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出口军机1700架 从有人机向无人机转变

2013年02月16日 10:31  中国航空报  

  在现代市场中,能否为用户提供高效率的售后服务,成为决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航空产品也不例外,航空维修同样是整个航空工业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技”)作为从事航空产品及技术出口业务的军贸企业,积极开拓海外维修市场,努力提升用户维修能力,竭力为外贸军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维修保障服务。日前,记者就外贸军机维修业务采访了中航技副总经理曾文。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航技作为中航工业军贸业务的“主窗口、主渠道、主力军”,其军贸业务始于1979年,迄今共出口飞机近1700架,目前用户在役的有719架,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太平洋地区的31个国家。具体到出口军机的维修保障,其与国内用户对应业务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传统市场用户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亚非拉地区,其中,仅非洲用户国就有13个;客户机队普遍偏小,用户能力与大国空军能力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维修保障的地理距离比较遥远。正是这一系列的特殊性决定了外贸飞机维修业务的艰巨性。

  但机遇往往与挑战相生相伴。作为航空服务业的核心,航空维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飞机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维修保障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无论在推销阶段、合同执行阶段还是后期服务阶段,客户都会对公司的维修能力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纵观世界,航空维修业务“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可以说,维修已成为航空制造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据数据显示,一架军机的大修费用为新机造价的10%~30%。总之,无论从客户还是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发展航空维修业务都是题中之意。

  用户自我提升与加强合作并重

  中航技目前向国外用户提供的维修保障服务主要包括:机体结构的维修,机载系统或成品的维修,发动机的维修,因意外需要的非预防性维修以及相关定检服务等等。这一系列业务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用户维修能力的提升。本着用户自我提升与加强合作并重的发展原则,近年来,中航技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维修能力建设。

  提升用户自身维修能力。首先,提前配置相应维修资源。不同飞机、不同级别的维修需求,需要配置不同的资源。在销售飞机的时候,中航技会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配备一线或二线甚至是三线维修资源;其次,提升维修技术,将新的维修技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应用到国外市场上;再次,加大海外人力资源投入。中航技和各厂所共同派出维修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支持。另外,中航技还在非洲设有技术支持办公室,并计划在拉美地区建立同类机构。同时,中航技还在海外设有专门的保税仓库负责航材支持,以此来增强维修的准确性、针对性、及时性;最后,对于空军机队规模较大、有一定实力的用户国,可以通过海外建修理线(机体修理线、成附件修理线及相关技术生产能力)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到目前为止,中航技已经在不同国家建立了共28条修理线。这些修理线比较好地保证了中航工业销售到海外的产品能够正常使用和维修,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用户国提高技术水平、节约维修成本做出了一定贡献。

  加强与国内不同维修单位的合作。除了与国内主要航空产品制造商合作外,中航技还主要与国内三支维修力量展开合作:一是与中航工业内部的维修企业,包括中航工业吉航、中航工业长飞等集团内单位进行合作;二是与空海军的修理企业进行合作;三是与其他国营、民营相关航空维修单位进行合作 。同时,立足于海外客户,中航技也与海外第三方维修商签订合作协议,做好相关的维修保障工作。除与巴基斯坦、埃及用户合作外,中航技认识到,随着新兴石油国、资源国维修市场需求的增强,彼此之间开展维修项目合作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转变与发展并生

  外贸军机维修业务的客户需求随着出口产品的变化而不断转变。据中航技副总经理曾文介绍,近年来,中航技出口的产品正在由二代机向三代机跨越,由有人机转变为有人机与无人机相结合,由固定翼飞机转变为旋翼与固定翼飞机并重,由单纯整机出口转变为整机与生产线的出口。其中,以二代机向三代机跨越带来的需求转变最为明显。随着第三代战机的维修成本大幅上升,维修服务除了便捷性、及时性外,经济性愈加成为用户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满足客户经济性的需求,美国主要通过推行基于性能的维修保障策略,整合包括第三方维修单位在内的不同资源,采取周转、租赁、换件等方式降低航材成本。以此为经验,中航技不断推进海外维修业务的新模式,以满足客户的新需求。由于第三代战机的武器、航电等系统都比较昂贵,用户往往要求建立针对这几部分的维修能力,基于此,中航技努力输出这一方面的维修能力,方便用户的使用;面对装备的更新换代,中航技充分利用用户现有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最大程度保证用户现有投资;中航技与客户合作,在输出维修能力的同时,也正在建立区域保障与维护中心,使其成为国内维修保障能力的延伸,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维修中心周边用户国的维修成本。

  针对目前外贸军机维修的整体情况,曾文客观地指出,虽然在海外维修市场上,中国飞机的合理维修价格与良好服务态度为其赢得了市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不足避而不谈。从大的层面来看,航空维修不能简单地视作航空制造的“逆工程”,它表现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维修文化”,只有建立与产品能力相一致、国际通行的“维修文化”,才能真正做到自如地开拓航空维修业务的国际市场。另外,中国国产飞机的维修理念与世界先进理念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军机领域,主要是定时维修的理念与做法给客户带来较大的浪费和困扰;中国外贸军机的维修标准和大修整体方案的输出做得不够好,导致无法开展针对中国出口飞机的第三方维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销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维修信息化、物流跟踪也有较大空间可以提升。针对这些短板,中航技正在积极尝试,力图为海外用户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维修保障服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