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不是没有搞火控的实力只因生产规模太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 10:16 兵器知识
苏联不是没有搞火控的实力只因生产规模太大
以色列陆军装备的梅卡瓦III型主战坦克

  记:目前,弹药和装甲防护的性能差距有拉大趋势,如何看?

  晨:复合式间隙装甲还是有希望的。它被穿甲弹击中时,不同厚度的间隙装甲产生回波,相互抵消,利用物理性能削弱弹头动能。再有就是既能防穿甲弹又能防破甲弹的"双反"式爆炸反应装甲。另外,现在坦克重量已近极限,必须寻找新途径,如各国都在研制的主动防护系统,能在240°范围内作出反应并发射拦截弹,使弹头改变弹道。

  刘:前些日子有些国家的新型坦克被披露装备了类似俄式"窗帘"的光电干扰系统。这种系统能为己方坦克提供激光测距预警,并干扰对方的激光测距仪,最主要的是能使"陶"、"海尔法"、"小牛"、"铜斑蛇"之类的激光制导武器的命中率降低80%-90%。BMP-3也装备了类似系统,在一次十分接近实战的对外展示中,这套装备使所有来袭导弹偏离目标,性能非常优异、可靠。

  晨:防攻顶也是一大课题。96式和99式炮塔均具有"顶部伞形加强式结构"。

  记:"梅卡瓦"车顶也有类似考虑。

  晨:"梅卡瓦"可能还有其它考虑,比如要在戈兰高地上向下打击,因此对俯角考虑较多,它的顶部及前车体斜度可能考虑了炮尾向上幅度。

  记:前面提到了"动对动"射击,是否装备了"双稳"就具备了这一能力?

  晨:双稳指的是方向和高低稳定,是指锁定目标后,无论坦克转弯与否、地形起伏与否,火炮仍能指向目标。我国从69式开始装备"双稳",但精度达不到"动对动"的要求,基本上只能满足小速度下的"动对静",而且单一的"双稳"系统本来就不能满足"动对动"射击。

  刘:目前西方的火控系统也只能保证坦克在10千米/小时的速度下射击动态目标,30千米/小时的速度下射击静止目标。以上数据还是理想情况下,更多时候坦克是通过短停来达到精确射击的。如果交战双方都处在"动对动"的情况下,双方车速都不会很快,否则都无法保证射击精度。

  这样看,如果己方火控系统一直不如西方,但只要"静对动"的命中率和西方"动对动"的命中率不相上下,就可以通过战术运用,以短停射击来和M1等西方主流坦克对抗。

  其实,苏联不是没有把火控搞上去的实力,而是它生产规模太大,不同的厂都要生产,所以没必要在坦克的火控上做这么大努力,因此不如精雕出来的西方坦克。

  在"动对动"时,自动装弹机就有些优势。在野战"动对动"的情况下,没有装备自动装弹机的装填手,要在颠簸的坦克内用膝盖顶住尾舱隔离门的开关,同时转身取炮弹,然后松开开关,推弹上膛,这是困难的。美制120毫米坦克炮的M892脱壳穿甲弹重18.8千克,M831更是重达24千克。如果因坦克颠簸,装填手不慎失去平衡,而怀里又有一颗炮弹,后果很严重。所以说M1只能以很慢的速度或干脆静止状态才能完成装弹,也就是说M1不具备持续不停歇的"动对动"射击能力。

伊拉克的作战环境属于平缓的沙漠地带,不会太颠簸,而且伊拉克陆军已经不能对M1构成威胁,所以这一缺点体现不出来。北约坦克本来是为多平原的欧洲战场准备的。

  记:如何看"梅卡瓦"装60迫击炮?

  刘:这跟作战环境有很大关系,毕竟以色列的中东敌对国家拿不出能和"梅卡瓦"匹敌的坦克。但是防步兵是坦克必须面对的课题,毕竟让成员探出身子操控机枪非常危险。西方在研究和使用遥控机枪,而有些国家坦克的烟雾弹发射器中,烟雾弹和步兵杀伤榴弹是混装的。

  记:有些坦克可搭载步兵,如"梅卡瓦"和乌克兰BTMP-84,是否为趋势?

  刘:个人认为,坦克是最应该强调专用的武器,搭载步兵势必影响性能。比如"梅卡瓦"要是不得已搭载步兵或放置担架的话,就要舍弃大部分的弹药,坦克也就失去了原本用于冲锋突击的意义。如果步兵战车在不超重限度内提高了防护和火力,完全可以胜任未来战争。

  记:最后谈谈96和99。

  晨:99和96可谓是坦克版的高-低搭配。拿观瞄仪来说,据公开资料显示,96装的是相对便宜的"稳线"式观瞄仪。一般来说,这种观瞄仪的微光和热像光路不能经过双自由度陀螺直接稳定的120°棱镜,这就使它在夜视状态下攻击时不能"稳像"而只能"稳线",对炮手的战术素养和技术要求较高。虽不及99式的"稳像"式,但部队反映很好用,"动对静"射击效果很好。此外,两者用的夜视仪不同,成本有很大差别。

  刘:96式基本型号总重只有41吨,作为大量装备的型号,必须适应各种作战环境和地理条件,因此被限制了重量。其技术取向是较薄的主装甲,视具体情况配置较好的附加装甲。而西方的模式一般为:炮塔正面用一体式被动防护装甲,在有抢修工程车时才能快速更换,而首上和侧面为块状反应装甲。99式由于未来成了规模也没有96式多,应该多部署于北方地区,对减轻重量要求较低,装甲可以厚些。

  晨:我国的一些技术细节还有待改进,比如观瞄装置口径较小,观瞄装置抗打击能力低,战时易损坏,远不如M1A2的观瞄装置有防护装甲,这一点应改进。此外,像M1A2的车长瞄准镜采用独立双稳,在主炮旋转时可不随主炮角度变换,在炮长使用主炮并转向目标时,车长依然可以独立观察目标,在实际作战环境中这一特点的作用非同小可,值得借鉴。

  刘:如"稳像"式火控系统仅仅稳定了瞄准线和火炮,导致炮长或车长对目标探测和识别后,跟踪的精度较低,尤其对进行各种机动的目标而言,跟踪误差大,且跟踪只能靠炮手手动控制,那就需花费大量的跟踪/精确瞄准时间。如果再加上自动化程度低,在首发没有命中的情况下,次发命中率就会更低。西方的火控系统普遍根据热像仪的输出信号自动跟踪,只有这一系统出现故障时才降级用手动跟踪。所以应大力开发自己的光电干扰/对抗设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防护系统。其实前面说到的国外主动防护技术严格来说只能算是被动,它只能等对方弹头飞到离坦克很近处才发射拦截弹。相比之下,我倒觉得光电对抗系统属于主动防护,在探测到敌方照射信号时就立刻采取措施。

  晨:再举一个地方,火炮由于炮管的变形弯曲,对精度影响较大,当炮口向下达1密位,也就是0.056°时,1000米的直射距离,偏差能达1米之巨。西方普遍装备炮口校炮镜,通过对光束的反射偏转来实时监控炮管的弯曲,借助高性能火控计算机取得极高的首发命中率。我国对于这些可大幅度提高坦克作战能力的技术应给于足够的重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专题:《兵器知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