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某机场,战鹰频繁起降,成空航空兵某场站各类保障井然有序。一个新组建场站,何以在短短一年半时间之内就完成转型建设,并成功担负某型新机的多项保障任务?笔者走进该场站探个究竟。
凝心聚力:
筑牢新机保障的思想根基
2012年4月,场站转隶组建,人员大多来自撤、并、改单位。场党委清醒认识到,一支新组建部队工作千头万绪,唯有抓住人心,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班子成员上任后,立即跑遍所有基层单位和小远散分队、台站,详细了解部队情况和官兵思想,收集整理官兵意见建议70多条,带回机关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的措施办法。
他们首先做的是使官兵对场站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组建之初,场站生活设施非常简陋,党委“一班人”就拨专款为官兵及家属倾力打造“暖心工程”:改造篮球场、新建晾衣场、修建健身房、整修食堂,积极与地方沟通协调,解决官兵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入托问题……“暖心工程”暖到官兵的心坎上,全站官兵安下了心、鼓足了劲、定住了神。部队组建没多久,驻地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官兵们连续三昼夜冲锋在前,出色完成救灾任务。
快速转型:
掌握新机保障的核心内核
转隶之初,曾经有一位领导视察该场站后说:我去过很多基层部队,从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样建设滞后、条件落后的单位。
穷则思变。场站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要想在短时间内形成作战保障能力,部队必须尽快掌握某型新机保障程序,抓紧推进后勤转型建设。于是,他们从建章立制开始,带领官兵修订完善《场站飞行保障手册》、“十三个一套”等资料法规,以及8类飞行保障预案、9类特情处置预案,规范明确7项保障机制规定,做到事事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他们安排多批保障人员赴专业技术训练基地培训,采取以老带新、岗位练兵、轮岗锻炼等方式,锤炼了官兵过硬的保障能力。
超前服务:
争当新机保障的贴心助手
想到办到、立说立行是场站党委“一班人”的办事作风。在飞行团进驻前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他们为飞行大队、战勤大队宿舍楼加筑阳台和卫生间,配置各种生活用具。一位飞行员回忆起当时搬进新房的情况说:真没想到场站的保障这么有力,服务这么周到。
“团站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这是置于场站营区醒目位置的一条标语。场站政委马志刚经常强调,为飞行团服务保障,发现问题是眼力,点出问题是魄力,解决问题是能力,飞行团没有讲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发现、主动提出、主动解决。飞行团进驻前,机场紧邻市区净空条件差、营区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用电不稳定等情况成为组织飞行训练的“拦路虎”,场站党委几个常委亲自出马与民航、住建、环保、电力等部门协调,终于得到了地方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使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在场站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下,飞行团进驻后圆满完成了海训等多项重大任务,团长艾少武感慨地说:“场站能为我们想这么多、办这么快,真是我们的贴心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