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飞机设计所赵国强谈研制运十历经的困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12:24 新浪航空

  主持人:运十的研制过程中一定经历过不少困难,您个人认为当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赵国强:运十的研制前6年处于文革期间,加之完全是闭关锁国政策,要上马飞机项目,发动机、机载设备、起落架、材料等等都要自行研制,这给运十的研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依靠全国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搞出了飞机,还成功研制出了发动机(915)、机载设备、起落架、新材料等等,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许多人认为堪比两弹一星,我认为是恰当的。

  运十的研制队伍来自三机部、六院、空军、民航、航空院校和上海的有关厂、所,个别的来自七机部、廿九基地等单位。对军机多少有些经验,对民机设计则是白纸一张。通过学习、钻研与实践,执行三个“三结合”(设计、制造、使用;领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产、学、研),在研制成功运十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支民机研制力量,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主持人:早在27年前,运十作为我国首架大型客机就已经试飞成功了,您认为运十的成功首飞是否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水平?

  赵国强:应该讲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国际航空界的评价是“使和世界水平的差距缩短了十五年”、“你们毕业了,我们也毕业了,只不过比你们早毕业几年”。

  主持人:运十最终下马了,现在ARJ21却即将下线,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曲折的发展道路,您认为中国航空尤其是在民用航空制造业领域最缺乏的是什么?

  赵国强:最缺乏的是到现在为止尚未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和机制。

  再就是:信心、精心、恒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ARJ21总装下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