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级卖给中国是双赢:拿先进声呐换我AIP技术

2013年03月28日 14:57  世界新闻报 

  如果中俄真能共建该级潜艇,可同时提升两国的潜艇技术

  编者按:

  近日,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话题不断升温。这些话题中既有抢眼的武器装备,也有待解的新老谜团。那么近期的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对双方意味着什么?又有哪些亮点呢?

  记者/白炎林

  中国可能购买“拉达”级常规潜艇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其实,从上世纪50年代引进苏联常规潜艇到本世纪引进“基洛”级常规潜艇,中俄之间的潜艇技术贸易早已有之。那么,本次贸易又有何独特之处?这先要从“拉达”级潜艇的身世讲起。

  设计精良服役多艰

  “拉达”级潜艇全称为677型“拉达”级常规潜艇,其外销型号称为“阿穆尔-1650”型潜艇,简称“阿穆尔”级潜艇。“拉达”级潜艇是俄罗斯最新型常规潜艇,包含很多精良设计。以下仅举几例。

  首先,“拉达”级潜艇是俄罗斯第一型采用不依赖空气推进(AIP)技术的潜艇。常规潜艇采用此技术后,能大大延长水下潜伏时间,显著提升战斗力。AIP技术有很多种,“拉达”级采用的是燃料电池技术。

  其次,“拉达”级潜艇采用了以单壳体技术为主的混合壳体技术。该技术可提升潜艇的速度和隐蔽性。

  第三,“拉达”级潜艇采用了共型基阵声呐技术,这种技术代表了未来潜艇用声呐的发展方向。

  比起精良的设计,“拉达”级潜艇的服役之路却可谓一波三折。1997年,“拉达”级首艇“圣彼得堡”号开始建造,2004年完工。对于一艘排水量不到3000吨的常规潜艇而言,这样的建造速度完全体现不出前苏联时代造舰工业的强大实力。此后,“圣彼得堡”号又经历了长达6年的调试试航工作,直到2010年才交付俄罗斯海军。

  谁料想,交付后的“圣彼得堡”号让俄军大为不满。首先是被寄予厚望的燃料电池AIP系统还处于研制阶段,并没有安装到潜艇上;其次是该艇在试航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据俄新社2011年11月24日报道,“拉达”级潜艇的发动机、声呐和指挥控制系统都被发现存在问题。另据俄“纽带”网去年2月9日报道,时任俄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指出,“拉达”级潜艇的动力装置不够完善,就像是将一批新型指挥系统和武器与二战水平的动力设备相搭配,这不是俄海军所需要的。但他宣布到2014年俄罗斯会研制出合格的AIP系统安装到“拉达”级潜艇上。不过,此后俄媒体还是普遍传出了俄将放弃“拉达”级潜艇研制的消息。

  AIP难题破解有期

  去年秋季,俄《消息报》、俄罗斯海军网等媒体报道说,新任俄海军总司令维克托·奇尔科夫恢复了“拉达”级潜艇的制造,海军司令部还宣布该型潜艇第二艘“喀琅施塔得”号上将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第三艘“塞瓦斯托波尔”号上则将采用真正的燃料电池技术。

  据《生意人报》援引俄方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向中国供应的“阿穆尔-1650”型潜艇将配备外国生产的AIP动力装置,“根据外国用户的要求,潜艇动力装置将由他们自己生产,以斯特林发动机为基础”。该消息人士拒绝指明AIP装置的生产国名称,只是说,斯特林发动机的突出优点是燃料毒性较小,生态安全水平高,噪声水平较低。这样的报道,与外媒盛传中国“元”级潜艇采用了斯特林发动机的说法相符。

  有分析认为,如果此次中俄真能以合作方式共建“拉达”级潜艇,可将两国的潜艇技术水平双双推入新阶段。一方面,中国可以从“拉达”级潜艇上学习到宝贵的混合壳体、共型基阵声呐等技术;另一方面,俄罗斯在获得研发资金的同时,也可在现有水平上多接触一种AIP技术,降低研制风险。有专家特别指出,核潜艇与常规潜艇在很多技术上有共通之处,如果中国能将上述技术融会贯通,熟练掌握,未来中国核潜艇技术或许也能从中受益。

  【中日钓鱼岛争端最新消息】【南海局势中方最新布局】【更多内容尽在军事频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