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时隔15年再现国防白皮书

2013年04月25日 09:29  世界报 

  有国外人士发出疑问:“中国军队频繁走出国门是否意味着改变了以往的防御性国防政策?是否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有人说:“中国军力发展壮大了,但是在履行国际义务方面做得还不够。”

  国内也有人担忧:“解放军经常执行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任务,会不会影响部队战斗力?会不会削弱保卫国家的能力?”

  4月16日亮相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对上述疑问均作出了详尽的回答。

  自1998年起,中国每两年发布一次国防白皮书。这一次,稍晚于惯例时间面世的第八部国防白皮书,不同于以往全面概述的综合型白皮书,而是以专题形式系统阐述了和平时期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的政策、原则和主要实践。

  新白皮书提出,中国武装力量随时应对和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挑衅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人民日报》等媒体在采访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关友飞时发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更加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与其他国家的领土主权争端?

  关友飞说,我们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平等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的矛盾和问题,坚决反对任何使局势复杂化、扩大化的行为。

  “近年来,有的国家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蓄意挑衅,这是造成紧张局势的根源。中国政府和军队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会以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为代价。”

  时隔15年,新白皮书中重现了首部国防白皮书中的那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新华社解读说,这十六个字体现了中国在战略上的防卫、自卫、后发制人。中国政府通过白皮书再次宣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绝不等于放弃正当权益,中国决不会拿主权、安全、领土完整这一核心利益做交易。

  有军事专家评沦说,中国军队的自信足以应对外界种种质疑和非议。

  多种新型导弹装备二炮

  新白皮书表明,第二炮兵正在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

  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的第二炮兵,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新白皮书说,按照精干有效的原则,第二炮兵“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增强快速反应、有效突防。精确打击、综合毁伤和生存防护能力,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常规精确打击能力稳步提升”。

  参与白皮书起草的军事专家温冰说,“对于第二炮兵来说,信息化转型包括导弹武器系统、基础设施、预警侦察体系等全方位的信息化进程。”

  近年来,第二炮兵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多种新型导弹武器陆续装备部队,形成了核常兼备、型号配套、射程衔接、打击效能多样的作战力量体系。

  白皮书披露,第二炮兵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它标志着第二炮兵的打击力量、打击能力、打击样式都有了新的飞跃和突破。”温冰表示,这些在国庆60周年的阅兵中展示的新型导弹,体现了第二炮兵在信息化转型中的阶段性成果。

  多个“第一次”增加中国军事透明度

  国防白皮书每一次发布,都会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军事透明度的讨论。

  这次的专题型白皮书也有数个“第一次”:第一次阐述武装力量运用的基本政策和原则;第一次公开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第一次公布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和海、空军的现有兵力;第一次全面阐述解放军要维护海洋权益;第一次阐述军队要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参与历次白皮书撰写的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舟告诉记者,《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国防白皮书透明度的重大进步。他分析说,专题型国防白皮书能够主动设置议题,如西方一些势力借中国军队远海训练之机炒作中国海外扩张,专题型白皮书及时发声,阐述和平时期中国军事力量运用的多种方式,应变性、针对性更强。

  “综合型白皮书与专题型白皮书各有所长,未来将根据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交替发表。”陈舟说,“这也符合国际惯例。”

  自1998年首部国防白皮书发表以来,历次白皮书在透明度上均有不同突破,对外界最为关注的国防政策、国防费等问题,阐述越来越直接、深入。尽管如此,仍有西方国家对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妄加评论,指责“中国军力不透明”。“对‘透明’的判断,既是程度上的问题,也是角度上的问题,不存在绝对的‘国际标准’。”陈舟表示,军事透明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达到增信释疑的效果,也可能成为某些大国干预别国内政的借口,决不能无条件地强调军事透明度而有损国家核心利益。

  早在1991年第89届各国议会联盟会议上,中国就提出了关于军备透明问题原则立场的声明,声明指出:军备透明应遵循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基本原则。

  “这一声明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陈舟说,“要增加透明度,必须以政治互信为基础,尊重对方战略利益,军事透明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旨在提升战备水平

  和平时期,军队不打仗,作用体现在哪里?

