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远的巨影之下:甲午前的日本海军之途

2014年07月17日 15:38  新浪军事  收藏本文

  在定远的巨影之下:甲午前的日本海军之途

  1891年7月14日早晨,不断有一辆辆马车在清脆的铃声中,到达日本的横滨港码头的防波堤。码头上已经铺好红地毯,布置好了天幕。当身着盛装的人们从马车下来时,周围的人们纷纷行礼致意。这些人们中有全副金饰大礼服的军人,也有礼帽燕尾服的文官。不远处的海面上,停泊着十余艘挂着满旗的军舰。其中最为醒目的便是两艘黑色侧舷,白色上层建筑,蜡黄色的桅杆与烟囱,也就是所谓维多利亚式涂装,艉旗杆上则飘扬着黄龙旗的巨舰。这两艘巨舰便是来访的北洋水师“定远”与“镇远”号铁甲舰。随同来访的还有“济远”、“来远”、“致远”以及“靖远”号巡洋舰。来访舰的侧旁也停泊这六艘接待的日本舰只,这六艘都属于常备舰队,其中最大的是依然挂着帆缆,显得有些老态龙钟的装甲舰“扶桑”号,其他5艘则是比较新型的巡洋舰,较大的两艘是“高千穗”与“浪速”,而剩下三艘则是不足两千吨的“高雄”、“葛城”与“大和”舰。与威风凛凛的清舰相比,六艘日舰显得单薄多了,港口观看军舰的人群里时而可以听到感叹之声。

  港口的防波堤上已经停泊着多艘飘扬着黄龙旗的小汽艇,在北洋水师军官的引导下,这些当时日本的显贵士绅开始依次登上那些小汽艇向着“定远”舰而去。“定远”舰的桅顶高高飘扬着提督将旗,舷门也被装饰一新。第一批汽艇到达“定远”的舷梯,上面乘坐的是日本皇族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以及日本首相松方正义以及随行人员,迎接他们的是等候在舷门口的北洋水师丁汝昌提督、驻日钦差大臣李经方以及身着整列的各舰管带。后甲板的军乐队高奏礼乐,宾主纷纷施礼致意。而后登舰的还有日本贵族院和众议院议员、各省的大臣和次官、陆海军的军官,还有不少新闻记者也应邀而来,接到邀请的大约有五百多人。

  这是由丁提督、李公使主办的一次招待会,由于五年前,“定远”等四舰前往位于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当时由于旅顺的船坞还在建造中,整个东亚只有长崎才有大船坞可供维修定远级的巨舰。而检修期间还展开了对日本的“亲善访问”,这也是中国铁甲舰队的首次访问日本。然而在水兵登岸后与当地的警察发生冲突,酿成了一次严重的外交事件。而这次访问横滨,中日双方都刻意化解当时留下的紧张气氛,安排了这样一次高规格的招待活动。

  上午十点,招待活动正式开始,“定远”的甲板上,准备了柠檬水、冰块、各式各样的卷烟等等,供参观者随意享用。他们在舰上的军官引导下,听取了军舰的介绍,还参观了军舰的各个角落。他们对于四门巨大的305毫米流露出了羡慕和嫉妒交融的心情;也对展示有各种书画、盆景以及照片的管带室、军官舱中啧啧称道;对于虽然有不少患者,但是依然极为清洁的病室表示赞赏。

  十二点左右,宾客们被引导到了已经布置就绪的西餐立食会场,宾主边饮食边畅谈,愉快非常融洽,这时候,主办方表示向诸位深表歉意,原本节目单上写着的舞会,由于到场的女士实在太少而不得不取消,招待会就此结束请嘉宾乘汽艇返回码头。

