中国签署了授权在上海生产MD-80客机的协议。2007年,空中客车公司则签署了在天津建立A320生产线的协议。毫无疑问的是,在一纸协议的背后,技术的转移悄悄发生了。(许多评论认为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的新机型AR21J和MD-80非常相似,认为上海制造麦道用的模具,被用于了AR21J的开发上。当然,我们不知道这是否属实。)

  但如今,新诞生的中国飞机已经接到了来自国内航空公司的大量订单,足够让它继续“成长壮大”下去。说不定还有可能赢得一些出口订单。十几年前,日本就曾经尝试过开发自己的民用航空工业,也生产出非常优秀的飞机和发动机。但要推销和服务这些“大鸟”远比制造它们困难百倍。最后,发动机项目组的人员纷纷跳槽到跳槽到当时的合作伙伴——波音公司。

  尼克松总统当年开启了同中国的贸易,并帮助中国融入了全球经济之中。我希望我看到的这架中国飞机不是最后一家“中国造”客机。我更期望中国的自动化产业能占据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美国通用、罗克韦尔、霍尼韦尔等公司向中国的新飞机提供引擎、航空控制系统以及飞行操控系统。生产线上所用的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架飞机上除了打上“中国制造”的烙印外,还有留下了“全球化”的痕迹。

  希望中国人能将自己的飞机产业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奋力发展,最后能追赶上空客与波音的高度。

  比赛才刚刚开始。

  相关专题:ARJ21总装下线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ARJ21总装下线

更多关于 ARJ21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