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南华早报》英文版1月6日刊文称,各国在东海和南海的活动日益增加,在各方缺乏行动共识的情况下,许多人担心这些活动可能会引发冲突。但是有迹象显示,中国内部一些人士开始意识到,中国应该对美军在自己专属经济区从事监控活动抱有更大的理解,这将有助于缓解中方的敌视态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认为,虽然这种观点还远未被主流观念接纳,但是学术界和一些政府人士开始认识到,对外国近距离监视活动的敌视态度可能会损害中国的长远利益。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表示,围绕美国监控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这是极大的侮辱,应该坚决进行反击;另一中观点认为中国最终将成为超级大国,未来也将从对他国进行近距离监视中受益。后一种观点目前仅为少数人接受”。
文章认为,避免冲突的方法是中美双方就海上活动达成共识。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为了避免在海上发生冲突,签订了《防止海上意外事件协定》。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副会长,前美国驻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就表示,过去十多年里,美国一直希望与中国签订类似协议,但中国以中美关系“实质上非冷战关系”为由拒绝了美国的提议。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认为他国对自己进行近距离监视活动是敌对行为,并多次在中美两国官方会谈中提及此事。但是,双方目前还没有就此展开正式会谈。随着中国海军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中美两国军事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加,双方在这方面进行谈判的前景日益向好。
中国军方代表去年6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的论坛上曾表示,北京将不定期到美国关岛和夏威夷周边的专属经济区从事监视活动。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罗里·梅德卡夫据此称,“中国开始认识到,自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后,将会对别国进行近距离监控。”这将为中国重新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扫清障碍。
如果中国开始对别国进行类似的近距离监视,它将能理解此类活动的合法性,从而有利于降低对抗的风险。梅德卡夫认为,中国海军到美国专属经济区活动将会是改变其敌视态度的关键因素。就中国的认识来看,航行自由并不包括在别国专属经济区内从事监视活动的权利。但是美国和其他国家认为在别国专属经济区内从事监视活动合法,并且是联合国公约允许的和平活动。
文章最后表示,随着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海军可能会到其他国家的周边海域从事活动。届时,中国可能会意识到签署类似《防止海上意外事件协定》协议的必要性。包道格表示,“中国才刚开始向海军强国转变,它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去接受对别国进行近距离监控”。(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