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印度在其南部港口科钦举行了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下水仪式。该艘航母号称排水量为4万吨、长260米,宽60米,航速超过28节,拥有两条起飞跑道和一条降落跑道,将搭载印度研制中的国产战机、米格-29和一系列直升机。预计将于2016年进行海试,2018年底加入印度海军服役。印度媒体对此大肆渲染,称这是“印度海军的欢庆时刻”,标志着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之后第五个掌握了自主设计建造航母技术的国家。
从购买二手到自主研制
印度向来视印度洋为其内海,因此控制印度洋一直是印度海军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海军必须控制东部的孟加拉湾和西部的阿拉伯海。由于航母具有的巨大威慑作用,是印度实现其海上战略的重要工具,因此,发展航母一直被印度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印度就一直坚持走购买、改造和自主研制航母的发展之路。
印度最早的航母是“维克兰特”号航母。印度的航母之路起源于1957年,当时印度从英国手中购买了一艘轻型航母,并被更名为“维克兰特”号,“维克兰特”在印度语中是“勇气”的意思。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维克兰特”号航母战斗群参加了这次战争,在争夺制空、制海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一共击沉巴基斯坦海军舰只8艘。印巴战争结束后,“维克兰特”号航母经历了数次现代化改造:1983年采用多用途“海鹞”飞机取代原先的“海鹰”飞机,1984年安装了滑跃甲板、着舰灯光系统和跑道对准系统等,最终在1997年退役。
印度第二艘航母也是现在唯一在役的航母“维拉特”号航母。1986年英国同意将1944年建造的“竞技神”号退役航母以60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印度,并被印度重新命名为“维拉特”号。“维拉特”号配备了进口的29架“海鹞”战斗机。1987年5月,“维拉特”号正式加入印度海军,成为驻孟买的西部舰队旗舰。此后一段时间,印度海军凭借两艘航母称雄印度洋。1999年5月,“维拉特”号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现代化改造,2001年6月重新服役,成为目前印度海军唯一的现役航母。
印度的第三艘航母是“维克拉玛蒂亚”号。“维克兰特”号航母退役之后,印度就一直寻求增加一艘航母,但是未发现合适的购买对象。2004年,俄罗斯同意无偿向印度提供“基辅”级航母“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但是印度需承担航母现代化改装的费用。印度将该航母命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改装费用初定为15亿美元,后来一路飙升至23.4亿美元,包括现代化改装和所搭载的“米格-29”舰载机费用,当时双方表示“预定2008年交付”,但直到2012年初改装才基本结束,由于海试故障频频,交付日期被一再推迟,今年7月,“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开始交付前的最后海试,俄罗斯已保证今年秋天向印度交付该航母。
印度第四艘航母就是12日刚刚举行下水仪式的“维克兰特”号航母。该航母建造计划起源于1999年,当时印度议会批准了自造轻型航母“蓝天卫士”号的计划,2006年11月建造工作正式启动。虽然号称是国产航母,这艘航母却真正地实现了“国际化”生产。该航母由法国设计,舰载机采购自俄罗斯,意大利也参与了其中的部分设计。为纪念退役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印度将“蓝天卫士”号重新命名为“维克兰特”号,并于2009年2月28日举行了龙骨安装仪式。2011年12月29日“维克兰特”号航母从科钦造船厂出坞“下水”。不过,此次下水是为了把船坞让给其他船舶的建造。今年8月12日,“维克兰特”号终于在落后原计划4年后正式下水,开始新一阶段建造工作。
自主化到底实现了多少?