  当他们被送回码头后依然意犹未尽,其中有位显贵向日本“扶桑”号舰长佐藤镇雄大佐提出看了“定远”,也想去看看日本当时最大的“扶桑”舰。于是人们纷纷赞同,最起劲的要数几个新闻记者了。于是佐藤舰长表示同意,并立刻安排下去。于是他们又从下午1点参观到了4点左右。但是和“定远”相比,“扶桑”舰显得寒伧多了,这艘1878年服役的老舰虽然没有什么损伤,但是锅炉老化严重。佐藤舰长向参观者表示,早就准备更换锅炉,但是由于资金缺乏,这事一直拖到了现在。一旦完成改装,这艘老舰又能够跑12节了,他还留下了这样话:“现在为止日本人与海军简直就完全是陌生人一样的关系,这样还怎么发展海军?往后还请多多来军舰参观,如果有不足之处,别客气,尽管写在报上。”

  而这些日子中,与“定远”访问横滨的有关的报道充斥了日本各大报纸。比如《每日新闻》中有一篇标题为《沮丧的海军》首先比较了来访的清舰和接待日舰的各项数据,指明了无论哪一方面,日方都无法与清舰抗衡。而且马上还发出了“原本期待清舰队来访会激起发展日本海军的舆论,但是他们到达神户都已经两个星期了,看到这些军舰的人不可胜数,但是全国林林总总的数百家报纸竟然没有出现一篇‘要扩展日本海军’的评论,现在不管是为了日本也好,为了海军也好,也只能发出几声叹息。”而后他还尖锐地提出了日本海军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门阀作风、效率低下、脱离民众等。并提出了“即便海军军人期望造舰,即便国库中有650万日元的剩余资金,只要失去了国民对海军的期待,那么连维持当前的海军都无能为力。”他最后呼吁,“如果政府的姿态若有不完善者,便立即呼吁完善之;海军经费若有不足之处,便立即呼吁加以补充。要将投入游戏的热情去熟悉业务,否则强大的邻国军舰不管来访多少次,人民对于自己的海军也只能当作是他国之物!”

  围绕这个事件,可以感受到若干日本迫切发展海军的舆情。其中给人印象最为强烈的,也莫过于巨大的“定远”号给他们带来的压力。然而,这股压力反而化作了强大的动力,使得日本海军得到了迅速发展。1891年之时,来访的中国军舰全面优于日本,而短短的四年以后,日本就在甲午取得胜利,使得强大一时北洋海军彻底覆灭。而日本则进而打败了世界第三位的俄国海军,跻身于海军列强的行列。对此我们不妨探寻日本在“定远”巨影下的海军发展之路。

  明治海军基础的奠定

  推动日本走向近代化国家之路的,便是一股来自海上的力量。

  1853年美国佩里海军准将率黑船闯入日本东京湾的浦贺,日本漫长的锁国政策终于被打破。由于与列强的军队发生冲突以及并进行了一系列外交交涉之后,幕府一方面对于来自海外的侵略存有危机感,另一方面则在世界发展的潮流的冲击下开始觉醒。从1854年起,日本便荷兰的指导下,开始采购军舰并在长崎设立海军传习所,开始加紧建设海洋防务,发展近代化海军的步伐。

  1867年10月14日的明治维新后,新政府虽继承了幕府的海上发展方针,然而因政局的变化造成了国内局势不稳,并发生了戊辰战争、宫古湾之战等战乱。到了1869年,明治政府在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后,海军发展也得以继续进行。

