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有关SU-35的交易成为近期热门话题。这将是自2005年中俄军事交易几乎暂停以来最大的军事合约。近日,台湾《全球防务杂志》对中俄购买苏-35战斗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仿制SU-35难度与非必要性
SU-35几乎是“没有隐形外型的第五代战机”,因此要仿制当然不会太简单。事实上,一系列因素显示仿制SU-35对中国是没有利的,换言之中国并没有仿制SU-35的必要。
考虑一下SU-35上的三个显而易见的第五代技术:117S发动机、超级被动相位阵列雷达Irbis-E、以及带有人工智能的中央电脑。
发动机无疑是飞机上最复杂的次系统。要稳定的生产发动机需要可靠的科学与工业后盾。虽然中国能藉由117S发动机了解其设计并用于自己的发动机,但复制发动机不是复制外型便能了事,而需要相对应的材料,而没有足够的科学与工业后盾是无法做出勘用材料的。
Irbis- E这种能在400公里外发现MiG-21大小的战机以及90公里外发现空对空导弹的超级雷达,也是SU-35上的关键系统,其部分性能如探测距离甚至超越包括APG-77在内的西方主动阵列雷达。这种终极被动相位阵列雷达是集俄国在高频电子元件与雷达操作逻辑方面40年经验的结晶。没有足够的科学与工业后盾,要仿制Irbis-E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还有,AESA被公认是更有前瞻性的系统,那么集中资源发展AESA自然是更合理的选项。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并没有仿制Irbis-E的必要性。
中央高速电脑虽然很先进,但相对之下不难做到,这是因为现代军用电脑几乎都是用成熟的商规元件为基础打造,然而这只是说硬件,而电脑内的软件则是军队经验、科学知识等的结晶,这几乎不可能单纯的靠电脑外观去仿冒。现代战机上电脑软件与人工智慧扮演着攸关战力的重要角色,因此不能仿制软件就意味着不可能真正仿制出SU-35。
很重要的是SU-35的强大并不仅来自飞机本身,而是包括飞机与一批特殊武器在内的“复合体”,这些特殊武器包括长程空对空导弹、Kh-58UShKE、Kh-59MK、Kh-59MK2等能在敌方具备反击能力前就发射的武器。这些导弹相对较大,并具有300公里级射程,要研制生产这些导弹也是需要强大的科学与工业实力,一样是不容易。
在歼10、歼11上配备的空对空导弹是PL-12与PL-8,分别对应于美制AIM-120与AIM-9,而不是俄制R-77与R-73。此外中国的精灵炸弹“雷石6”也类似美制SDB。由此可见,今日中国的航空武器设计理念更趋向美式系统。因此基于技术难度与武器运用理念的观点,可知中国不会完全仿制SU-35的武器系统,而没有那些特殊的武器系统,“SU-35就不是SU- 35了”。
由于复制SU-35有一定的技术困难,加上中国已有自己的歼20与歼31计划,可以说仿制SU-35对中国而言,并不是很有利的方案。
仿制版SU-35威胁没想象大
据媒体报导,SU-35交易虽已签订采购意向书,交机最早也在2015年,即使中国能够且愿意仿制SU-35,又需要若干年,届时如无意外T-50也已研发完成,F-35也已投入市场,仿制版SU-35面对这些隐形战机难有竞争力。诚然,届时仿制版SU-35可能威胁原装SU-35的市场,但事实上到那时像 SU-35这样没有隐形外型的战机,在市场上很难具备竞争力,因此其市场预计会很小。
由此得到以下结论:首先,中国与其仿制SU-35不如集中精力在歼20与歼31上。再者,当仿制版SU-35问世时(如果会有),SU-35的市场已经萎缩,因此俄方的损失其实也不大。
售予中国SU-35当然可能对俄罗斯军工业带来风险,但在现代市场机制下,零风险的交易几乎不可能实现,与其坚持寻找绝对的利润,不如寻找相对高的利润。依据对中俄当前关系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对中国而言采购SU-35是合适的选择;对俄而言,售予中国SU-35也是合适选择;仿制SU-35对中国未必有利,没有必要性;即使中国仿制SU-35,对俄罗斯军事工业的威胁有限;SU-35的交易可能促成中俄未来的合作。
如此一来双方以合作取代对抗应该是必然的趋势;中俄SU-35的交易甚至后续的军事技术合作指日可待。(来源:航空网)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