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5军演细节曝光:连打4场遭遇战才进演习区

2013年11月05日 09:21  中国海军网 

  2013年10月18日,中国海军广州舰和黄山舰,在某军港拔锚起航。从墨绿到深蓝,战舰犁开的航迹,宛如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牵引着世人目光向西太平洋某海域聚焦。

  在那里,中国海军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机动-5号”实兵演习。此时,距“机动-4号”演习已整整过去8年。潮起潮落多少事,今天的中国海军,有哪些新的呈现?

  驶向深蓝,探索组训新模式

  “丁零零……”跟随广州舰出航以来,记者时常听到战斗警报声骤然响起。

  对于出海参加演习的战舰来说,警报意味着战事。广州舰刚出海不久,一场防御战斗就突然打响。南海舰队某基地用一场斗智斗勇的实兵对抗演练,欢送这艘即将踏上演习场的兄弟战舰。

  之后的一周,广州舰“战斗”不断:与某驻岛守备部队的对抗演练刚结束,又迎来一场电子对抗演练……

  记者连线采访发现,走一路打一路的不止广州舰——参加演习的石家庄舰还未离开码头,“战斗”就已经打响;沈阳舰连打了4场遭遇战,才驶进演习海域。

  海军司令部训练部部长郁忠介绍说,带动航线附近部队展开实兵对抗演练,是为了最大限度挖掘远海实兵演习的练兵潜力,提升训练效益,也是贴近实战练兵的重要体现。这次演习带动的参演兵力几乎涉及陆战、岸防、潜艇、水面舰艇等海军各类战斗单位。

  战舰犁波,水痕易逝,而中国海军迈向深蓝探索的全新远海组训模式,却在碧海蓝天永久定格。

  巡弋深蓝,在挑战极限中探路

  实兵对抗展开的前一天,由南海舰队广州舰、黄山舰和东海舰队舟山舰、徐州舰组成的红方,已在波峰浪谷间进行了雷达搜索范围、声呐探测距离等实战中必用数据的验证。

  浪高4米、水温18℃……各部门综合运用各种仪器、设备,实时收集途经海域的水文、气象等数据,为指挥员作战决策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数据。

  “这次演习,所有数据都用的是实测值!”北海舰队副参谋长、蓝方指挥员李鹏程告诉记者。

  参演的红蓝双方官兵发现,与理论数据相比,实测数据虽然作用距离变短了,攻击效能减弱了,但用起来心里更有底了。因为这些数据,将成为他们制胜未来战场的关键!

  巡弋深蓝,中国海军不仅知道海有多深、浪有多高,更是在一次次挑战极限中,不断探索着打赢之道。

  广州舰与黄山舰组成的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奔赴演习海域途中,一场猛烈的电磁干扰突如其来,考验着编队指挥信息系统的抗压极限。

  正当舰上官兵紧张应对之时,南海舰队司令员、红方指挥员蒋伟烈却自加难度——中断编队舰艇之间通信。记者所在的广州舰,无法调用黄山舰的信息资源和防空火力,霎时变成“电磁迷雾”中的“孤舟”。

  绝境逼着舰上官兵整合信息资源,迅速构建起本舰的指挥控制网络,边抗电磁干扰,边搜索侦察目标。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广州舰成功完成对目标的模拟攻击。

  一次次险情危局,一次次化险为夷,巡弋深蓝的中国海军,收获了贴近实战的宝贵经验。

  征战深蓝,像打仗一样演习

  对抗演习的这片海,对参演的海军三大舰队官兵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不是因为海域变了,而是此次演习,全程采取“背靠背”的方式,让官兵们感受到了“海的诡秘”。

  演习中,围绕远海作战训练重点难点问题,海军导演部设置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上百个导调情节,将红蓝双方推向了信息化战场前沿,像打仗一样演习。

  老天仿佛有意考验参演官兵:演习当天,红方所在海域浪高达到了5至6米,风速达到13米每秒,蓝方所在海域浪高更是达到了7至8米,航经海区风力高达7到9级。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对抗演练还未开始,海军演习导演部突然将原本配属红方的一架预警机,划给蓝方指挥……因为瞄准实战,强强对抗比以强胜劣,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谋略。

  战局多变,见招拆招。多维战场,红蓝双方纷纷使出绝招、险棋,前所未有的“突发情况”使参演官兵应接不暇。所有战舰没有一次重复航迹,熟悉而陌生的那片海,变得越来越“诡秘”。

  然而,3天紧贴实战的对抗演习,使中国海军官兵逐渐适应了这种“诡秘”,远海实战能力得到了有效历练,一批立足远海作战的战法训法,在炮火硝烟中逐渐清晰。

  “中国海军要在未来战场决战决胜,就不能再寻找熟悉的那片海。”演习副总导演、海军副司令员徐洪猛说,这次演习是对海军三大舰队综合作战能力的一次实际检验。红蓝双方依托现有作战指挥体系和武器装备,连续不间断进行“背靠背”实兵自主对抗。海军领导机关和导演部坚持活导活演,临机设置险局、难局,让参演双方置身远海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有效提高了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周远 高毅)

(编辑:SN087)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