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飞机设计所研究员赵国强忆运十首飞的感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12:24 新浪航空

  主持人:作为一个飞机设计师,您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飞机飞上蓝天心里一定是很欣慰的,当年您看见运十首飞成功之后感触肯定是颇多的,您能回忆一下当年的感受吗?

  赵国强:1980年9月26日,运十首飞成功,这对在场的所有亲自参加这个项目的机组人员、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激动万分、终身难忘的。三机部副部长、试飞领导小组组长何文治的即兴讲话也很到位,鼓舞人心。

  但只高兴了很短时间,很快就变成忧心。第二天居然没有一家媒体报导;在大场现场听说的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头版套红报道也没有兑现;三机部在事隔四天下班以后才给上海市航办打了一个不痛不痒的电话;10月17日专门给上海市领导作飞行表演时,陈国栋、韩哲一、汪道涵、胡立教等领导均到场,飞行表演结束时都使劲、长时间地鼓掌,但没有人公开讲话------若干时间以后,《文汇报》曾发表了记者陈培源采访运10飞机总设计师马凤山的报导,马对运10的前程也感到忧虑。

  主持人: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包括很多孩子,理想都是成为像您一样的飞机设计师,您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赵国强:除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学好基础和专业课程外,特别要强调不唯书、不唯上,凡事求真务实。

  主持人: ARJ21还未下线就已经获得了71架订单,对于这样可喜的成绩您是如何看的?您对中国航空工业今后的发展道路期待如何?

  赵国强:在一个民用飞机项目上马(Go Ahead)之前取得相当数量的订单,特别是确认订单,是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常规,是董事会决策上马的必要条件。ARJ21在开始的几年努力与国际接轨(包括发动机、机载设备等全球采购、配套等),取得了至今还在不断宣传的所谓亮点,自是可喜的结果。

  这些亮点都是在2003年工程发展责任转移之前取得的。比如,在这“71架订单”中,35架是在2003年工程发展责任转移之前谈妥的,9月17日在北京航展上签的协议。其中有确认订单(Firm Order),相当一部分是意向性(Option)订单。

  对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今后的发展,我们对即将成立的大型客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体制创新充满了期待。我们的国力与研制运10时已不可同日而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更不缺乏热心航空报国和为国家贡献力量的爱国人士,只要真正的理顺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包括民企在内的各种力量的积极性,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还是大有希望的。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专题:ARJ21总装下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