  难能可贵的是,日本很早就开始从体制入手实施改革,应对近代化的潮流。在清廷内还在进行“体用”之争时,日本却以“百事一新”为口号,直接看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体系,走上文明开化之路。在戊辰战争刚刚结束的1869年7月8日,明治政府就改定官制,新设了兵部省,首任兵部卿为嘉彰亲王,兵部大辅(副大臣)则是在军事上具有非凡卓识的大村益次郎。他认识到了仅依靠武士阶层是无法建成近代化军队的,于是积极推行废刀令和征兵制度,建立新式军队。然而此举触怒了武士阶层,大村也在9月遭袭击而亡。不过这个方针还是得到了大村实质上的继任者山县有朋的贯彻,并确立了海军师法英国,陆军首先师从法国,当普法战争法军惨败后则转从德国的改革方针。终于在1873年1月10日成功地推行了征兵制,确立了日本建立近代军队的基础。当然,海军由于技术性要高得多,因此采用的是以征兵制为基础、以志愿兵为重点的兵役制度,这样既保障了具有充足的兵员供应,又能确保获得优秀的骨干力量,为日本海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期间,海军教育也开始在日本兴办起来,首先,明治政府将位于东京筑地的军舰教授所改为海军操练所,开始根据英国模式从1873年11月起进行海军军官的培育。这也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最早的海军教育。第二年还派遣了两名海军教练所的学生乘坐英国军舰进行实习,又招聘英国海军军官在横滨港的“龙骧”舰上对各舰的官兵进行炮术操练指导。为了培养造船技术人才,在横须贺造船厂之中,技术学校也被设置了起来。

  1871年7月14日废藩设县令的颁布,使日本在国家体制上完成了转型。于是,过去隶属于各藩的,自造或者购自外国的舰船全部收归政府,并以此为核心,成了日本近代海军发展的基础。

  相比之下,这个海军发展的基础却始终没有在中国建立起来。中国搞洋务也不过是幻想存中学之体而取西学之用,因此到头来还是舍本求末,裱糊门庭而已。中国是在一个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基础上从事海军建设,形成的不过是一个个利益集团,而不是国家的海军。这也是北洋水师在御敌之际,国内其他力量则在袖手旁观、品头论足、吹毛求疵、幸灾乐祸。“广丙”管带程璧光在战败后向日方提出索取“广丙”的请求,理由是该舰隶属于广东水师而不是北洋水师。这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轶事也许可以算是一个缩影吧。

  早期的造舰计划及其财源

  由于日本从各藩收取的舰艇大多陈旧不堪,接替大村担任兵部大辅的前原一诚曾在1870年5月提出了最早的海军军备计划,这个计划设想在20年内建造200艘军舰、20艘运输船,预计耗资4500万日元,在1872年日本施行金银双重本位制下,1日元相当于黄金1.5克,而1877年日本的国家预算也不过4800万日元,可见这个计划是无法被当时的财政状况所允许的。

  而下一个海军计划的制定则要等到日本海军省成立以后。在1872年1月13日兵部省曾向三条实美太政大臣(当时相当于首相的官位)提出了:“海军和陆军的情况迥然不同,其官员不可兼任,须将两种军职分开。故奏请批准废除兵部省,分别设置海军省和陆军省。” 的报告。这个提案很快获准,在2月28日,兵部省便被分成了陆军省和海军省,只是当时陆、海军卿都暂缺了一年多,直到1873年6月8日才任命山县有朋为陆军卿,12月25日任命胜海舟为海军卿。

  海军省成立之后,日本拥有的舰艇数量是舰船是小型铁甲舰2艘、铁骨木质舰1艘,加上其他木制小舰仅仅只有17艘军舰,共计143832吨。这些船中大多是些早已陈旧,几乎不堪使用。由于这一年日本借机牡丹社事件发动了侵台战役,于是感到了军舰的不足。因此便向英国订购了几艘当时较为先进的舰艇,有3777吨的中央炮郭铁甲舰“扶桑”号和2艘2284吨的铁骨木质轻巡航舰“金刚”号和“比睿”号。这三艘舰在1878年到达日本,成了当时日本的主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1873年到1876年自行建造了一艘897吨的三桅蒸汽炮舰“清辉”号,此后在1875年到1878年又建成一艘“天城”号,1877年到1880年再完成一艘“磐城”号,此后接连不断地建造,这意味着日本开始拥有了自己的造舰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不惜工本地加以扶植,这和鼠目寸光地因成本过高而放弃怠于自制舰船,一昧地依赖于外购的清政府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原本并不落后的中国造船业与蒸蒸日上的日本相比,显得那么的萧条,造成日后巨大差距的原因正在于此。