不可否认,印度在亚洲航母技术与航海经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这艘新下水的“维克兰特”号航母的国产化程度究竟是否如印度官方所言,外界还有很多疑问。
从印度官方的表态和媒体的报道来看,对于“维克兰特”号航母国产化的热炒声音多是集中在赞美这艘航母“技术国产化水平”。印度媒体不吝赞美地表达了“维克兰特”航母试水,是“印度海军历史性的一天”,是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能够自行建造航母的国家。印度自称这艘航母的国产化率实现了70%,至于这个数据如何得出,印度官方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
据军事问题专家李杰分析,70%自主化程度的数据基本不可靠,“维克兰特”号相当多的主要系统和部件由其他国家生产,例如动力系统来自于美国LM2500燃气轮机,火炮系统主要采用意大利,雷达系统可能来自德国,而舰载机主要是俄罗斯的米格-29战斗机。“这些主要系统如果都是引进自其他国家,那么印度说自主化达到了70%基本是不可能的。只能说航母的钢板和船体有70%的自主化建造还差不多。”
印度海军副司令罗宾.多万也不避讳地表示,“维克兰特”号航母的主要成就是成功仿制出制造航母所需的武器级钢材。
对于印度官方一直强调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制造航母的国家,《现代舰船》杂志执行主编崔轶亮表示,这种排名意义不大。实际上,印度的航母自主化建造水平与美、俄、英、法等国家差距甚大。印度方面的这种宣传实际上更多是政治上的需要,为了自己所谓的“跻身世界海军强国”目标制造舆论。
据了解,目前印度国内大约有28家造船厂,规模最大的七家被称为印度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七大支柱”。经过多年努力,印度已能自主建造6000吨的“德里”级驱逐舰、5000吨的“什瓦利克”级护卫舰等现代主力战舰。
但是印度的海洋装备制造业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其大部分造船厂基础设施陈旧,场地规模亦有限。“维克兰特”号航母曾在2011年未完成的情况下被迫下水,原因竟是船坞要建造其他船舶,需要腾出场地。此外,印度国内的工业系统配套能力有限,很多关键设备、技术需要依赖进口,一旦出现问题,只能等待国外“支援”。很多分析认为,“维克兰特”号航母完工期限一再被延迟,可能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从媒体披露出的图片来看,12日下水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只有一个硕大的舰头部分,没有看到舰岛,也没有看到雷达装置,更没有任何舰载武器。其完成度甚至都成了谜,印度海军副司令罗宾.多万宣称,航母下水时,已完成了约83%的装配工程和75%的建造工程,而“美国防务新闻网”引用印度海军消息人士的话称,该艘航母下水时,实际上只完成了30%。
李杰分析称:“该舰实际上完成程度大概在30%至40%左右,因为从印度后来自己的报道来看,距离航母到2018年甚至到2020年才真正服役的话,大概还有6、7年的时间,‘维克兰特’号航母本来前4年就应当下水了,现在才下水,说明航母上相当大的工程和项目没有完成。现在壳体可能差不多完成,但是航母中大部分主要系统尚没有装配完成。因此,美国媒体分析这艘航母只完成了30%,这个数据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亚洲各国航母为何集中出现在此时?
■分析
最近几年,亚洲地区产生了一股“航母热”。去年9月25日,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下水,吨位达到5.5万吨;今年8月6日,日本的2.5万吨的直升机驱逐舰“出云号”下水,这艘船也普遍被认为是一艘稍加改造就能成为航母的“准航母”;8月12日便是印度这艘“维克兰特”号航母的首次下水,吨位也有4万吨。
除了亚洲地区国家之外,美国的“华盛顿”号航母和“里根”号航母也部署在亚洲地区。一时间,亚洲地区愈加集中的航母密度受到外界关注。
为什么恰好在这一两年之内,亚洲海域突然变成了航母竞争的场所?崔轶亮对此分析称,实际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亚洲集中出现一股航母热潮,背后并不是各国单单卡在这一时间点上来推出,而是各自沿着自己的发展航母轴线,恰好在这一节点上实现了交汇。中国这艘“辽宁”号航母从1998年购买,到2005年进入大连造船厂继续改、建造,2012年交付海军;日本的“出云”号“准航母”的计划建造开始于2009年,到2013年下水;而印度的这艘“维克兰特”号航母则计划更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这三个国家都是在自己的轴线上发展航母,只是恰好在这一两年都到了下水的时机。
而李杰也分析认为,这也是前几年这几个国家在这方面努力的结果,时间点可能恰好集中在这一时间点交汇。
李杰说:“这几个国家都感到必须发展航母才能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印度要成为世界上的海军强国,必须要有航母,要有核潜艇,如果没有这些顶尖的海上装备,就称不上世界海军强国;日本主要想通过制造‘准航母’的行动打破‘和平宪法’的限制,这种打破主要体现在主心理层面上。日本的主要目的是要给亚洲各国释放一个信号,即日本要通过制造吨位不断加大的‘航母’,努力突破亚太各国的心理底线。但是也不能否认,中国发展的‘辽宁’号航母对日本和印度造成一定心理上的刺激,造成日本更加急切地在这方面与中国展开进一步竞争。”
在亚洲的这场航母热潮中,日本是当之无愧的航母或“准航母”国产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那么与自称实现了自主化的印度航母技术相比,谁的航母制造技术更加成熟?
对此,李杰分析称:“日本只不过受到一些国内法和国际法的限制,不能发展大型舰只。实际上日本的造船水平远远高于印度,在日本的造船技术中,主要部件和系统完全可以自己建造,包括最核心的动力系统、相控阵雷达系统,包括一些武器系统,唯一不能够建造的就是舰载机,因此,日本需要采购美国的F-35战斗机,其他领域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崔轶亮也表示,日本的航母制造技术已经远远超过印度,甚至可以说,日本的航母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最一流的水准。而印度还是停留在非常基础的水平,很多关键性的技术设备还需要国外提供。(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实习生 董文龙 策划统筹 陈捷生 殷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