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款军游成征兵秘密武器 可提高装备操作技能

2013年07月23日 09:44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金伟兵 罗山爱】中国首款军事游戏《光荣使命》自从2011年5月制作完成以来,既丰富了官兵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军事素质,因而受到业内好评。而最新版《关荣使命》因为包含了航母以及保钓等元素而再次引发外界关注。目前,外军用军事游戏提高官兵训练水平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普遍,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在提高官兵武器操作技能、锻炼指挥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版《光荣使命》开始试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22日报道,中国首款网络版军事游戏《光荣使命》目前正在一些军区官兵中试用。报道称,网络版对原有版本进行了大幅度延伸与扩充,首次加入了登上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远眺钓鱼岛,在钓鱼岛军事基地抗击侵略者的内容,同时首次实现了全军联网对抗,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玩性。

  报道称,作为中国首款军事游戏《光荣使命》的升级版,网络版主角从特种兵牛猛变成了强军,剧情则以“走向深蓝”为主题:强军和战友坐上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驶向东海,并在钓鱼岛军事基地与外来侵略者展开激战。除了保卫钓鱼岛外,这一军事游戏也包含抗震救灾等新内容,以满足解放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需求。

  《联合早报》称,在角色设定上,每名官兵都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扮演不同角色;在武器装备上,添加了空中武装支援、卫星定位敌人、战场雷达躲避等技术;在细节制作上,重点对动作捕捉、游戏配音、枪械音效等方面进行优化,使游戏更加生动逼真。游戏还添加了多张地图,甚至可以“穿越”到抗日战争年代。这款游戏已经成为中国夏季征兵宣传活动的“秘密武器”。台湾“中央社”报道称,《光荣使命》单机版2011年10月配发解放军全军,并被列为解放军训练科目。网络版目前正在兰州、沈阳、成都军区部队官兵中试用。

  西方军事游戏领先一步

  最早将军事游戏正式引入军营的是美国人。2002年,美国陆军开发了一款名为《美国陆军》的电脑游戏,在网上供人免费下载,使美国年轻人通过这款游戏了解美国军队,激发参军热情。结果《美国陆军》大受欢迎。

  由此,以军人为目标人群的军事游戏开发一发不可收拾。美国陆军甚至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陆军政府应用办公室”专门成立了军方专属的“电脑游戏开发公司”,并从多家著名游戏公司聘请了大批业内专家和高手,专门为陆军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用于人员培训的电脑游戏。美国海军也成立了“战争游戏研究实验室”,主要负责海军对电脑游戏的需求论证和开发应用。美军开发应用的各类军事游戏达百余种,既有用于培训单个人员的单机版游戏,也有网络版游戏,其中《美国陆军》、《全光谱战士》、《三角洲部队》、《美国海豹特遣队》、《使命召唤》、《荣誉勋章》等游戏,已经成为美军培训的新平台,广泛应用于美国陆军“陆地勇士”、海军“卓越特遣部队”、空军“航空航天领导者”等转型培训计划。

  继美国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英国相继开发出专门用于本国军事人员培训的军用版计算机游戏。英国皇家空军还将“旋风”和“台风”战机简易的模拟训练软件与英国空军作战训练中心联网,飞行员可在经过简易改造的电脑前较量。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等电脑游戏已经被美、英等国军事院校指定为培训教材。而《联合早报》则称,新加坡国防科技局和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为新加坡武装部队开发了一种名为《全方位指挥官》的电脑游戏,训练军人的决策、资源管理及临场应变能力。

  推动训练方式改革

  在军事电脑游戏初入军营时,也有人发出质疑——在计算机上玩玩游戏,能对实战水平有多大提高?不过,事实给出了充分的说明。据《防务新闻》此前报道,《美国陆军》游戏推出后,美国国防部对美军第四机步师的新兵培训的调查结果显示,约40%的新兵仅用两个月时间就熟练掌握了复杂的数字化主战装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操作的这些武器装备跟入伍前玩的游戏类似。可见,这类游戏对于提高官兵武器操作技能的作用不可小视。美军的《作战》游戏更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款主要用于单兵轻武器射击训练的游戏,对武器的各项细节,影响射击的各种因素考虑十分周全,玩家可轻松了解各型轻武器的技战术性能,掌握轻武器的基本操作技能。目前各国不仅已开发出各种轻武器训练的电脑游戏,而且还开发出用于主战坦克、步战车、战斗机、潜艇、航空母舰等大型装备操控培训的游戏软件。

  军事游戏除了提高官兵的装备操控技能,还可提高指挥官的作战指挥能力。例如,一些游戏软件设计了“指挥官模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任选指挥官角色进行自主决策,锻炼指挥能力。此外,军事游戏还能培养官兵战役战术素养、团队协作精神甚至是价值观和语言文化认知能力。有专家指出,虽然游戏不能代替真刀真枪的实兵训练,但军事游戏正推动着训练方式的变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