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军事报道】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11月11日在广东省珠海市隆重举行,作为本次珠海航展的四代机明星——歼-31“鹘鹰”战斗机,自然是最吸引眼球的展品之一。航展上“鹘鹰”将劲舞蓝天,全方位展示中国军工在先进战斗机制造领域的精湛技艺。这也是这款中国国产第四代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彰显着大国的自信与从容。“鹘鹰”从成功首飞到正式参展,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带给军迷们许多神秘与猜想。
1、中国为什么要同时研制两款四代机?
2012年10月31日,一架机头刷涂31001黑色战机的一飞冲天,再次震惊了世界。而就在1年多前的2011年1月11日,歼-20四代机的首飞已经向世界宣示着中国已经拥有了制造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的能力。随后,这架编号31001的战斗机被赋予了“歼-31”的称号,“鹘鹰”的绰号不久也流传开来。“鹘鹰”流线型的机体设计、菱形机头和外侧倾斜垂尾等外观特征,已经标志着该机的设计是出于隐形战斗机的考虑,具备了第四代战斗机的一些典型特征。这么一来,“鹘鹰”的问世也使得中国成为了继美国后世界上第二个同时试飞两款隐形战斗机的国家。
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跨入了“第四/五代战斗机俱乐部”,而后又同时造出了两款第四代战斗机,已经令拥有第五代战斗机俄罗斯和美国愕然。中国从四代机研制定型到首飞,只用了8年时间,而美国是23年;中国从第一种四代机原型机首飞到第二种四代机首飞仅用1年,而美国用了10年。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望尘莫及”发展到今天的“望其项背”,而且在一些新的领域,可能已经与俄美“并驾齐驱”。
在“鹘鹰”的研制用途的问题上,其实参考美国的F-22和F-35就能得出答案。美国军方对F-22战斗机视如珍宝,不仅下达了出口禁令,还在满足美军的使用需求后于2011年停产并封存生产线,这时F-22共造了195架(共8架试验机和187架标准型);对于F-35,美国则要“大方”得多,国际航展上经常能看到F-35的身影,打着“多国联合制造”的名义四处推销。而研制F-35的另一用途也是为了和F-22形成高低搭配,满足不同的作战用途。中国在歼-20与“鹘鹰”的研制上或许也有这些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利用现有技术出口创汇,二是为了构成高低搭配第四代战斗机作战体系的。不过,“鹘鹰”的“小身板”或许暗示着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款空军战斗机那么简单。
2、“鹘鹰”是否会成为航母舰载机?
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服役实现了中国人百年的“航母梦”,而后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的成功起降更是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航母“有舰无机”的断言。从我国海上作战需求和装备技术水平来看,一艘经过升级改造的二手航母并不能满足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雄心壮志,国产航母正呼之欲出。在舰载机方面,尽管歼-15舰载机已经量产并开始陆续装备,但在第四/第五代机陆续“上舰”的潮流下,三代重型舰载机已是落日余晖。
中国目前在研的两款四代机中,歼-31“鹘鹰”相比歼-20体积更小,更适合在有限的航母甲板空间活动。“鹘鹰”也与美国F-35类似,前起落采用了双轮设计,这通常被认为是用来缓解在航母上着陆时的压力。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歼-31“鹘鹰”目前并未具备舰载机的典型特征(比如着舰尾钩),但与歼-15一样,“鹘鹰”也是出自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沈飞”)之手,在着舰尾钩、折叠机翼等舰载机关键技术上,沈飞已经有了充分的技术经验。
航空专家徐勇凌日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歼-31上舰的可能性很大”。他认为,用四代机全面替代三代机的可能性并不大,未来以四代机为主的航母舰队与以三代机为主的航母舰队同时出现。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曹卫东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表示,“即使歼-31的航程短一些,但鉴于其相控阵雷达和航电系统的先进性、及其隐身性能,歼-31可以先于歼-15出击,起到一个‘踹门砖’的作用,之后歼-15再进行后续攻击,彼此配合。”也就是说,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可能会同时装备歼-15和歼-31两款舰载机,“飞鲨”与“鹘鹰”将共同在中国广袤的海疆上翱翔。
3、“鹘鹰”是自用还是出口?
