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反应堆冷却系统故障 艇员冒死排除

2013年10月28日 07:59  光明日报 
威武的核潜艇官兵。乔天富摄 威武的核潜艇官兵。乔天富摄
准备下潜的核潜艇。乔天富摄 准备下潜的核潜艇。乔天富摄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中国核潜艇部队首次解密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中国核潜艇部队首次解密

  这是一支象征大国地位、支撑国家安全的战略部队,一支让祖国骄傲、令对手胆寒的“撒手锏”部队,一支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的英雄部队——

  这支部队就是中国海军第一支核潜艇部队——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组建以来,这个基地官兵驾驭核潜艇纵横大洋,在惊涛骇浪中竖起丰碑:水下长航,创造世界核潜艇一次长航时间新纪录;极限深潜,检验我国核潜艇深海作战性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宣告中国海基战略威慑力量形成。

  算好“三笔账”

  上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世界军事强国的核讹诈、核垄断,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安全、尊严,毛主席在1959年10月,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号召,开启了我国核潜艇事业艰苦卓绝的建设发展历程。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为继“两弹一星”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

  对于核潜艇的重要性,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官兵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某艇员队政委苏云宝在一堂政治教育课中讲道:“作为新一代核潜艇人,我们首先要算好‘三笔账’:算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账,每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核潜艇部队建设高度重视,倾注大量心血,基地成长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正确指引;算好国家建造核潜艇的投资账,核潜艇汇集国家最尖端科技,一艘价值数十亿元,管好用好装备责任重大;算好党和国家对艇员的培养账,我们和飞行员一样,都是国家用重金打造出来的。”

  基地官兵绝对听党指挥。基地党委始终坚持“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每次出海远航,都要增设海上临时党委,潜艇的一切行动都由临时党委按照上级党委指示展开。一次,“水下先锋艇”奉命远赴深海大洋,执行重要远航任务。海上情势瞬息万变,险象环生。危急关头,临时党委“一班人”严格执行上级命令,精心指挥操纵,正确应对复杂情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听党指挥成为每个基地官兵的自觉行动。总工程师姚青生考入天津大学深造,就在他被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的当口,收到“速回部队执行任务”的电报,他二话不说,立即打起背包归队。

  驯服“钢铁巨鲸”

  那年,海军从各舰艇部队抽调的36名官兵组成中国核潜艇第一支艇员队,开始探索驾驭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面对核物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等30多门学科和上万台设备,36名官兵迎难而上,不分昼夜地学,查资料、爬机舱、摸管路、钻反应堆舱,熟悉每一个环节,掌握每一个系统,最终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摸索出驾驭核潜艇的“门道”,驯服“钢铁巨鲸”。

  1988年9月,基地官兵驾驭核潜艇悄无声息地潜入万顷碧波,执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任务。运载火箭冲破海面,带着橘红色的火焰,准确溅落在目标海区。由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标志着我军海基战略防御力量初步形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扑面而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成为时代紧迫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基地官兵在执行远航任务中积累经验,在实战化条件下不断提高打赢本领,着力打造一支令敌胆寒的海上精兵劲旅。他们创造了核潜艇热态交接紧急出动、水下多雷齐射等中国核潜艇史上的多项首次;他们还建成集综合训练信息网、3D虚拟教学模拟系统、水下信息对抗训练系统、核动力模拟训练系统等先进训练设备于一体的模拟训练中心,实现全员、全装、全系统、全要素模拟训练。

  南海某海域,一场新战法演练拉开帷幕,核潜艇按计划在深海潜伏。他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难题:预定的打击目标位于艇的侧后方,按传统办法必须掉转艇向,正对目标实施攻击,但战机稍纵即逝,怎么办?时任海上指挥员袁誉柏下达命令,要求潜艇必须借助鱼雷的自动转向功能搜索打击目标。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一旦出现失误,可能造成鱼雷搜索失败,甚至转向攻击母艇的严重后果。官兵们沉着应对,操纵鱼雷如灵蛇出洞般扑向目标,一举将其摧毁,创造了我核潜艇史上的又一个首次——成功实施鱼雷大转角攻击。

  “怕死不干核潜艇”

  艇员董福生,一直珍藏着一封写给爱人的“遗书”:“嫁给军人不容易,嫁给干核潜艇的军人更不容易,如果我不能陪你走完一生,希望你不要难过,把孩子带好,再组织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基地,这样的“遗书”比比皆是。因为,对于核潜艇官兵来说,每一次远航都是生死考验;要战胜敌人,他们首先要战胜自己,因此,他们的口号是“怕死不干核潜艇”。

  在基地“○九广场”上(“09”是当年我国核潜艇工程上马时的代号,潜艇基地官兵就自称“○九人”),矗立着“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机电长孟昭旭的雕像。人们纪念他,是因为他用“堵枪眼”的精神守护钢铁巨鲸。那年,某艇执行远航战备巡逻任务,反应堆舱冷却系统突发故障,炽热的蒸汽在强大的压力下顿时充满整个舱室。反应堆舱内存在放射性物质,长时间进堆舱抢险无异于用血肉之躯“堵枪眼”,艇上10名共产党员组成抢修队,孟昭旭冲在最前面。进入堆舱后,孟昭旭很快确定故障部位,为了尽快排除故障,他把在堆舱内停留的时间限制置之脑后,不顾舱外战友的一再催促,一鼓作气排除故障。由于长时间拼命工作,透支身体,45岁那年孟昭旭就去世了。临终前,他反复说:“感谢党组织的培养,我选择干核潜艇无怨无悔,死而无憾。”

  每次驾驭核潜艇出海长航,对基地官兵来说都是一次生理极限的考验。那年初冬,一艘核潜艇悄然离港,一个“猛子”扎入深海,开始我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给力试验。空气、水、阳光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这三样是最昂贵的“奢侈品”。时间过去50天,用水成了最大的难题,喝水定量,洗脸成了奢望。长时间水下生活,艇员们的体质明显下降,许多人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血压降低、腰腿疼痛、大腿根部溃疡等症状。日历一张张翻过,昼夜一次次轮回。第70天到了,我核潜艇已超过法国核潜艇67天的长航纪录,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前行?时任艇政委常宝林面向全体官兵作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都选择“继续航行”。最终,他们驾驭核潜艇圆满完成90昼夜长航,创造了核潜艇一次水下航行新纪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开报道显示,外军核潜艇极限长航归来,许多艇员是被担架抬下艇的,而我们的远航勇士凯旋时,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坚强挺立。(本报记者 陈劲松)

  短评

  “不朽光荣”成就中国梦

  作为中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官兵从一个个门外汉,成长为驾驭核潜艇纵横大洋的精兵强将,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和“第一”,为我国初步具备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立下汗马功劳,在新中国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不朽的光荣,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

  在当今世界,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是大国安全战略的基石,谁拥有核潜艇,谁的军力就有质的提升。我们拥有了核潜艇,中国梦的实现,就多了一份可靠的安全保障。潜艇基地官兵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中国梦不是虚幻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在各自的领域艰苦创业,务实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出一个个“不朽光荣”,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编辑:SN03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