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飞员空中历险 飞机空中起火高度仅400米

2013年09月16日 10:12  解放军画报 
试飞员在塔台指挥(资料图) 试飞员在塔台指挥(资料图)
  试飞员与技术人员一起讨论飞机改进计划(资料图)   试飞员与技术人员一起讨论飞机改进计划(资料图)
  在试飞员与研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枭龙”战机飞向蓝天(资料图)   在试飞员与研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枭龙”战机飞向蓝天(资料图)

  试飞,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领域。一架新型飞机的研制生产,要经过论证、设计、制造、试飞、定型、生产、交付使用这样一个过程。试飞在飞机的整个研制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原副院长、高级顾问张克荣说:“飞机从立项到定型的时间叫飞机的研制周期,从首飞开始到定型的时间叫做试飞周期。从时间上来讲,据统计,国外军用飞机的试飞周期一般占整个研制周期的55%。从经费的投入来讲,据美国兰德公司的统计,试飞费用一般占新机研制总费用的23%。”

  所以说,飞机的设计不容易,生产不容易,但真正让飞机飞上天,把问题都暴露出来,把它的潜能都挖出来更不容易。因此,没有试飞员,就不能生产出真正合格好用的飞机。

  人称试飞员是“刀尖上的舞者”“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是勇敢者的职业,具有很高的风险。61年来,空军试飞部队共完成160多型2万余架国产飞机、6万余台发动机试飞任务,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00多项。中国空军试飞员一路奋飞、接力前行,用青春和热血为我国的航空事业的壮丽篇章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临危不惧,他们是披肝沥胆的“蓝天突击手”

  航空界有这样一系列公认数据:一架新机从首飞到定型,试飞中平均17分钟就出现一个故障;每型现代战机列装前,要完成数百个科目、1500到4000架次飞行试验,伴随出现的各类故障数以千万计;号称世界“航空强国”的某国,每一种新飞机试飞成功,也要摔上十架八架……

  可以说,一种新型战机的飞天之路,就是一条试飞“血路”。试飞员是飞行员的“金字塔尖”, 意味着卓越的学识、高超的技艺,还有过人的胆略。

  2006年3月3日,被白雪覆盖的高原某机场,美丽的蓝天碧空如洗。空军某试飞部队部队长李国恩驾驶某新型战机试飞,满弹、满油并加挂3个副油箱。正当他拉杆离陆起飞时,突然飞机右偏,前轮抬起困难。“右发加力未点火!”此刻,飞机滑跑距离已经超过跑道的3/4,中断起飞将机毁人亡,当飞机爬升到100米高度时,右发停车!

  李国恩明白,此时速度慢,稍有不慎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他靠一台发动机保持小角度上升,随即迎面启动,但未成功。紧接着,他又进行了多次启动,依然失败。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凭借一台发动机,在满载状态下返场着陆,稍有不慎就可能机毁人亡。

  危急情况下,李国恩果断操控飞机进入着陆航线,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终于成功着陆,不仅保住了飞机和科研设备,更带回了重要的飞行数据。

  这是他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像这样的历险,对于李国恩和他的试飞战友来说,每个人都经历过多次。

  “我们试飞员,谁没闯过几回‘鬼门关’?”谈起空中历险, 空军级试飞专家徐勇凌看起来非常淡定,“特情虽然危险,但试飞员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害怕’二字。”

  那年,徐勇凌驾驶某型战机进行科研试飞。当飞机上升到400米高度时,座舱内两个火警灯突然开始闪烁。“不好,飞机起火!”徐勇凌心里一凛。他知道,飞机将完全失去动力,这是试飞中最险恶的情况,本来发生概率非常低,但偏偏就让他遇上了。

  徐勇凌立即按程序处置,但飞机丝毫不听使唤,所有报警灯全部亮起。42秒后,飞机像一颗坠落的陨石,呼啸着砸向大地。徐勇凌竭力控制飞机,但是依然徒劳,在不足300米的高度,他本能地拉动弹射器。虽然跳伞成功,但因离地面太近,徐勇凌重重地摔在农田里,全身10余处骨折。

  这次特情非常罕见,但新机研制不能止步,必须查清原因。而仪器记录的数据在坠机爆炸中荡然无存。关键时刻,躺在病床上的徐勇凌,奇迹般地把从起飞到失去操纵全过程的数据一一口述出来,为查找特情根源提供了宝贵的数据。4个月后,徐勇凌申请回到部队,靠着一股铁血精神,又一次驾机重返蓝天。

  61年来,空军试飞部队共有27名试飞员血洒长空,先后有4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0人荣立一等功、310人次荣立二等功。

  迎难而上,他们是敢为人先的“科学冒险家”

  试飞是一项冒险的行业,充满挑战和风险,但试飞员把自己形容为“科学冒险家”。在中国航空试飞发展历程中,他们从昔日的“勇气型”发展为“技能型”,再到今日的“专家型”,他们参与战机的设计和研制,通过自身的试飞实践,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以改进和完善中国战机的设计和生产。

