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实际上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对冲压式发动机的研究,第一代超音速反舰导弹项目是鹰击-1反舰导弹和鹰击-3反舰导弹,其中鹰击-3是“目标弹”,鹰击-1导弹是鹰击-3导弹的“验证弹”,同时作为空基和艇载超音速导弹。鹰击-1导弹完成了定型试验,但未装备;鹰击3导弹完成动力试验后转为技术储备,后来又衍生出C-101和C-301等出口型号但未能有所收获。
鹰击-1超音速反舰导弹主要用于摧毁在接近海岸线、海峡水域以及航道狭窄水域的大、中型排水量的水面舰只。鹰击-1反舰导弹为“鸭”式气动布局,在弹体的头部装有2个“鸭”式方向舵,以便控制导弹的俯仰,在弹体的尾部装有两叶弹翼和一叶带有副翼的垂直安定面,以便控制导弹的倾斜和航向。鹰击-1反舰导弹的动力装置包括两台分别安装在弹体两侧特殊吊舱的巡航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台带有水平安定面的固体燃料助推器,并与弹体尾部连接。由于采用了与大推力发射助推器相结合的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鹰击-1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达到2马赫。同时最大射程达到45千米。装有触发式延时爆炸引信的半穿甲型战斗部重量为300千克,可有效地杀伤水面目标。
就其布局而言,鹰击-1反舰导弹制导系统与原先的反舰导弹制导系统相同。但是,其不同之处在于雷达导引头的性能有所提高,雷达导引头不仅可以在厘米波段工作而且可以发现远距离的目标。发射后,反舰导弹爬升到50米高度,并将其高度保持到巡航段结束。当距目标约3千米时,反舰导弹下降到距水面5-8米高度,以便防止敌防空导弹的拦截。鹰击-1导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超低空、超音速战术反舰导弹,有舰载型和机载型两种,用以打击驱逐舰级以上的大中型目标。它突防能力强、命中率高、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可实现“发射后不管”,该导弹自巡航至击中目标,始终保持2.0马赫的超音速飞行。虽然鹰击-1和鹰击-3导弹让我国的反舰导弹技术获得了突破,但其总体技术水平很低,体积庞大臃肿,我国海军并没有装备这两种导弹。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通过技术引进,进口了俄罗斯的“马斯基特”3M80/3M82系列反舰导弹和X-31A型反辐射导弹,前者是现代级驱逐舰的专用装备,后者及其仿制型号鹰击-91广泛装备苏-30MKK/MKK2、歼轰-7A和歼-8F等攻击机上。为了满足海空通用的要求,我国又在吸收了3M80/3M82和鹰击-91导弹的技术基础上,完成了新一代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研制,作为歼轰-7B、歼-16和轰-6K等攻击机的反舰武器。总体来说中国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发展主线是以冲压发动机技术为核心,逐步走小型化,通用化的技术路线,这和世界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发展主流相一致。冲压发动机技术路线的优点是全程速度都很快,压缩对方的反应时间和增加拦截干扰难度,缺点在于早期冲压反舰导弹实际上没有航路规划能力,后期有一定的航路规划能力,但是由于速度很大,转弯机动能力受限制,所以弹道仍然相对固定且技术突破比较困难,对工业基础要求较高。
除了发展基于冲压发动机基础上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我国还在陆续发展了“亚超结合”反舰导弹,也就是对亚音速反舰导弹进行气动修型,仍然以亚音速接近敌舰,然后通过俯冲等手段使得其末段速度超过音速的反舰导弹。其第一种型号是上游2号超音速反舰导弹,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发展,先是发展液体发动机,后来又换装固体发动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定型,并且于上世纪90年代初装备了053H1G护卫舰。
我们发展的第二代“亚超结合”反舰导弹是鹰击-83,当时出现在50周年阅兵现场时,该导弹的末段可以以俯冲方式获得马赫数1.4的超音速速度。 鹰击-83实际上发源于外贸的C-802反舰导弹,通过涡喷发动机达到了180/250千米(海上/空中发射)的射程,并且通过模块化设计的手段,衍生出,KD-88空地导弹、鹰击-83K和鹰击-85空舰导弹、新式增程导弹等等,成为我军的主战兵器。 当然鹰击-83系列发展也不是没有遗憾,主要是鹰击-84潜舰导弹研制不成功,使得潜艇部队一直使用鹰击-82潜射反舰导弹作为主战兵器,射程严重不足。2005年之后,鹰击-84潜舰导弹才陆续装备部队。
为了弥补鹰击-84导弹研制长期陷入停顿的困局,我国通过引进基洛636M型常规潜艇,配套引进了3M54“俱乐部”反舰导弹3M54“俱乐部”反舰导弹导弹就有“亚超结合”的型号,我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第三代“亚超结合”反舰导弹——鹰击-18通用反舰导弹,包括舰舰导弹、潜舰导弹,陆攻弹等等,使得我军的海军主战兵器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使得中国超音速反舰导弹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这种“亚超结合”的反舰导弹,从本质上说依然是亚音速反舰导弹,具有大范围机动(例如蛇形弹道),对目标的重新攻击能力等等,但是可以端末提速,主要是用来对付近防系统,压缩对方的开火次数,增加突防概率。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