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媒关注中国发射新遥感卫星:或助解放军追踪美国海军

美媒关注中国发射新遥感卫星:或助解放军追踪美国海军
2018年01月30日 10:56 参考消息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 美国太空飞行网站1月28日报道称,1月2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火箭第4次同时将3颗遥感卫星同时送上太空。

在此之前,长征2号丙火箭还于2017年9月29日、11月25日和12月26日进行了3次“一箭三星”发射,已将另外9颗卫星送入距离地面表面约370英里(约合595公里)的高空轨道。

遥感30号04组卫星于北京时间1月25日13时39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美军公布的数据显示,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液体推进剂的长征2号丙火箭,将遥感30号04组卫星送入距离

地球表面约370英里、与赤道夹角35度的轨道内。

新华社报道称,这组卫星将执行“遥感”任务,而且官员们称卫星发射成功。

报道称,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过去几个月中发射的遥感30号01组、02组和03组共9颗卫星,可能正在测试新型电子监听设备或帮助中国军方追踪美国及其他外国海军的部署情况。但中国政府尚未公布有关卫星

及其任务的详情。

报道称,中国军方还有另一颗叫遥感卫星30号的卫星,但它位于极地轨道内,据信是一颗高分辨率成像卫星。

在25日的发射活动中,长征2号丙火箭同时还搭载了“微纳-1A”迷你卫星。早前该火箭在发射遥感30号多组卫星时并未搭载其他载荷。这次发射活动是自2018年以来中国展开的第5次太空任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梁珂岩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中国东风4B内燃机车资料图,实际仅靠两台该机车的功率不足以用作导弹列车的牵引动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联SS-24“末日列车”使用3台重型机车作为牵引动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RT-23,北约代号SS-24“手术刀”(Scalpel),是苏联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研发,并于1987年正式定型投入服役,是世界上第一种以铁路机动方式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以铁道列车作为导弹系统的陆基弹道导弹系统,因此又被称为“末日列车”或“死亡列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枚SS-24导弹可装载10枚分导式多弹头,单枚导弹投掷重量约4吨,其中大约有2吨左右是弹头重量,可推测单枚分导核弹头重量为200千克;每枚弹头的当量是40万吨TNT,打击精度CEP(圆概率误差)可达220米。这些SS-24搭载的分导弹头是苏联当时精度最高的实战部署弹头,且威力大,能对美国的导弹发射井形成较高威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每列末日导弹列车配备了3枚SS-24洲际导弹,共计30枚核弹头。每枚导弹长21米,直径2.35米,射程1万公里,采用惯性制导+星光导航的复合制导方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情报机关曾做过研究,由于SS-24导弹列车外形上与普通客运列车差别不大。跟踪一辆机动中的导弹列车必须同时动用约300颗侦察卫星,而跟踪多辆导弹列车,动用的卫星数量将成倍增加,要实现对导弹列车的有效追踪是相当困难的。据此可以大胆推断,外军追踪中国导弹列车的难度系数也低不了。图为艺术家绘制的SS-24末日列车在山区中准备发射导弹的想象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谷歌地球上拍摄的SS-24“末日列车”所在的别尔什金(Bershet)基地的卫星照片,该基地位于莫斯科以东1250公里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美国国防情报局(DIA)绘制的SS-24导弹列车加装洲际导弹想象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世纪80年代,苏军技术人员正在别尔什金基地调试SS-24导弹系统,能看到隐藏在车厢内的导弹发射筒全貌,十分难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SS-24导弹列车发射导弹过程示意图。可见具有相当高的隐蔽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SS-24导弹列车试射SS-24导弹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SS-24导弹列车试射SS-24导弹连续镜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SS-24导弹列车试射SS-24导弹连续镜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罗斯曾于2005年宣布永久拆除SS-24铁路机动导弹系统,作为回报,美国则将MX系列洲际导弹全部退役。看似退出历史舞台的“末日列车”,在近几年又有重返现役的势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末日列车”控制车厢全景,可见也采用了双人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车厢内部的发射控制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末日列车”车厢内部的监控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发射控制车厢内部还有老式的拨盘式电话,颇有沧桑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设备车厢内能看到陈旧的大型电子设备,和当时苏联的许多武器装备一样,都是类似的粗暴风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苏联外,美国在冷战时期也研发过类似的铁路机动洲际导弹系统,例如图中艺术家绘制的铁路机动型MX导弹列车,外观伪装成了普通货运列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美军MX导弹列车示意图,可见由于技术集成化较高,只需一个车厢就可完成一列SS-24导弹列车的任务,作战灵活性和隐蔽性更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别尔什金基地内,SS-24导弹列车维护车间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今日已成为博物馆展品的SS-24“末日列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SS-24导弹列车专用的隐蔽车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在博物馆中展示的SS-24导弹发射筒。

