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隐形无人机:可依靠北斗进行精确打击

2013年05月14日 09:33  钱江晚报 

  或许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在2011年1月11日歼-20横空出世后不到一个月,2月4日,美国高调宣布X-47B无人机首飞,仿佛是对歼-20的一种示威。

  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飞翼布局隐形无人机,其蝙蝠式的外形与X-47B同样“科幻”。

  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西方媒体密集报道了被称为“利剑”的中国首型隐形无人机,于5月6日完成了地面滑行测试的消息。如其尽快首飞,中国将成为美法之后第三个试飞大型隐形无人攻击机的国家。

  遥相呼应,5月4日,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完成了X-47B的首次阻拦着陆试验,这是该机继完成陆上弹射起飞和上舰适应试验后的最新进展。

  当今世界航空装备,无人化、隐形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美军已将无人机投入战场,各国都竞相发展无人机。其中,飞翼隐形无人机堪称“重中之重”——X-47B、“神经元”、“利剑”、“电鳐”、“雷神”……来势汹汹。

  “利剑”的长短——深入敌后取敌首  红外隐形还需努力

  根据《中国航空报》等专业媒体的报道,“利剑”无人机经过3年的试制后,于2012年12月在江西某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随后进行了密集的地面测试。

  坊间普遍认为,“利剑”的设计理念与X-47B原型机类似。

  根据资料及照片,“利剑”翼展为14米左右,外形布局采用了和X47B类似的飞翼无尾布局,具备良好的隐形能力及战场生存能力。据《科技日报》报道,该机机身采用复合材料制造,机腹弹仓经过特殊设计,并具有自动跟踪和侦察功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而从此前公开的图片和消息来看,“利剑”无人机实现了翼身融合的飞翼布局,大量使用了各种复合材料和新工艺,这些都决定了“利剑”的雷达反射信号特征非常低,从而可以对敌后纵深高价值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可谓“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这一“撒手锏”,是中国现役有人战机所不具备的。

  不过,从网络上的图片来看,“利剑”无人机的尾喷口设计并没有采用隐形化处理,而是直接裸露在外。这样,尾喷口的高温,会导致被敌方红外传感器发现的概率增加。而试飞中的X-47B和“神经元”,尾喷口都采用了隐形设计。

  联系到国产歼-20和歼-31隐形战斗机的尾喷口同样没有进行隐形设计,这说明,动力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国航空工业,在飞机发动机的红外隐形方面,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飞翼隐形无人机——飞得远,难发现  各国竞相奉为撒手锏

  除了“利剑”以外,美国的X-45、X-47B、俄罗斯的“电鳐”、法国主导的“神经元”、英国的“雷神”,当下正在发展的热门无人机,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飞翼布局。可见,采用“飞翼”布局的隐形无人机,成为各大国的“座上宾”,是高端无人机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翼身融合的飞翼布局,用于大型无人攻击机上面,可谓得天独厚。这是因为,飞翼式布局是目前公认的能兼顾隐形与航程两大关键性能的气动布局。

  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对于常规布局的飞机,是主要的雷达波反射源。飞翼布局根本没有垂直与水平尾翼,同时机身剖面就像一整个机翼,机身与机翼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融合为一体,表面光滑顺畅,没有明显的鼓包、缝隙,使飞机有突出的隐身性能。

  而在航程方面,飞翼在亚音速飞行时阻力较小,机身可利用空间大,可以比相同“体重”的普通飞机装载更多燃料和弹药。

  因此,飞翼式飞机可以凭借突出的隐蔽性,深入敌后。B-2战略轰炸机,便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飞翼隐形飞机。

  不过,设计制造飞翼隐形无人机,可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

  由于飞机雷达隐形的关键在于外形,既要考虑如何躲避雷达探测,也要考虑气动特性,在制造上远比非隐形飞机更难。比如,蒙皮接口之间的缝隙,要比头发丝还要细,这都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难题。

  另外,由于飞翼布局的飞机没有垂直尾翼,控制飞机转向非常困难,只能依靠电传操纵系统。能研制出飞翼式飞机,恰恰说明了中国已经在飞行控制软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军情助读 “利剑”究竟有多锋利

  顺应世界潮流,采取了飞翼隐形布局的“利剑”,用在战场之上时,究竟有多么锋利?这些,可以根据公开媒体的报道,通过我国业已掌握的各类相关技术,来了解一二。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已解决了包括新型飞控与导航技术、无线电数据链技术、无人机专用动力技术、无人机起降技术和特殊任务载荷技术等无人关键技术。实现了无人机的自动起飞、自主导航、自动执行对地精确制导攻击和自动返场着陆等强大功能。

  同时,近年来,我国在无人作战飞机的配套系统方面,发展也是高歌猛进——凭借高分辩率遥感卫星,可以获得关键地区的高精度数字地图,可以据此对无人作战飞机进行精准的任务和航线规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组网,解决了无人机的导航及精确制导问题,

  另外,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的载弹能力比较有限,需要小体积、高精度、发射后不用管的对地打击武器。其最适合的武器,就是类似美国SDB的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在珠海航展上,我国展出了多型小直径制导炸弹,可依靠北斗导航系统,“指哪打哪”。尤其是CM-506滑翔增程小直径制导炸弹,采用末段主动寻的制导方式,射程可达到130公里。

  同时,曾有中航工业的专家在谈到无人机与无人机之间的空中加油技术时表示,此项技术“不是一个难题”。如果解决了空中加油的问题,未来无人机甚至可以连续数天在天上飞,其作战效能必将成倍提高。

  在这种大环境下,国产无人作战飞机的出现,几乎是水到渠成。

  可以想象,具备高隐形、长航时、低成本等优势的“利剑”,将适合于在高风险区域进行无声无息的侦察与监视任务,更能做到“发现即打击”,有望成为一种“察打一体化”的高端无人机。

  【中日钓鱼岛争端最新消息】【南海局势中方最新布局】【更多内容尽在军事频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