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金头盔”飞行员、空一师某团副团长许利强
“祖国用第一为我们命名,我们用第一来回报祖国。”翻开“金头盔”获得者、空一师某团副团长许利强记录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扉页上赫然写着这样两句话。
许利强所在团队是人民空军第一支组建的航空兵部队,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创下彪炳史册的“五个首创”辉煌战绩,涌现一个个光耀千秋的“空战王牌”。
“第一”,弥漫在这支部队的方方面面:师歌里唱着“一”,师徽上刻着“一”,雕塑中擎着“一”……“第一”,已逐渐融入官兵的血脉和灵魂。
“第一”这两个字也深深植根于许利强的心灵深处。自从他穿上这身军装、走进这个团队,就暗暗发誓: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第一”。
苍茫的戈壁靶场之上,许利强第一个带飞实施难度极大的双机地靶轰炸。他驾驶战机对准靶标疾速飞驶而来,瞬间,飞机倒扣!巨大的载荷拉得他胳膊上的毛细血管一个劲儿地渗血。只见他准确搜索、精确定位,果断按下发射按钮,靶标顷刻间灰飞烟灭。许利强果敢、泼辣、迅猛的飞行表演,赢得塔台内外一片欢呼。
前不久,空军在西北某地组织检验性对抗空战考核。许利强凭借其擅长的“大速度大载荷急转上升、极限瞬时急降”等技战术动作,左突右闪,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里,将新近研创的数套战法效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会儿掐断“敌”无线电,一会儿突然筋斗翻转迅速穿越高度层,一次次先于对手截获、锁定,打得对手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在与同型机、异型机对抗中,他分别以35:10、15:6大比分获胜,被评为“空战能手”,并授予“金头盔”。
在许利强的感召下,身边战友同样“对第一情有独钟”。作为首家装备国产某新型战机的部队,他们始终保持“坐不住”的使命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牢固树立一流的工作标准,在各项建设中力争“首创”,技战术研创不甘落后,双机着陆、海上目标突击等高难课目一个不落的实施。短短两年,他们便走完了兄弟部队用数年时间走过的路,战斗力水平直线跃升。
未来战场更加残酷、险恶,许利强经常给身边飞行员这样灌输,我们不仅要虎虎生威,更要用心用计,“做蓝天上最狡猾的猎手”。
那次上级组织多机(兵)种、跨区域联合攻防演习,作战区域在我某海域。
许利强明白,与陆空作战不同,海空作战有其自身特点与特殊的实战意义。为此,他暗自鼓劲,一定要牢牢把握机会,以掌握更多海空实战经验。
绵延数百里的海岸线像一弯拉满的弓,而战鹰更快过那破空的利箭,瞬间刺向海天之间。
对于飞行员来说,海上没有参照物,海天区分不明显,往往会产生一些致命的错觉。许利强深知,这美妙的“海天一色”,不知隐藏着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凶险。
很快,导航设备显示进入作战区,许利强按预先协同方案,令僚机调整高度,打开雷达,实施搜索。此时,地面探测雷达通过数据传过来的态势信息显示,一架“敌”机正在100多千米外悄然接近。
根据多年飞行经验,许利强断定这架“敌”机一定是掩护的战斗机而非突击机,而在其附近一定有更低高度的飞机借着其掩护向我领域悄悄逼近。
此时,耳机内噪声陡然增大,通讯瞬间中断。“敌”率先实施电子干扰。许利强迅速将雷达调整到备用工作频率,重新实施搜索。在敌我空中交锋中,许利强瞅准战机率先攻击。然而,“敌”机早有所察觉,匆忙大动作机动妄图摆脱。战机稍纵即逝,许利强并没有给“敌”喘息机会,锁定目标再次发射导弹。这次,“敌”机再无生存希望,被当场“击落”。正在这时,许利强的僚机也迂回到“敌方”突击机上空,一个斜半滚倒扣,紧紧将另一架“敌”机咬住,果断攻击将其“击落”。
“漂亮!”僚机机动、站位、攻击等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许利强不禁为其叫绝。
正当许利强为首战即击落2架“敌”机而庆幸、准备返航时,数传信息突然提示,第三架“敌”机已悄然绕过我方,出现在我双机身后15千米处,命我方双机迅速回转实施拦截。许利强来不及为自己的疏忽找理由,多年的经验使他迅速判定,这条狡猾的“漏网之鱼”应该是凭借与大海相近的保护色,趁低空隐蔽突防的。他仔细观察雷达,迅速与僚机回转,在距其10千米时终于发现这架“敌”机,并迅速锁定、攻击,一举将其“击落”。
“任务结束,请示返航!”接到指挥所回令后,许利强与僚机编成警戒队形,按预定路线退出作战区。
面对这次海空作战的得失,许利强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训练绝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失败的缘由,唯有坚持在与光荣传统比较中知不足,与未来作战 对手比较中找不足,才能传承“第一”的血脉,锻造无坚不摧的长空铁拳!
面对刚刚获得的“金头盔”和斩获的众多“第一”,许利强没有满足。他说:“没有常胜将军,‘第一’不是‘保’出来的,只有靠‘闯’才能续写新的辉煌。前面的路还很长,我有信心,我会做得更好。”(通讯员 孟庆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