  由于拥有了一定的造船能力,日本海军省在海军卿胜海舟的主导下又一次重新审定新的造舰计划,准备建造铁甲舰26艘、大型舰只14艘、中型舰只32艘、小型舰只16艘、运输船16艘,共计104艘,计划在18年完成,但是这项计划还是没有得到内阁会议的首肯。

  毕竟日本当时的财政状况非常紧张,为了确保陆海军的整备财源,日本政府在1873年12月设定了家禄税,并规定陆海军武官以及驻外人员等敕任官员必须将自己的俸禄的百分之十,奏任官员则必须将百分之五奉献出来。而从1874年起,明治天皇则在每年在宫中费用中,提交36000日元充当陆海军军费。

  “定远”带来的冲击

  然而到了此时,遥远的德国伏尔铿船厂中建造的两艘七千吨级的铁甲舰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两艘舰便是清朝政府向德国订购了“定远”和“镇远”舰。

  早在1876年,日本就借口军舰“云扬”号遭到炮击而派遣5艘军舰逼迫朝鲜签署《江华岛条约》,开始对朝鲜进行渗透和掠夺,不过由于朝鲜当时是中国的藩属,因此日本的渗透不但引起了朝鲜的抵触,还在朝鲜半岛埋下了中日两国冲突的种子。1882年7月在朝鲜京城的壬午兵变以及1884年12月的甲申事变便可以说是代表性的事件。因此,就在壬午兵变爆发后,日本海军卿川村纯义感到了“东洋形势已非昔比”,便于1882年11月重新提出建造军舰的计划。

  正如上文所述,“定远”和“镇远”两艘当时东亚最大的铁甲舰恰好在此时出现了,日本当时最大的舰艇便是“扶桑”号,而大多数舰船还是铁骨木质,更还不存在可以打破定远级装甲的火炮。因此川村的提案立即得到了右大臣岩仓具视的赞同,他立即向天皇呈送奏疏,主张“应断然增税,以扩大海军经费”。明治天皇也立即下诏执行,太政大臣三条实美更是对大藏卿松方正义进行指示,提出了从1883年起,连续8年将酿造业、烟草业等的税收用作陆海军军费。经费总额达2400万日元。同时,日本海军省也为了筹划新舰建造费,在通常用于舰艇建造的专项预算以外,还在1883年开始,每年支出333万日元,用于投入军舰的建造。

  1885年12月,日本再次改革政体,废太政官制而改内阁官制,任命伊藤博文担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海军省的主官相应也改为海军大臣,由西乡从道首任之。西乡基本继承了川村的既定方针,他下令从1886年6月起又开始发行海军公债1700万日元,新造舰艇54艘共66300吨,这就是所谓第一期军备扩充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所谓的“三景舰”,这三艘4278吨的海防舰是法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大师白易劳所设计,以日本三大景点而命名。舰上装备一门单装的320毫米的巨炮,目的就是专门为打破“定远”和“镇远”两舰而用。

  不过,这三艘舰的上的主炮事实上极难运用,而且舰体没有装甲防护,因此其效用还存在非常巨大的疑问。当时日本的舰政局长佐双左仲主张提出了以问世不久的速射炮作为舰艇主要武装的设想,并在造舰方针上也倒向英国式的设计风格。采用以快制胜的思想来对抗北洋水师的铁甲舰。这一思想的典型产物便是著名的“吉野”号巡洋舰。这艘巡洋舰是日本在1893年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的,该舰排水量为4150吨,装备152毫米速射炮4门、120毫米速射炮8门、47毫米速射炮22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5具,航速达22.5节,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军舰。以“吉野”号为首,加上“浪速”、“高千穗”以及“秋津洲”这四艘大于3000吨的新式巡洋舰,日军获得了在而后黄海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第一游击舰队。