(2015-12-24 09:12: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1年,印度发射首颗试验型军用侦察卫星,分辨率达到1米,能覆盖全球超过60%的地区。该星密级很高,要动用它必须经印度国防情报局长批准。印军将之用来拍摄、监控本国海岸和中印、印巴边境的区域地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配备了高性能遥感器,该星在2001年美国打响的阿富汗反恐战争中也有上佳表现,曾及时传回坎大哈与喀布尔的详细地形图片,连美军在阿富汗的地面作战行动快照都拍得一清二楚。为此,当时在阿富汗境内的美军地面部队与印方合作,以便共享该星搜集的战略情报。图为阿富汗贾拉拉巴德空军基地卫星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夕(2002年12月),印度试验型侦察卫星就开始在伊拉克及其周边地区上空转悠,据印方称,战区大部分地面军事行动,包括部队运动、帐篷和车辆都被他们尽收眼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5至2007年,印度先后发射IRS-P5(制图卫星-1)和IRS-P7(制图卫星-2),由此跻身全球具备专业卫星测绘能力的先进国家之列,成功打入被极少数发到国家垄断的高质量商业卫星图市场。而这2颗卫星,从研制之初就设定为军民两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8年4月28日升空的IRS-P8(又称制图卫星-2A),则是为印度军方定制的专用侦察卫星。该星具有45°斜视能力,分辨率约为0.7至1米,幅宽较窄,还不到10公里,专门用于对邻国核试验场、导弹阵地、军用机场、部队集结地和中印、印巴边境实施监控。图为印度制图卫星-2拍摄的班加罗尔市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9年和2010年,印度又发射了雷达卫星-2和制图卫星-2B,与制图卫星-2A组成侦察卫星网,初步具备了对邻国实施定期侦察的能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经过30多年发展,印度目前已拥有全球最大的遥感卫星星座(制图卫星1号、2号、2号A、2号B),IRS系列卫星则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民用遥感卫星系列之一。其空间与光谱分辨率都有实质性提升,最高分辨率达0.8米,重访周期逐渐缩短,特别是卫星实际服役时间大都远超设计寿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印度正在研发的制图3号卫星的分辨率将达0.3米。一旦研制成功,印度遥感卫星在关键性能上将超越俄罗斯、以色列、法国、德国、日本,而与美国(“长曲棍球”卫星0.3米)达到同一水平,从而跻身全球顶尖遥感技术强国之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2010年5月启动高分专项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仍取得了骄人战绩。2012年1月9日,中国首颗民用高分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升空,分辨率优于3米。2013年4月27日,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该星分辨率达到2米,设计寿命5至8年,4天可看遍全球。2014年8月19日,高分二号卫星(全色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顺利入轨,标志着中国跨入亚米级高分时代。在600公里太空能看清小轿车,甚至看清北京和上海市区的斑马线。图为高分二号拍摄的北京西直门卫星图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12月29日,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分辨率为50米。不要以为这个分辨率低,目前各国遥感卫星大多运行在距地面仅数百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重复经过同一地点最快也得3至4天而高分四号运行在距地面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可实现对同一位置的持续监测,而且视野能覆盖三分之一个地球,相当于一台高悬太空的长焦相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打个比方,高分四号原本正盯着印度洋,如果这时南海出事了,几秒钟卫星就能把镜头调过去。2016年,中国还将发射高分三号、五号卫星,进一步追赶国际竞争对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国产导航卫星系统INRSS的发展。2016年1月20日,印度刚刚发射了第5颗INRSS导航卫星,7颗卫星组成区域导航系统、24颗卫星组网才能彻底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2009年1月,印度最新型布拉莫斯-2导弹在发射试验时,就因关键时刻没搜索到信号而偏离目标2公里。为此,印度决定改用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但后者毕竟控制权仍在外国手中,痛定思痛之下,印度决定加快发展自主卫星导航系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同时,印度海军近年来已将触角从印度洋延伸至太平洋,而相配套的卫星保障体系却没能及时跟上,从而制约了其舰队的远洋巡逻与作战能力。但迄今为止,相比蓬勃发展、领先世界的遥感卫星技术,印度的INRSS仍受制于资金匮乏、核心技术难以突破等关键环节上,较之中国北斗系统逊色很多。图为INRSS宣传海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目前,印度已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毛里求斯、文莱、印尼建有卫星地面站,如果再加上越南地面站,无异于在中国海军的南下与西进航线上方编织了一张“太空监视网”。后者看似无形,却大大压缩了中国施展军力的时间与空间。举个例子,未来解放军舰艇一出港,就可能很快暴露行踪,进而遭到印度军用侦察卫星的全程监控,而与之合作的越南则可通过分享情报,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2016-01-27 08:06:43)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