  关友飞的回答很诗意:我军官兵每时每刻都枕戈待旦,保持着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必不可少,又像钢铁长城一样坚不可摧。

  “过去常常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新安全形势则要求‘养兵千日,用兵千日’。”陈舟说。

  新白皮书强调,战备工作是“军队全局性、综合性、经常性的工作”,按戒备程度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三级战备、二级战备、一级战备,并明确了各军兵种加强战备工作的总体标准要求。

  “战备水平是衡量军队平战转换能力的重要尺度,是体现军队战斗力高低的重要方面。”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温冰说,“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一定是战备制度完善、战备秩序正规、战备状态良好的军队,一定是在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上都保持常备不懈的军队。”

  中国军队坚持把日常战备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不断加强战备建设,完善战备执勤力量体系。新白皮书关于陆军加强战备值班系统建设、海军实施常态化战备巡逻、空军组织常态化空中警戒巡逻、二炮构建灵敏高效作战值班体系等情况的介绍,集中反映了当前军队战备建设的基本水平和战备工作的主要动态。

  中国军队不断提升的常态化战备水平,已为有效应对越界活动、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抢险救灾等行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军队做好战备训练,本身就是武装力量的一种运用。”陈舟说,“军队进行日常战备,一方面可以提升打赢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威慑作用,因此,这也是体现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内容。”

  中国维和部队享誉全球

  中国维和官兵全部被联合国授予勋章新白皮书设立专门一章,阐述中国武装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

  新白皮书介绍,中国武装力量目前主要通过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与外军开展联演联训等方式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新白皮书介绍说,中国军队自1990年起向联合国任务区派遣维和军事人员,共参与了23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达到2.2万人次。中国维和官兵严守联合国维和人员行为准则,交战规则和驻在国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全部被联合国授予了不同等级的和平勋章。此外,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是缴纳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煜认为,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越来越高,中国所肩负的国际义务与责任也越来越大。但由于国情、军情和能力等客观原因,中国军队只能承担与自身能力和国家地位相适宜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事实证明,中国军队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李煜说。

  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

  空军常年24小时戒备确保“随时出击”

  中国国土辽阔,周边空情复杂,面临的空中安全威胁日益严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侯小河说,冷战结束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随着高技术空中进攻力量的快速发展,空袭和反空袭成为重要作战样式。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民空军正在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

  新白皮书说,空军是保卫国家空防安全的主体力量。平时,国家防空实行空军——军区空军——防空部队指挥体制,空军根据中央军委意图对担负防空任务的各种防空力量实施统一指挥。中国空防体系由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空中防御、地面防空、综合保障和人民防空六大系统组成。

  新白皮书介绍,空军部队的日常战备以国上防空为重点,坚持平战一体、全域反应、全疆到达的原则,保持灵敏高效的战备状态。

  侯小河介绍,中国空军各级指挥所和值班兵力常年保持24小时值班,可随时听令遂行作战任务。一旦遇有情况,各级指挥所、值班飞机和地面防空兵器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定下决心、采取行动。

  侯小河说,中国空军指挥警戒值班系统通过有线、无线、卫星等通讯手段连网成片,构成以空军指挥所为核心、部队指挥所为基础,以及技术侦察、地面雷达、电子对抗、航空兵、地空导弹和高炮战斗值班兵力为支撑的指挥警戒网络,能够迅速进行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上下一体联动,基本适应空中作战,决速、突然、瞬变的特点。

  海军远海机动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

  经过7天的短暂休整,导弹驱逐舰兰州舰和导弹护卫舰衡水舰4月10日重返西太平洋海域,开展包括防空、反潜和对海打击等内容的远海攻防演练。在2013年,这已是海军第三次出岛链进行远海训练。目前,中国海军远海训练已实现常态化。

  新白皮书介绍说,发展远海机动作战能力成为海军提升战斗力的主要内容。《世界军事》总编辑陈虎认为,远海训练要求舰艇按战斗标准携带武器弹药,24小时保持戒备,更强调实战,更能检验武器装备水平。

  新白皮书强调,中国海军提高远海机动作战能力,增强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以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这是历次国防白皮书中首次明确对海军在远海海域提出的各项能力的要求。

  军事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国家利益的拓展以及装备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海军必将走向远海。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熊玉祥分析说,从成立之初到1955年,海军主要任务是沿岸防卫,主要通过官兵驻守岛屿的手段履行使命任务;1956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海军开始独立承担作战任务,进入近岸防御阶段;1980年至1986年,海军进入近海防御发展阶段,海军舰艇编队成功突破第一岛链,前出太平洋海域。

  熊玉祥说,中国海军从沿岸走向远海,这一发展过程首先体现了中国国家安全威胁的不断演变。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公民走到哪里,中国的武装力量就要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

  新白皮书说,中国海军结合日常战备为国家海上执法,渔业生产和油气开发等活动提供安全保障。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人世界经济体系,海外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开展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应急救援等海外行动,成为解放军维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方式。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海监、公安边防梅警、中国渔政、海上缉私警察整合力量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统一行使海上维权执法。

  熊玉祥说,中国武装力量将积极配合国家新成立的统一的海洋管理部门和海上执法力量,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安全保障,这是维护海上方向安全的基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