  在第一期扩军计划充实了第一线舰艇时,日本海军省也发现了军港等海军设施依然极为落后,于是,明治天皇在1887年3月14日再次从内库拨款30万日元作为海防补助费使用并下诏表达自己扩展海防的信念。于是为海防捐款的风潮竞相展开,到了到9月底,捐款总额竟然达到了103万8千日元,这些捐款和天皇的赐金全部用于扩充海军军备。

  由于庞大的造舰计划对于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因此引发了诸多政治问题,而后的内阁会议压缩或者否决了多次的造舰计划。于是,明治天皇在1893年2月10日,将各国务大臣,各枢密顾问官以及两院议长召到宫中,提出了6年内自己将每年从内库中拨出相当于皇室经费的十分之一的30万日元全部用于造舰,并要求文武官员也减薪一成纳为造舰经费。此举引起了巨大震动,甚至有些议员们提出献出薪俸的四分之一用作造舰经费,众议院立即再次审议并修订了预算案,决定从1893年到1899年度共拨出1808万2520日元的造舰经费,并得到了贵族院的同意。据此,决定建造“富士”、“八岛”、“明石”和“宫古”4舰。其中“富士”与“八岛”为新型的12000吨级战列舰,如果这两艘舰一旦完成,将全面压倒“定远”和“镇远”号,不过这两舰直到甲午后的1897年才服役。

  当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1艘,雷击舰24艘,总排水量为61373吨,正在建造的军舰6艘、雷击舰2艘,计333495吨。虽然可压倒“定远”号的战列舰尚未完工,但是“吉野”等各种新型舰艇已经陆续入列,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此时已经基本完成了海军的组织建设,镇守府和军令部等机构也相继设立,常备舰队已经编成,日本海军已经孕育成了一支近代化的力量。

  海军各种制度的完善

  海军是一个近代化的组织,而舰船不过是构成这一组织的一部分肌体,而真正的骨骼则是海军制度。日本海军自从草创以来,便非常敏锐地察觉到西方卓有成效的制度才是他们力量的源泉,因此日本海军在发展的同时,不断在完善海军的制度。为了舰队提供一个管理与后勤中心,日本海军在1876年将原有的提督府加以改善,成立了东海、西海两个镇守府,分别管辖东西两方面的舰队。

  到了1886年4月,随着内阁官制在前一年的实施,海军条例也被通过,根据这个条例,首先,由于军队的管理与指挥需要军政和军令两个方面。战时部队的指挥和平时的各种战备、训练等均由军令机关负责,实行一元化领导是不合适的。而日本海军草创以来军令军政体系始终处于一元状态,这个条例明确了将军令部门独立而出的规定。由于就海军军令部门的归属问题与参谋本部发生了不少冲突,因此到了1893年5月19日海军军令部条例颁布后,海军军令部门不用比较敏感的“海军参谋部”,而以“海军军令部”的形式独立了。

  这项条例中,还规定了五个海军区的划分,并颁布了镇守府官制,初步建成了横须贺、吴以及佐世保这三个镇守府。这个制度的完善使得日本海军可以在对付外敌的行动时没有后顾之忧,并对稳定当时编成的常备舰队的后方起了重大作用。

  所谓常备舰队,便是指能够独立达成预定战略任务的部队,与用于保护港口的小规模舰队是有区别的。这种带有攻击性格的舰队1889年7月29日宣告成立,由海军少将井上良馨任舰队司令长官。常备舰队成立以后,不断吸收新造舰队进行训练,使得战术水平日益提高,而且也为1894年7月19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最终编成具有日本海军象征意义的联合舰队打下了基础。

  与此相比,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军事变革,主要是针对的是武器装备,对于教育训练方式也有触及,而军事制度变革基本未实行。北洋水师的编制还是完全套用绿营体系,比如同型舰编在被分在左右翼,这样便无法进行统一指挥,影响战斗力的正常发挥。

