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灵巧弹药研发初期命中率偏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07:31 科技日报
智能化灵巧弹药研发初期命中率偏低(图)
    资料图:美国于1998年成功进行了智能反装甲弹药试验,并于2003年装备部队。中国的首次试验成功仅落后10年。

  生死历练:风雨坎坷更添豁达

  那次出差时,偌大的波音737客机竟然只搭载了他和同事两名乘客!

  成功的道路上总会有风吹雨打、坎坷泥泞。这些年,工作占据了韩珺礼生活的大部分内容。2003年夏天,正值非典肆虐之际,某大型试验进入关键时期,韩珺礼必须立即赶往中原某地参加热区试验。然而就在此时,韩珺礼的岳父被医院诊断为胰腺癌,马上要做手术,而父亲也因患恶性角膜炎双目几近失明,必须进行角膜移植。一边是无法割舍的亲情,一边是耗资数千万的试验任务,韩珺礼只能将家庭的担子交给妻子,登上前往试验场的飞机。

  韩珺礼清楚地记得,非典期间人们都在减少出行,那次出差时,偌大的波音737客机竟然只搭载了他和同事两名乘客!飞机尚未起飞,韩珺礼已是泪流满面。

  2004年,因劳累过度韩珺礼住进医院,诊断结果显示他的肝脏正朝坏死方向发展,随时有生命危险。然而在治疗了3个月后,韩珺礼竟奇迹般逃过了这场生死劫。2006年,韩珺礼再次病倒,这次医院的诊断书上出现了癌症的字样。这对处在人生和事业上升期的韩珺礼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幸好在进一步确诊时,才知道这次是误诊。

  这些年韩珺礼遇到过多次惊心动魄的险情,在陕西出差时他乘坐的小车在高速路上行进间爆胎,在宁夏出差时他乘坐的小车被违章重型卡车撞毁,三个车轮当场损坏但韩珺礼却死里逃生……

  一次次穿梭在生与死的阴影中,韩珺礼变得更加豁达和清醒,他明白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能将生命的全部热量投入到装备科研事业中。韩珺礼告诉笔者:“如果你无路可走了,那么就踏荒而行吧,荆棘丛生的地方可能埋藏着更大的惊喜。”

  弹道有痕:青春在跋涉中闪耀

  一连几年,课题组成员们在全国各地往返奔波,积极推进着该项目的研发进程。

  在某新型智能化灵巧弹药的研发过程中,韩珺礼担任了课题组组长。该项课题具有较大难度,课题组刚开始做试验就在命中率偏低的问题上“趴火”了。韩珺礼经过仔细研究后判定,问题很有可能出在新型弹药的探测器件上!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韩珺礼带领课题组成员展开了半年的艰苦攻关,最终在2004年取得重大突破。接着他们又开始认真研究不同类型装甲目标的防护特征,下大力气解决新型弹药的毁伤效能问题。一连几年,课题组成员们在全国各地往返奔波,积极推进着该项目的研发进程。

  苦心人,天不负。在前不久进行的试验中,该型智能化灵巧弹药在模拟实战环境中大显神威,充分展示了对真实集群装甲目标的强大毁伤效能,同时为该型弹药在实战运用中的火力掌控提供了重要参考,受到了多方面高度评价。

  面对成功,韩珺礼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一个新的设想在他的内心诞生了———新型智能化灵巧弹药必须向更多武器平台拓展!从试验场回来,韩珺礼顾不上休息,带领课题组加班加点连续工作十多天,整理出八份内容详实、近13万字、累计387页的汇报材料!凭着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韩珺礼的艰难跋涉也伴随着收获的喜悦。2002年,韩珺礼被列入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5年,韩珺礼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荣立二等功;2007年,韩珺礼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装备科研领域,韩珺礼犹如一颗崭新的星辰,正在持续地散发出光和热。就像一首诗中写的那样:“如果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如果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韩珺礼在缕缕弹道交织起来的追梦之途上一如既往地行走着……

  人物档案

  韩珺礼

  1965年生于河南省沈丘县,199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博士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现为总装备部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七级、文职三级。担任兵工学会弹道专业委员会委员、兵工学会测试技术委员会委员。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是我军压制武器系统论证和作战使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