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0年美国军方尝试实践航母概念以来,航空母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辅助作战到航母舰群,如今已是当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
时光回溯至1903年12月7日,当莱特兄弟制造的“飞行者一号”以260米的飞行距离、59秒滞空时间开创人类征服天空的新纪元时,人们的好奇心就投向了那宽广无际的海洋。
飞机能从陆地上起飞,能不能在海上起飞呢?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莱门特·埃德尔在《军事飞行》一书中描述了航空母舰的新概念。然而,比这一概念更促使人们行动起来的是一篇新闻报道:航行在汉堡至美国间的一艘德国邮船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它的前甲板起飞,以缩短向纽约投递邮件的时间。这在当时背景下被解读成一个危险的信号,人们怀疑德国以邮政作掩护,正在试验一项攻击美国的新技术。
为尽早掌握这种起降技术,1910年11月14日,富有冒险精神的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飞机从“伯明翰”号轻巡洋舰的木质跑道上成功起飞,并在两个月后又一次驾驶飞机成功降落在经过改装的“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或许尤金·伊利并不知道,他这一起一落,为航母的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很快,人们便在战争中认识到了飞机在舰艇上起降的意义。一战爆发后,英国征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峡营运的渡轮,并对它们进行“航母”式改装,随主力战列舰一道作战。航母在随后的一系列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各国认识其巨大潜力后,纷纷加大航母的研制和建造力度。
1917年7月,英国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纯正血统”的航空母舰,并为其命名为“竞技神”号。然而,日本却后发先至,于1920年开始不惜血本地建造“凤翔”号航空母舰,最终日本早于英国半年时间服役了世界上第一艘纯正航母。
1939年9月,二战爆发,航空母舰开始在海战中一展雄风。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光辉”号航母出动鱼雷轰炸机编队攻击了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海军,65分钟内就击沉、重创了意大利海军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在大炮巨舰至上的年代,轰炸机竟然轻而易举地炸沉了海上霸王战列舰,空中力量所蕴含的巨大威力使人叹服。
航空母舰携带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可以不受陆地的限制远离本国国土执行对目标的攻击任务。当时,普通战舰的火炮射程只有几十公里,而航母上的飞机活动范围达几百公里,这使得敌方舰队在根本看不到航母的情况下,就会受到突然袭击。
1941年11月22日,日本海军6艘大型航空母舰在10余艘其它舰只的配合下偷袭了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珍珠港,致使美军包括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和2艘轻巡洋舰在内的40余艘舰艇被击沉、击伤,被毁飞机450余架,伤亡3000多人,整个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日军却仅仅付出了29架舰载机的微弱代价。
紧接着,半年后在太平洋上爆发的珊瑚海海战,交战双方的航空母舰在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打了整整5天,除了飞行员,双方自始至终没有见面。
航空母舰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海军的传统作战理念,各海洋强国为了在这场变革中不被落下,航空母舰研发和建造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航空母舰的数量从一战结束时的13艘猛增到1945年的170多艘。
从二战结束到今天的近70年间,航空母舰的吨位越来越大,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其携带的飞机数量、机型种类和作战效能更是成倍增长。美国于1961年开始服役的“企业”号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该舰更换一次燃料就可连续航行10万余海里。而去年下水的“福特”号航母,其安装的两座核反应堆可在50年的全寿命周期内无需更换堆芯,这相当于具有了理论上的无限续航能力。
百年航母,历久弥坚。航空母舰在这期间取得的长足发展,是人类工业和科技进步的缩影。有专家称,在武器技术没有发生革命性突破前,航空母舰仍将扮演着海上霸主的角色。
■董 鑫 田洪磊 刘合艳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