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监定期巡航黄岩岛使中国在对峙中占据主动

2013年07月15日 12:19  中国海洋报 
中国两艘海监船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巡航。 中国两艘海监船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巡航。

  对南海航空执法队员来说,每一次执行海上飞行任务,每一个精确数据的积累,都是对建设海洋强国的一分贡献。翱翔蓝天碧海上,本身就在践行“海洋梦”,而且这个梦很具体,很踏实,很坚定。  

  中国海监南海航空支队执法队员李强和同事尹国清,今年6月一直在三亚负责海监航空执法工作。  

  李强今年30岁,已经从事海监航空执法工作7年了,是支队年轻的“老骨干”。尹国清今年29岁,来到支队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却已飞遍了南海三省区的海岸线。  

  对于出差在外的父亲来说,孩子是心底最大的牵挂。李强的女儿10个月大了,尹国清的女儿只有6个月。6月23日这天,吃过晚饭,两人各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后,又开始处理前段时间飞行的遥感数据。对于海监航空执法队员来说,在外出差没有上下班和节假日的概念,完成好飞行任务和数据预处理是本职工作,返回单位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交有效数据。  

  翱翔海洋上空,开展航空执法工作,看遍海景,对很多人来说,是羡煞人的美差。然而当尹国清第一次登上海监飞机在粤东海域进行海岛巡查时,却对此有别样的感受:“飞机噪音太大,带着耳机还是轰轰响,真难受。”他说,当天晚上睡觉,他感觉还处于飞行超重和失重的状态中,过了两天才恢复过来。  

  对执法队员来说,航空执法工作充满对生理和心理的挑战。无论是固定翼飞机还是直升机,由于飞机是非密封舱,噪音奇大,执法队员面对面讲话都无法听见,只能通过耳机交流。夏天,飞机狭小的机舱内温度经常超过40摄氏度,湿热的环境、发动机的噪音已经是工作的组成部分。 

  尹国清参加首次飞行后还有一个深刻感受,航空执法与观光旅游完全是两个概念。数据后期处理工作极为烦琐复杂,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无比的细心。每次飞机返航,就要立即开始后续工作,整理航拍图片,剪辑摄录影像,记录航行数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特别是执行海岛巡航任务,每个海岛都必须按照要求拍足够的照片和视频。粤东成百上千的海岛,每个岛至少需要拍摄3张到5张照片,因此后期判图和命名工作异常繁重。执法队员们必须对着海岛图,导入飞行定位数据,然后将照片一张张地判定命名,完全是人工操作。  

  “有时候岛礁与飞行定位误差较大,判定起来更加麻烦,往往是飞了3个小时,后期处理工作却要3天才能完成。”尹国清回忆,至于飞海域遥感项目,因为精度要求更高,处理起来就更加复杂,一般一周时间处理完毕,这已是较快的速度。  

  航空执法队每名队员每年平均出差200天左右。随着工作任务逐年增多,执法人员数量捉襟见肘,今年尤为紧张。十来名执法队员,孩子尚在襁褓的就有3人,还有2人的妻子正怀孕。任务在身,这些执法队员依然坚守岗位。除了人手短缺的问题,影响飞行任务按时完成的还有航管和天气因素。执法队员赵远超目前正带队在粤东执行行政执法任务。来到揭阳快两周了,一直阴雨连绵,没法飞行,心里再着急也没办法。 

  南海3省区6786公里长的海岸线、4571个海岛、沿岸数以千计的用海工程、星罗棋布的海洋油气平台,这些都是队员们需要巡查的目标。  

  航空执法工作涉及航管、法律、设备操作、判图、空地配合、救生等诸多相关业务,并非拍拍照片那么简单。近年来,飞机监测设备不断升级,迫切需要执法队员加强学习。  

  南海航空支队的青年队员们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尽可能做到各有所长。执法队队长雷英良,做了十几年的地面执法工作,对南海三省区沿岸各大用海工程项目了如指掌。副队长罗勇的摄像技术在整个南海分局有口皆碑,其作品多次获奖。青年队员李强、朱云峰,在技术上是个多面手,航空遥感了如指掌,在网络建设方面也是行家,还经常加班加点协助遥感室、信息科处理遥感资料,制作图集。李强自己编写的便携式飞行导航系统,具有飞行实时导航、飞行轨迹记录、给照片添加拍摄位置经纬度、监察目标分布图制作等多项功能,小程序解决了大问题,大家交口称赞。  

  完成任务是硬要求,来不得半点含糊。去年以来,南海航空支队以加强维权执法能力建设为抓手,优化维权执法工作机制,增强了飞机出动的灵活性,应急飞行能力显著增强。在黄岩岛维权执法任务中,海监B-3845飞机开展定期巡航执法,海监B-7112飞机随海监海上维权编队坚守黄岩岛海域,为我国在黄岩岛及附近海域实施有效监管以及在对峙中占据主动起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10年来南海航空支队航空执法队安全飞行200多万公里,圆满完成各项任务。2011年,支队被评为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先进单位,今年又被国家海洋局评为中国海监维权执法先进集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