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军事珠海航展现场报道】第十届珠海航展盛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外厂商前往参展,海内外媒体更是汇聚一堂。本报记者在航展各馆对多名境外媒体代表进行了采访。许多媒体代表对本届航展的信息服务方面作出了评价,既指出了不足又肯定了进步。
简氏防务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记者鲁本•F•约翰逊(Reuben F. Johnson)在接受采访时向本报记者分享了他对本届珠海航展的评价与意见。
首先,他肯定了珠海航展举办的三大效应:一是中国政府向国民展示航空、航天及兵器工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成就;二是向其他国家展示中国军事实力,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航天航空工业上的交流与合作;三是通过举办航展拉动珠海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募集资金。
在肯定珠海航展效应、亮点的同时,约翰逊也针对航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他以法国航展为例,指出珠海航展信息服务系统不完善,阻碍了媒体对珠海航展的深入了解。在他看来,主观原因是中国参展商对自己的产品过于保密,不愿透露太多细节。客观原因则是语言服务单一,造成沟通障碍。他把珠海航展馆比作一个博物馆,即观展人员只能静静观赏,很少有参展商像在其他国家举行的航展上那样,主动用多国语言向观众解说产品性能、特点等。
无独有偶,比利时媒体Army Recognition的总经理阿兰•瑟韦斯(Alain Servaes)也提出了与约翰逊类似的观点。在开始接受采访时,他表示,珠海航展让他感到惊喜,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在珠海航展的小册子上看到“欢迎外国记者”的字样。他认为这是珠海航展进步的表现。
但他也指出了此次参观珠海航展的一点遗憾。他表示,中国参展商对产品的细节过于保密,且很少在国外展出。他建议中国航天航空工业要更多地走出国门,并向观众提供更多产品细节,传达更多产品信息。(实习记者:金茸 审稿:范辰言)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