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受伤后致死率高诱因竟是军服 套头衫害死不少苏军

受伤后致死率高诱因竟是军服 套头衫害死不少苏军
2018年01月18日 15:38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俄国现代化军队的历史是伴随着套头衫的出现而开始的——这些干草黄色的衬衫式外套从沙俄时代就开始作为夏装配发给那些基层的士兵。这种制作工艺简单而产量巨大的服装虽然粗糙,但出奇地结实和宽松,它紧扎的袖口和领口极为方便于劳动和战斗。也正是为此,政权的更迭并没有影响到它的长寿——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白军都曾穿着它捉对厮杀。

  随着战争烈度的增加,套头衫暴露出来一个极为致命的缺陷——由于它的衣襟是闭合的,因此在躯干部位受伤的时候褪去衣物变成了一个极为繁杂的过程:卫生员们有时不得不把衣服剪开才能实施救护,而这个过程则成了很多战士生命的终点——有时仅仅几秒的时间,人就不行了。

  于是苏军在1969年进行的服装改革中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改变:淘汰沿用了数十年的套头式军装,改用全新的开襟立翻领设计。颜色在沿袭了传统的干草黄色的同时又增添了别样的元素——在兵种领章的衬托下,军人伟岸挺拔的形象被彰显到了极致,宽大而又鲜艳的肩章上印着的CA字样(Советской Армии 的缩写,直译为“苏联军队”)让每个苏维埃军人都为之自豪。

  为了保证在野战的环境下不会因为过于显眼而暴露目标,69式军服沿用了苏俄传统的野战用保护色标识。但由于过于修身的设计却给战士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979年开始的那场战争更是证明了 这种设计的中看不中用。

  于是从1980年开始,苏军启动了新一代作训服的研究工作,在经过了快速地设计、论证后,新式的作训服于1982年设计定型并配发阿富汗驻军穿着。到了1985年该型服装更是被全苏军广泛被采用,由于它在阿富汗的优异表现,使得它在基层官兵里获得了“阿富汗卡”的美誉。

  苏军传统的迷彩服均是较为肥大的罩衫,平时的使用方式也是按任务需求来领取。或许在平时的训练中并无大碍,但在战争中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后勤的压力,也间接地增加了士兵的负重。因此设计一种各军兵种通用的迷彩作训服就成为了苏军后勤部门在80年代中后期的重中之重。

  苏军曾于70-80年代为精锐部队换发了TTSKO迷彩色的作训服,但很明显立足于东欧环境设计的TTSKO迷彩服并不能满足于苏军当时日益增强的全域作战的需求。设计一款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地形使用的迷彩成为了重中之重。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代号为“БУТАН(butan)”的迷彩服升级计划就此展开。

  “БУТАН(butan)”计划能给苏军的作训服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别急,今天先给你们留点悬念,明天再另行揭晓吧!(作者:迷彩派)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