  海军教育体系

  任何事业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人材培养尤其是骨干力量的培养,前面已经提及,从幕府时代开始到明治时代起,日本就在东京筑地开办了海军操练所,而后又将其改名海军兵学寮,并根据新规定选拔了15名15到19岁少年生和29名20到25岁的成年学生入学。1873年7月,英国海军少校道格拉斯曾率领一个由军官6名、士官12名、水兵16名组成的34人教官团来到日本,重新制定了海军兵学寮的规章制度,使全部教育纳入正轨。1875年完成学业的学生还乘坐“筑波”号舰远航到旧金山,这样开创了远洋航海训练的先河并形成了沿袭至今的传统。1876年起兵学寮改名为海军兵学校,又在1888年8月1日将校址从筑地迁到广岛县著名的江田岛。

  在同一年,为了对海军军官进行深造,还创设了海军大学。而且对于炮术,鱼雷术等这些原来只是在训练舰上实施的课程,从1893年起,也可能在新建的海军炮术练习所以及海军水雷术练习所进行彻底训练。这一系列的教育,到了1882年以后,已经不需要借助外国人教师,日本自己的海军教育已经完全得以自立。

  从1870年起日本开始有计划地派遣学员前往海外留学,截至1887年,派出留学生的人数大致如下:英国25名,美国21名,法国6名,德国1名,英舰5名,美舰3名,德舰8名。他们之中在德舰上实习过的山本权兵卫、留学英国泰晤士河畔的商船学校的东乡平八郎、在美国亚洲舰队旗舰上学习航海技术的坪井航三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870年代,中国和日本同时在欧洲进行考察之时,中国官员主要咨询船炮机器,而日本则着眼于军事学校教育,德国首相俾斯麦便发出了日本将兴,中国将衰的预言。中国当时也有船政学堂,也曾派遣留学生和聘请洋员,然而,这些重金培养的学员却未曾得到重用,北洋水师的管带中还有十余年不变的奇怪现象,若无因死亡或者辞职者而发生职位空缺便几乎没有人事变动,这必然会导致士气的低落以及规则的靡乱。

  旭日转瞬化为落日

  明治维新之后起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可谓是日本海军的发展最为生机勃勃的时期。虽然这期间日本海军的实力并不强大,然而一个近代化海军的体系,却在这三十年不到的短短时期内已经基本上建设完毕,而后日本海军的腾飞,享受的便是其丰硕的成果。而对此,上至明治天皇,下至由维新的风暴中涌现出来的诸多贤达之士的努力固然是根本因素,而从某种意义而言,“定远”舰的那巨大身影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存在感。

  不过,日本海军尽管迅速打开了近代化的大门,而其发展过程中,却并不像欧美等传统海军强国是将保护自身的贸易通道而作为海军的第一要务的,日本海军的发展在更大意义上是处于来自包括“定远”舰在内的海上威胁之下,而且由于长期以来闭关锁国,导致日本缺乏海上贸易传统,故此,打击敌方的海上力量始终是其首要任务,而对于保护海上航线的重要意义则并无深刻理解,因此,即便日后成为海军强国后,日本海军还没有改变这一意识。依靠武力赢得了海权,却不知道如何利用以及维护,这个先天的缺陷注定了日本海军的旭日很快将化为落日,最终迎来樯橹灰飞烟灭的结局。

  作者:章骞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海军 日本 军舰

(编辑:SN10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一图看懂公车改革方案
  • 体育国安宣布德扬加盟 男篮亚洲杯-国奥进4强
  • 娱乐周立波否认逛黄网 自称梦想大使被诽谤
  • 财经央视财经内部确认美女主播已被带走(图)
  • 科技微软裁员1.8万人 70%来自诺基亚
  • 博客马未都:导师诱奸女学生为何频频得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双胞胎同被录取:哥哥北大弟弟复旦(图)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