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事评论员称岛内军用航空产业日益萎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08:00 航空世界
台湾军事评论员称岛内军用航空产业日益萎缩
台湾自产105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亮相台北防务展。其底盘为云豹8X8装甲车

台湾军事评论员称岛内军用航空产业日益萎缩
    台湾汉翔航空公司展台,图中可见到雄鹰战机模型。目前汉翔航空公司没有大型项目可研制,仅承接一些个别飞机与直升机的零部件制造。

台湾应国际反恐形势而发展的新型核生化检测车。

    声明:本文为《航空世界》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一直以来,被那道浅浅的海峡所隔开的宝岛是军迷们注视的焦点。而在台湾地区即将大选之际,台湾军队的发展走向倍受关注。为此我刊特邀台湾地区军事评论家郑继文先生开设专栏,客观、全面,系统地对台湾军队走向、台湾军事力量发展、台湾战争支撑能力,以及关台军事合作等诸方面进行评析,从独特的视角记述台湾现执政者对台湾军队的控制伎俩,揭示美台军事合作以及台湾武器装备采购中的内幕,剖解台湾在面对战争时尢法同避的问题。相信此栏目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近年来台湾军队的发展变化,并对深入研究台湾军事问题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郑继文,1965年生,台湾逢甲大学工业工程系毕业,自1990年开始在台湾军事杂志与出版社工作,担任过编辑、主编、总编辑等工作,目前任职台湾Military Express杂志总编辑。除了在台湾担任杂志编辑相关工作外,还经常采访各国

军事演习、武器展览会、军事博物馆、在两岸三地均发表过大量军事评论与专书,同时经常担任港台电视媒体的军事评论员与嘉宾。

  8月16至19日,“2007年台北国际航天科技暨国防工业展展览会(TADTE2007)”在台北世贸中心第一展览馆举行。这个展览总共历时4天,不过今年的状况特殊,展览的最后2天适逢周末,却受到强台风“圣帕”袭台的严重影响,使得参观人数低于往年不少。

  整体经济环境的缩影

  近年来,台湾岛内的整体大环境不佳,经济发展深陷不景气泥沼,形成恶性循环。高资金高技术密集的航空产业尤其受到重大冲击,这个相当花钱且回收期长的产业需要长远政策的规划与大力支持,在台湾整个经济环境每况愈下的状况下,根本无力支撑这样的产业发展,造成过去几年里台湾航空产业日益萎缩。

  其实,台湾岛的航空产业曾经有一段相当风光的历史。尽管台湾本身的整体工业技术能力并不完备,主要都仰赖美国的大力支持,不过当年能陆续研制出AT一3喷气教练机和IDF战机,以当时台湾较为有限的综合条件来看,算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缔造了台湾航空产业发展的辉煌历史。研制出IDF战机是台湾航空业的高峰期,综合能力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大陆,远胜过韩国。

  不过,台湾岛内航空产业最近十余年的发展却是不进反退,目前已经被韩国抛在后头了。由于没有执政当局的大力支持,缺乏新型飞机研发项目的支撑,加上整个产业的发展策略和远景相当模糊,导致台湾航空产业每况愈下。在这种状况下,台湾航空工业日益萎缩,许多精干的航空工业人才大量流失,甚至到其它国家协助当地发展飞机,像韩国的T-50教练机就得益于台湾航空专家的协助而顺利完成研发。壮大了韩国却瘦了自己。

  在这样的发展路子一路走来,难怪原本被称为“台北航天展”的展览会被办得难以为继,自上届展览会开始改名为“台北国际航天科技暨国防工业展展览会”,不过整体规模仍然是一年不如一年。航空产业是国家层级的重要产业,堪称是“国力”的缩影,观察台湾岛内航空产业在过去十余年的变迁,不禁令人唏嘘。