  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阅兵典礼上,轰油-6飞机带着受油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进行空中加受油技术攻关。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8名试飞员和航空科研人员用近3年时间,攻克数百项技术难关,成功实现加受油机在高空、中空、低空的“战略对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装备水平、科技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动机试验试飞,是所有试飞项目中风险最大的项目之一。因为发动机是飞机的核心动力,飞行中飞机一旦失去动力,其后果可想而知。然而,正因为飞行动力极端重要,所以必须对发动机的可靠性进行反复试飞验证,这项重任自然要由试飞员来承担。

  某年8月的一天,某型发动机试飞进入关键阶段,试飞员毕红军驾机试飞验证新型发动机空中开车的可靠性。启动、加速、升空,发动机一切工作正常。飞行一段时间后,毕红军按程序做好各系统检查,便开始验证空中开车,当他关闭一台发动机达到规定的时间和条件时,果断地按下空中开车按钮,可发动机没有任何反应,再次开车仍没有反应!

  这时,满载的飞机因失去一台发动机的动力,飞行状态迅即改变,飞行速度迅速下降,飞行高度很快从8500米降至3000米。此刻,毕红军异常冷静,他边向指挥所报告情况,边调整飞行状态。按照指挥员的命令和特情准备预案,毕红军柔和掉转机头对准机场方向,并启动应急开关紧急放油以减轻飞机重量,同时做好单发应急着陆准备。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保住这台凝聚了几代科研人员心血的新型发动机。

  临近跑道上空,骤然刮起了强风,使本来由于单发而导致侧偏的飞机更难驾驭。毕红军没有任何退路,他凭借过硬的技术,竭尽全力保持着飞机的平衡,直至飞机安全落地,保住了宝贵的试飞数据,为分析故障原因和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61年来,空军试飞员群体与航空科研人员携手攻艰,自主创新,先后完成一系列重大科研攻关任务,掌握了一大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尖端技术。试飞员雷强驾驶米格-21在发动机空中停车的情况下,飞出超过俄罗斯失速尾旋试飞大纲的好成绩;试飞员李中华驾驶歼教-7战机飞出失速尾旋“死亡陷阱”,极大拓展了战机性能……

  一丝不苟,他们是追求卓越的“空中驯鹰师”

  中国试飞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有个共识:试飞员是新战机的“试用者”,只有他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试飞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才能使设计缺陷逐一得到暴露改进。

  那年,某新型战机进入侧风试飞阶段。一连几天,天气异常,机场地面风速都超过了设计数据。中国试飞研究院副院长、空军级试飞专家张景亭心急如焚。“假如今天实战,怎么办?要和敌人‘商量’等风速小了再战?”他下决心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提高新机性能。通过认真分析飞机的气动外形特点及放伞后产生的风标效应,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操纵动作对舵面产生的力矩作用,他制定了“大侧风”试飞方案。

  试验那天,侧风超过设计值3米。张景亭按照处置预案驾机升空,开始飞机状态一切正常。然而放伞后发生意外,伞的风标效应大大超过了预料,机头剧烈偏转,飞机急速滑向跑道边缘。说时迟,那时快,张景亭机智地抛掉减速伞,不断修正方向,终于将战机稳稳停住。张景亭修正大侧风的操纵方法,在该型战机操纵中得到普遍推广。

  “开最新型的飞机,做最惊险的动作,出最有分量的结论。”空军级试飞专家、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回忆说。歼-10战机性能出众,很多人并不知道,这背后凝聚了试飞员多少心血。试飞中,仅仅针对座舱、起落架等方面,试飞员就提出几百条改进建议,类似手柄、油门杆这样的部件,都是靠试飞员用橡皮泥一点一点把心中的感觉捏出来的。

  这是一首几代人接力传承的壮歌。61年来,一代代试飞员胸怀报国梦、实践强军梦,以对我军航空事业最炽烈的热爱,以最无私的奉献精神、最无畏的牺牲精神,在祖国壮丽的蓝天上,绘出无比壮美的航迹。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国外著名试飞机构

  俄罗斯:茹科夫斯基试飞中心是俄罗斯飞行研究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实验所有的航空设备,开展包括各种飞行平台、无人驾驶飞机和遥控飞行器的基础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第一架喷气飞机、垂直起降飞机和航天飞机都在这里进行试飞。

  英国:英国的试飞机构隶属于民营的吉内蒂克集团。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航空航天国防科研机构进行了3次重大改革,将包括皇家航空航天研究院在内的4个研究院合并,组成相对独立的国防研究局,把除核武器以外的包括英国飞机和军械评估研究院在内的4个试飞鉴定机构划入国防研究局,并改名为国防鉴定与研究局,使研究和试验试飞鉴定工作合在一起,接着在2001年,让国防鉴定与研究局大部分民营化,组成吉内蒂克集团。

  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的大部分试飞活动都南迁集中到马赛附近的伊斯特尔和波尔多附近的卡佐,由于伊斯特尔全年都有好天气,在地中海上空有大片的空域可进行超音速飞行,是试飞的理想地点,所以达索公司也在伊斯特尔建立了达索试飞中心。达索公司是世界著名战斗机制造商之一,现在,达索公司的90%左右的试飞活动都在伊斯特尔达索试飞中心进行。编辑/刘妍

(编辑:SN10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