目前,并没有公开报道表明中国军方有意向采购“鹘鹰”战斗机,而“鹘鹰”首飞两年后就参加航展,是否会泄露我国在四代机研制方面的机密,也是不少网友担心的问题。但如果换个角度考虑,如果“鹘鹰”仅仅是作为一款外贸机型而推出的话,保密对其而言已不是问题,相反,这种公开的展示也显得很有必要,更是中国军工自信心的直观展现。
中国外贸战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好的声誉,尤其在一些亚非拉国家,中国战机担负着国土防空主力的重任。但目前世界军贸出口仍然是美国一家独大,俄罗斯位居第二,欧洲军备出口也在逐年提升,中国却相对弱势。航空专家徐勇凌认为,中国并不渴望对欧美国家进行战斗机输出,除了像巴基斯坦这样传统的友好国家以外,中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诸多国家对军机的需求与我国的出口能力是相匹配的,特别是部分国家三代机的进口数量较少,二代机又面临淘汰,军机引进的需求较大。“如果我们的相关产品能从时间周期上赶上这些国家的节奏,从军事外交方面主动出击,未来我们在三代机、四代机的市场上分一杯羹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枭龙”战斗机的研制和装备经历来看,中国在巴基斯坦联合推出的战斗机首先装备了巴基斯坦空军,而中国军队为未曾装备,但自2010年在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以来,大型的国际航展上经常能看到“枭龙”的身影。尽管没有装备“枭龙”,但在研制该机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也为后来我国先进战斗机的研制提供了有益帮助。比如枭龙战斗机所采用的DSI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设计,在后来的歼-10B和歼-20战斗机上也有了应用。
从“枭龙”来看“鹘鹰”,两者所走的道路似乎有不少相同的足迹。但四代机“鹘鹰”的性能自然不是三代机的“枭龙”能比。在国际市场上,“鹘鹰”的优势是作为一款价廉质优的四代机,打入亚非拉小国市场。相较于难以进入的欧美市场,亚非拉的小国市场对性价比高的第三、第四代战斗机有着迫切需求。不少以二代、三代机为主的国家面临着空军装备更新换代的难题,继续购买三代机,对空军整体的作战效能提升意义不大,而诸如F-35、阵风一类的先进战机又价格高昂,买不起更养不起。而如果能有一款价格稍微便宜些又具备优秀作战能力的四代机,不仅意味着能与对手形成“代差”的优势,而且其隐身突防的威慑的能力,迫使对手不得不花费巨大经济的成本升级防空武器系统。这样看来,在欧美尖端第四/第五代战斗机无法开启的小国市场,很可能就是中国“鹘鹰”的天下。
4、“鹘鹰”将换国产发动机?
在目前曝光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鹘鹰”在试飞过程中采用的仍是俄罗斯克里莫夫设计局的RD-93发动机,该局还研发了推力达到20000磅的RD-33MK发动机。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曾报道称,歼-31可能会正式选择RD-33作为动力,并单独向俄罗斯购买,依照目前俄中政治、军事关系,即使中国希望获得最新型的RD-33MK,也绝对不是问题。
然而发动机就是战斗机的“心脏”,如果想要实现国产四代机的顺利投产和外销,装备一款“中国心”才是最终出路。国产先进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脚步却未曾停止过,也有不少好消息传来。航空专家徐勇凌曾透露,将来我国在大中小推力发动机领域都会有新产品出现,“像歼-31这样的主力机型,一定会有配套的国产发动机”。
在“鹘鹰”所用国产发动机的问题上,见诸于媒体报道的是涡扇-13发动机。2014年新加坡航展上,在回答环球网特约记者关于国产发动机何时才能装配在“枭龙”上出口时,中航技副总刘宇回答到:“很快,实际上国产发动机的整个试制、试验、试飞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那么应该说在1-2年之内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这说明,国产涡扇-13(WS-13)中等推力涡轮风扇航空发动机有望在1-2年内装备“枭龙”战机,也意味着,“鹘鹰”也将拥有一款“中国心”。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