  台湾航空产业的招牌

  观察台湾航空产业在过去十余年的变迁,作为台湾航空产业龙头的汉翔公司,其发展堪称是整体的缩影。汉翔公司全盛时期拥有六千多名职工,不过目前只剩下四千多名。该公司在制造完130架lDF战机后,便没有大型项目可以做,仅能承接一些个别飞机与直升机的零部件制造,期间虽然曾获得AT一3教练机的升级改装、OH一58D直升机组装制造、S一92机头组件制造等业务,不过整体来看是长期处于严重的设备与人力闲置状况。

  经过多年的沉寂,汉翔公司好不容易获得经费,终于在去年推出“雄鹰”战机,这是IDF战机的大幅升级型,换装新型航电系统、机背两侧增设保形油箱、可搭载多款新型空地武器。不过根据笔者的了解,基于各种的原因,台湾空军并不看好“雄鹰”战机,反而积极争取向美国采购F-16C/D Block52战机,未来极有可能把“雄鹰”战机束之高阁。

    就台湾目前的财政状况,推动新的飞机项目是不切实际的,也因此汉翔公司近年来一直试图转型。汉翔公司自2005年开始承接台湾“空军官校”教练机的维修业务,算是成功踏入新的业务领域,而台湾空军正推动所谓的“军机商维”项目,希望能结合汉翔公司以及长荣航空、华航、亚航,工研院航空中心等单位,这将成为汉翔公司转型的新出路。

  国际含量极低的航天科技暨国防工业展展览会

  在整体经济大环境不佳的状况下,“2007年台北国际航天科技暨国防工业展展览会”的参展厂商可谓门庭冷落。笔者细数参展厂商名单,仅有33家台湾地区厂商与12家国外地区厂商参加,为了撑住展览会场面,虽然勉强再加上11家学术和教育单位以及6家军事出版单位,不过却大幅降低了展览会的专业性与可看性。

  从参展厂商的数量可以发现,外商所占的比重仅有20%不到,实在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国际性的展览。外商为何对参加台湾举办的国防展览会兴趣缺乏?根据笔者的长年观察,除了因为在台湾的武器销售商机有限之外(都被美商所垄断),最重要的是台湾的军购游戏规则非常不明确,台面下的各种手段往往占了整个武器销售竞争较高的比重。也因此,武器制造商不需要做什么宣传,只需要打好政界与军界的关系即可,根本不需要花钱参加所谓的国防展览会。

  也因此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少数几家参与这届国防展览会的外国厂商,几乎都是这几年来卖武器给台湾,或是正向台湾推销武器的厂商。其中以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具有代表性,这是近年赚台湾最多钱的美国国防厂商,是台军构建三军联合C41SR的“博胜案”主承包商,台湾不仅打算把新采购的12架P-3C将交给这家公司改装,未来还希望购买一批F一16C/D Block52战机。不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并不以此而满足,还积极向台湾推销“爱国者”3型反导系统,以赚取台湾更多的钱。

  不过,在台湾已经享有庞大利益的国防厂商,许多竟然也在这个展览会缺席,波音公司和贝尔公司算是这类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波音公司是台湾地区航空公司的主要民航机供货商,台湾陆军的CH一47SD直升机也是向该公司购买。贝尔公司几乎垄断了台湾陆军直升机的供应,现役的AH一1W、0H一58D、UH一1H直升机都是贝尔公司的产品。不过基于复杂的因素,这两家在台湾相当赚钱的公司都相继缺席,其背后代表的意义颇值得玩味。

  而在参展的台湾民间航空厂商方面,除了制造JDF战机的汉翔公司比较能端出一些高技术航空展品之外,其它台湾航空厂商由于规模普遍比较有限,展品的吸引力一般较低。由于外商的参展情况不佳,而台湾民间航空厂商的吸引力不足,使得撑起这届航天科技暨国防工业展展览会的重任便落在台湾“国防部”身上。如果不是台湾“国防部—下辖的各单位踊跃参加。展出大量现役武器装备和新研制的武器,这届展览的内容势必可看性极低。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专题:航空世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